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九齡第一見安祿山留下八字預言,22年後果真應驗,幾乎傾覆唐朝

作者:飛魚說史

神龍元年,已經八十二歲的武則天,病了。

此時的她已經當了15年的皇帝,閱盡千帆,她早已不是當初那個被李世民納為才人,小心翼翼在深宮中步步驚心的少女了。

她華麗麗地度過了一生,已經無欲無求,什麼江山,什麼權勢,什麼富貴,對她來說,終究成為了身外之物。

張九齡第一見安祿山留下八字預言,22年後果真應驗,幾乎傾覆唐朝

她原本打算讓大唐的江山徹底易主,将自己的皇位傳遞給她們老武家,但在朝臣的勸說下,武則天終究放棄了這一打算。

江山繞了一圈,還是得回歸李唐,武周終究隻是昙花一現。

可是看着病重的武則天,擁立李唐江山的臣子卻耐不住性子,以宰相張柬之為首的投機分子,立即擁立唐中宗複辟,殺死武則天男寵張易之兄弟,迫使武則天退位。

武則天明白,這一步早點都會來,隻不過她沒想到這些臣子會那麼放肆,竟然敢在自己活着的時候逼宮,可她轉眼一想,隻能聽之任之,畢竟她預感自己大限将至。

張九齡第一見安祿山留下八字預言,22年後果真應驗,幾乎傾覆唐朝

皇宮之中的腥風血雨,在成年人看來,似乎很是正常,但此時一個弱冠之年的皇子卻親眼目睹了這場政變,他名叫李隆基,是武則天的親孫子。

生在帝王之家,哪會有什麼安享太平,這場政變對李隆基的影響很大,等他當上了皇帝成了名留史冊的唐玄宗之後,更是深深明白權力還是得掌控在自己手裡,臣子、兒子都不可靠。

唐玄宗的前半生是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憑借文治武功,創造了開元盛世,但是後半生卻開始沉迷享樂,大唐的榮光也在此時逐漸黯淡。

張九齡第一見安祿山留下八字預言,22年後果真應驗,幾乎傾覆唐朝

唐玄宗在位期間,啟用了共26位宰相,其中不乏有才之人,更不缺奸佞之人,而張九齡便是其中有才之人的代表人物。

而他在第一次見安祿山的時候,就留下了八字預言,結果22年後果真應驗,幾乎傾覆了整個唐朝。

少有才名

沒有人會随随便便的成功,但讓人很憤憤不平的是,總有一些人,生來便離成功很近,張九齡就是這樣的人。

張九齡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曾祖父張君政曾任韶州别駕,祖父張子虔曾任窦州錄事參軍,父親張宏愈曾任新州索盧縣縣丞。

張九齡第一見安祿山留下八字預言,22年後果真應驗,幾乎傾覆唐朝

偏偏張九齡自幼聰明靈活,小小年紀便能寫出極其出彩的文章,13歲的時候,便已是當地有名的小才子。

廣州刺史王方慶還曾接到過他的書信,看完給予了高度評價,即:

此子必能緻遠。

王方慶的鼓勵讓張九齡更加自信,他也一直以王方慶的鼓勵為奮鬥目标,立志将來可以出人頭地。

他勤奮好學,他能詩善文,擺在面前的已是星光大道,在二十來歲的時候,便已經進士及第,宰相張說得罪了武則天的寵臣張宗昌而被貶嶺南的時候,曾在韶州逗留,機緣巧合之下,讀到了張九齡的文章,被深深折服。

張說博學多才,是當時文人的領袖,在他的大力肯定下,張九齡的仕途更加順風順水。

張九齡第一見安祿山留下八字預言,22年後果真應驗,幾乎傾覆唐朝

唐玄宗當了皇帝之後,張九齡也在政壇有了極大的名氣,後來甚至當上了大唐的宰相,一時間,風光無限,為開元盛世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可以說,開元之是以能成為盛世,是離不開張九齡的,隻是盛世的美景讓唐玄宗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在他安于享受的時候,耿直的張九齡開始不合時宜,而唐玄宗也不再敬重和待見這位有功之臣。

而在安祿山的問題上,唐玄宗就直接否決了張九齡。

初見胡人

開元二十年,擔任幽州節度使的張守珪抓到了一個偷羊賊,便準備将其亂棍打死。

沒想到這個偷羊賊面對生命之憂發出了一聲呐喊:

大夫不欲滅兩蕃耶?何為打殺祿山!

張九齡第一見安祿山留下八字預言,22年後果真應驗,幾乎傾覆唐朝

張守珪聽到後,覺得很有意思,他沒想到一個偷羊賊還能說出如此大丈夫的話,在拷問之中,得知此人名叫安祿山。

張守珪見他白白胖胖,又滿腹豪言壯語,便放了他,然後将其留在軍中,安排他與史思明一起去抓俘虜。

還别說,安祿山還真有兩把刷子,每次都能按時完成任務,張守珪便提拔他當了偏将,由于安祿山還很會讨人歡心,以至于還被張守珪收為了義子。

有了靠山,安祿山也走上了一條飛黃騰達的路,在張守珪的提拔下,他甚至還親自去了一趟長安入京朝見。

張九齡第一見安祿山留下八字預言,22年後果真應驗,幾乎傾覆唐朝

按照當時的慣例,要見皇帝奏事,得先去拜見宰相,在這種情況下,安祿山與張九齡有了第一次見面。

張九齡能位居宰相,本身便目光如炬,他一眼便看出了安祿山是個奸詐之徒,也斷定日後此人必将犯上作亂,是以他對侍中裴光庭說出了自己的八字預言:

亂幽州者,必此胡也!

預言應驗

開元二十四年,安祿山已是平盧将軍,在張守珪的安排下,他帶領軍隊去讨伐契丹,結果作戰不利,大敗而歸。

失敗,總有人要為此埋單,張守珪當然不會為這個幹兒子背鍋,而他滿心思想的是他養了幹兒子那麼久,是他該做出回報的時候了,是以想都沒想便奏請朝廷,要将安祿山斬首。

張九齡第一見安祿山留下八字預言,22年後果真應驗,幾乎傾覆唐朝

按照大唐律法,斬首可不是地方官能裁決的,需要押送京師,奏請朝廷來定。

安祿山被押送到了長安,張九齡毫不猶豫在奏文上批複,為了嚴肅軍紀,應當将安祿山斬首示衆,此外,他還專門寫了一封奏文給唐玄宗,奏文是這樣寫的:

穰苴出軍,必斬莊賈;孫武行令,亦斬宮嫔。守珪軍令若行,祿山不宜免死。

說白了,就是對唐玄宗說,甭管别人說什麼,都不能免了安祿山的死罪,在張九齡看來,隻要安祿山掉了腦袋,那麼自己的預言就成不了真。

張九齡第一見安祿山留下八字預言,22年後果真應驗,幾乎傾覆唐朝

可是此時的唐玄宗根本沒有聽不進張九齡的忠告,他直接這樣說道:

卿豈以王夷甫識石勒,便臆斷祿山難制耶?

意思是說,人和人是有差別的,你說安祿山會亂幽州,會不受節制,那都是你猜的,成不了真。

是以,唐玄宗大筆一揮,為了展現皇恩浩蕩,便直接将安祿山釋放,此後安祿山便在邊關暗中積蓄力量,逐漸有了反叛的資本。

張九齡第一見安祿山留下八字預言,22年後果真應驗,幾乎傾覆唐朝

天寶十四載,唐玄宗召安祿山進京,可是他卻推說自己有病,安祿山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便從範陽起兵造反,一場幾乎傾覆唐朝的安史之亂,就此拉開序幕。

此時,張九齡已經去世,而距離他第一見安祿山也已經過了22年,他當初所做預言果真應驗,隻是唐玄宗當成了耳旁風……

參考文獻:《舊唐書》、《新唐書》等。

(圖網,侵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