天天看點

你還可以像張九齡一樣望月思鄉嗎?

作者:木子慕菡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寝夢佳期。”

你還可以像張九齡一樣望月思鄉嗎?

張九齡,這個名字可能在不是很精通唐詩宋詞的普通人的認知裡,不是那麼熟悉。他不如李白、杜甫那麼出名,幾乎人人都知道“李太白”、“大小杜”。

你還可以像張九齡一樣望月思鄉嗎?

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兩句詩,讀起來朗朗上口。幾乎是人人都能背出來的流傳名句,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唐朝大詩人張九齡在《望月懷遠》裡首句。

你還可以像張九齡一樣望月思鄉嗎?

張九齡,不僅是唐朝著名的詩人,還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在唐玄宗時期,曾坐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總理高位,也是最後一位有名的賢相。

張九齡很有才華。13 歲時,他的文章就得到了當時廣州省省長王方慶的贊賞。20 歲的時候就考上了博士。當官後,更是得到了當時的總理宋璟的肯定。在716年,它曾開辟大庾嶺、開鑿梅關古道,貫通了南北交通,為廣州的貿易發展和交流作出了傑出貢獻。

733 年,張九齡當上了總理。在此期間,唐朝雖然仍處于鼎盛時期,但從社會層面上來說,也隐藏着各種各樣的沖突。對此,張九齡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不僅“重視農桑”促進了農業發展,還整頓吏治,使得唐朝面貌煥然一新。

736 年,張九齡受李林甫陷害,被貶做荊州市市長,從此唐朝就從開元盛世一步一步蛻變成天寶亂局。直到“安史之亂”爆發,唐朝的盛世時代也就結束了 。很多人也認為,其實張九齡罷相就意味着唐朝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

雖然張九齡被唐玄宗罷黜了總理職位,可他對張九齡的人品和風度非常認可,以至于後來在選拔人才時,常會問一句:“風度得如九齡否?”意思就是這個人的風度能不能比上張九齡?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要不然,唐朝也不會從此走向衰敗。

張九齡祖籍廣東省韶關市。被貶做荊州市市長後,背井離鄉,甚是思念親人。就寫出了《望月懷遠》這首詩,以此寄托思鄉之情。下面,我們先來看下這首詩的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海上生明月”大緻的意思就是,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這句詩是那麼的自然,仿佛脫口而出。又是那麼的栩栩如生,仿佛一幅絕美的景象呈現在我們面前。此句用寫景的手法,點明了望月的主題。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此“生”而非彼“升”。由此産生疑問:難道月亮的母親是大海嗎?

其實,我們不妨想象一下畫面:在大海的邊際,一輪圓月緩緩升起。就像是一輪圓月慢慢的從在大海的肚子裡爬出來一樣。當然,人人都知道,月亮的母親不是大海。這裡隻是用了一種修辭手法,令畫面更生動。

不僅,古人的詩句中将“大海比作母親”。近代作家冰心,也曾在《寄小讀者》中寫道:“母親,你是大海,我隻是刹那間濺躍的浪花。“

而“天涯共此時”這句卻是由景色聯想到遠方的親人,希望在這茫茫大海之上、天涯海角之處,所有人都可以看到這輪圓月。我不僅産生一個疑問:相同的時間,不同的地域,他們真的能看到同一個月亮嗎?

答案當時是否定的。人人都有一個常識:地球上的不同的地方是有時差的。比如:北京比紐約要早13個小時。可時差是如何計算呢?時差是兩個時區标準時間(即時區數)的內插補點。比如中國是東八區(+8),美國東部是西五區(-5),兩地的時差是13小時。

可見,詩人希望“共此時”隻是一個美好的願望,而非現實。

如果說這首詩的前兩句描寫的是一個廣闊的場景,而“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這兩句詩則描寫的是一個情感的場景。即作者有一個非常思念的人,哪怕遠在天涯,也無法阻斷這種思念之情。使其輾轉反側,夜不能寐。這樣寫既有深度又有層次。

此時,我又有一個疑問:古代不是可以有三妻四妾嗎,為何還要情人?狹隘了不是。這裡的“情人”在古代指的是感情深厚的朋友,或者是親密無間的戀人。但進入“一夫一妻”制後,這個詞語就是個貶義詞,指的是那些違背道德的男女之情。

接下來,“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詩人吹滅了蠟燭,反而迎來了一室月光,這令詩人更加憐愛這月光之色。于是,就走到室外,可夜色越來越深,清涼的露珠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沾濕了衣服。就這樣,詩人在月光的漣漪中,内心慢慢歸于平靜。

“滅燭“?詩人吹的是蠟燭?是也。早在五千年前,古埃及人就發明了蠟燭。而中國人什麼時候用上的蠟燭呢?是在東漢晚期。據記載,在廣州漢墓中最早出現了蠟台,證明當時細長柱狀的物品,就是蠟燭。

最後兩句,“不堪盈手贈,還寝夢佳期。”詩人想把這美妙的月光捧在手心,獻給遠方的思念之人。可月光是無形的,哪能捧得住呀!于是,詩人想還是回去睡覺吧!或許能在夢中見到相思之人。是呀!不得不說,一輪月光不僅引起了詩人的相思之情,同時也撫平了他的相思之苦。

這便是張九齡,即使被貶官,仍在曆經滄桑、心情落寞的情況下,寫出了人性中如此溫暖的一面。或許他也在向唐玄宗自證,自己雖被貶官,但仍然挂念他。

古人多用“月亮”來抒寫思念。前有謝莊《月賦》中的“隔千裡兮共明月”,後有蘇轼《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詞中的“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都是寫月的名句。

可縱觀21世紀的新新人類,由于科技太發達,以至于想念一個人瞬間就可以打視訊見到,哪怕隔着千山萬水,也可以飛行幾個小時以解相思之苦。估計再也體會不到“夜夜遙遙徒相思,年年望望情不歇。”這樣的心路曆程。#​我要上頭條##名人##怎麼才能讓自己變優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