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九龄第一见安禄山留下八字预言,22年后果真应验,几乎倾覆唐朝

作者:飞鱼说史

神龙元年,已经八十二岁的武则天,病了。

此时的她已经当了15年的皇帝,阅尽千帆,她早已不是当初那个被李世民纳为才人,小心翼翼在深宫中步步惊心的少女了。

她华丽丽地度过了一生,已经无欲无求,什么江山,什么权势,什么富贵,对她来说,终究成为了身外之物。

张九龄第一见安禄山留下八字预言,22年后果真应验,几乎倾覆唐朝

她原本打算让大唐的江山彻底易主,将自己的皇位传递给她们老武家,但在朝臣的劝说下,武则天终究放弃了这一打算。

江山绕了一圈,还是得回归李唐,武周终究只是昙花一现。

可是看着病重的武则天,拥立李唐江山的臣子却耐不住性子,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投机分子,立即拥立唐中宗复辟,杀死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兄弟,迫使武则天退位。

武则天明白,这一步早点都会来,只不过她没想到这些臣子会那么放肆,竟然敢在自己活着的时候逼宫,可她转眼一想,只能听之任之,毕竟她预感自己大限将至。

张九龄第一见安禄山留下八字预言,22年后果真应验,几乎倾覆唐朝

皇宫之中的腥风血雨,在成年人看来,似乎很是正常,但此时一个弱冠之年的皇子却亲眼目睹了这场政变,他名叫李隆基,是武则天的亲孙子。

生在帝王之家,哪会有什么安享太平,这场政变对李隆基的影响很大,等他当上了皇帝成了名留史册的唐玄宗之后,更是深深明白权力还是得掌控在自己手里,臣子、儿子都不可靠。

唐玄宗的前半生是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凭借文治武功,创造了开元盛世,但是后半生却开始沉迷享乐,大唐的荣光也在此时逐渐黯淡。

张九龄第一见安禄山留下八字预言,22年后果真应验,几乎倾覆唐朝

唐玄宗在位期间,启用了共26位宰相,其中不乏有才之人,更不缺奸佞之人,而张九龄便是其中有才之人的代表人物。

而他在第一次见安禄山的时候,就留下了八字预言,结果22年后果真应验,几乎倾覆了整个唐朝。

少有才名

没有人会随随便便的成功,但让人很愤愤不平的是,总有一些人,生来便离成功很近,张九龄就是这样的人。

张九龄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曾祖父张君政曾任韶州别驾,祖父张子虔曾任窦州录事参军,父亲张宏愈曾任新州索卢县县丞。

张九龄第一见安禄山留下八字预言,22年后果真应验,几乎倾覆唐朝

偏偏张九龄自幼聪明敏捷,小小年纪便能写出极其出彩的文章,13岁的时候,便已是当地有名的小才子。

广州刺史王方庆还曾接到过他的书信,看完给予了高度评价,即:

此子必能致远。

王方庆的鼓励让张九龄更加自信,他也一直以王方庆的鼓励为奋斗目标,立志将来可以出人头地。

他勤奋好学,他能诗善文,摆在面前的已是星光大道,在二十来岁的时候,便已经进士及第,宰相张说得罪了武则天的宠臣张宗昌而被贬岭南的时候,曾在韶州逗留,机缘巧合之下,读到了张九龄的文章,被深深折服。

张说博学多才,是当时文人的领袖,在他的大力肯定下,张九龄的仕途更加顺风顺水。

张九龄第一见安禄山留下八字预言,22年后果真应验,几乎倾覆唐朝

唐玄宗当了皇帝之后,张九龄也在政坛有了极大的名气,后来甚至当上了大唐的宰相,一时间,风光无限,为开元盛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可以说,开元之所以能成为盛世,是离不开张九龄的,只是盛世的美景让唐玄宗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在他安于享受的时候,耿直的张九龄开始不合时宜,而唐玄宗也不再敬重和待见这位有功之臣。

而在安禄山的问题上,唐玄宗就直接否决了张九龄。

初见胡人

开元二十年,担任幽州节度使的张守珪抓到了一个偷羊贼,便准备将其乱棍打死。

没想到这个偷羊贼面对生命之忧发出了一声呐喊:

大夫不欲灭两蕃耶?何为打杀禄山!

张九龄第一见安禄山留下八字预言,22年后果真应验,几乎倾覆唐朝

张守珪听到后,觉得很有意思,他没想到一个偷羊贼还能说出如此大丈夫的话,在拷问之中,得知此人名叫安禄山。

张守珪见他白白胖胖,又满腹豪言壮语,便放了他,然后将其留在军中,安排他与史思明一起去抓俘虏。

还别说,安禄山还真有两把刷子,每次都能按时完成任务,张守珪便提拔他当了偏将,由于安禄山还很会讨人欢心,以至于还被张守珪收为了义子。

有了靠山,安禄山也走上了一条飞黄腾达的路,在张守珪的提拔下,他甚至还亲自去了一趟长安入京朝见。

张九龄第一见安禄山留下八字预言,22年后果真应验,几乎倾覆唐朝

按照当时的惯例,要见皇帝奏事,得先去拜见宰相,在这种情况下,安禄山与张九龄有了第一次见面。

张九龄能位居宰相,本身便目光如炬,他一眼便看出了安禄山是个奸诈之徒,也断定日后此人必将犯上作乱,所以他对侍中裴光庭说出了自己的八字预言:

乱幽州者,必此胡也!

预言应验

开元二十四年,安禄山已是平卢将军,在张守珪的安排下,他带领军队去讨伐契丹,结果作战不利,大败而归。

失败,总有人要为此埋单,张守珪当然不会为这个干儿子背锅,而他满心思想的是他养了干儿子那么久,是他该做出回报的时候了,所以想都没想便奏请朝廷,要将安禄山斩首。

张九龄第一见安禄山留下八字预言,22年后果真应验,几乎倾覆唐朝

按照大唐律法,斩首可不是地方官能裁决的,需要押送京师,奏请朝廷来定。

安禄山被押送到了长安,张九龄毫不犹豫在奏文上批复,为了严肃军纪,应当将安禄山斩首示众,此外,他还专门写了一封奏文给唐玄宗,奏文是这样写的:

穰苴出军,必斩庄贾;孙武行令,亦斩宫嫔。守珪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

说白了,就是对唐玄宗说,甭管别人说什么,都不能免了安禄山的死罪,在张九龄看来,只要安禄山掉了脑袋,那么自己的预言就成不了真。

张九龄第一见安禄山留下八字预言,22年后果真应验,几乎倾覆唐朝

可是此时的唐玄宗根本没有听不进张九龄的忠告,他直接这样说道:

卿岂以王夷甫识石勒,便臆断禄山难制耶?

意思是说,人和人是有区别的,你说安禄山会乱幽州,会不受节制,那都是你猜的,成不了真。

所以,唐玄宗大笔一挥,为了体现皇恩浩荡,便直接将安禄山释放,此后安禄山便在边关暗中积蓄力量,逐渐有了反叛的资本。

张九龄第一见安禄山留下八字预言,22年后果真应验,几乎倾覆唐朝

天宝十四载,唐玄宗召安禄山进京,可是他却推说自己有病,安禄山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便从范阳起兵造反,一场几乎倾覆唐朝的安史之乱,就此拉开序幕。

此时,张九龄已经去世,而距离他第一见安禄山也已经过了22年,他当初所做预言果真应验,只是唐玄宗当成了耳旁风……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等。

(图网,侵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