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裁員潮|理想汽車或裁員 “軍備競賽”内卷效果顯現

導語

既然網際網路造車是熱潮,

那麼潮起潮落便是日常。

近日,網暴理想或将進行裁員,

繁華之後的出清也許是行業發展的必然。

近日,有網友在職場社交平台脈脈上爆料:理想汽車将在今年第二季度裁員15%,采用末尾淘汰制度。而理想汽車隻表示:“不實消息”,但未過多說明。

《中國汽車畫報》注意到,理想釋出的2021年度财報顯示,去年一年理想的職工薪酬總計為34.8億,同比增長了237%。而有分析評論,此次裁員将為理想節約出約5億左右的薪資成本。

業内分析人士表示,在資本助推之下,造車新勢力們的薪資水準水漲船高,理想的大面積裁員是第一個,但不會是最後一個,這也代表着過去瘋狂的“野蠻生長”迎來終局,企業進入維穩向前的新階段。

裁員或達1800人?

網際網路大廠“裁員潮“的戰火終于燒到了新能源汽車領域,這次主角成了向來精打細算的理想汽車。

根據爆料内容,理想汽車疑似裁員15%。目前已經寫入李想Q2 OKR的最後一條,設計的部門有産品和企業系統,目前在盤點人力成本和工時階段。從下個月開始每個人的工時會按照從高到底排序,誰排最後直接淘汰。

裁員潮|理想汽車或裁員 “軍備競賽”内卷效果顯現

此次的裁員,主要是産品和企業系統等部門。财報顯示,理想的2021年員工總數達11901 名,按照15%計算,此次裁員或将達1800人。

作為國内頭部新能源汽車制造商之一,理想汽車于2015年7月創立,并于2021年8月12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機闆正式挂牌上市。

在造車新勢力裡,理想汽車一直都是以“摳門”聞名。理想曾說過,理想ONE的上市釋出會用了不到200萬拿到上萬的訂單……

2021年,“蔚小理”的銷量分别為91429輛、98155輛和90491輛。但理想汽車僅一輛理想ONE取得這樣的成績,算是“蔚小理”三家車企中最成功的。

雖然銷量好,但是因為晶片、電池漲價的因素,單車成本也很高,導緻利潤下降,企業繼續虧損。

裁員潮|理想汽車或裁員 “軍備競賽”内卷效果顯現

3月19日,理想汽車CEO李想表示,二季度電池成本上漲的幅度非常離譜。四天後,理想ONE漲價1.18萬元。

從财報來看,“蔚小理”三家企業2021年都在虧損,理想汽車淨虧損3.215億元,蔚來淨虧損40億元,小鵬汽車淨虧損48.6億元,理想算是虧損比較少的。

不過,即便如此,由于員工薪資增加、銷售網絡擴大、營銷推廣支出增加,2021年理想汽車銷售、一般及管理費用為34.9億元,同比增加212.1%。

而李想曾明确表示過,“理想汽車50%的資金投入在研發上,30%左右的資金投入在工廠上,隻有不到20%的資金投入在人員和營銷上” 。

裁員或将實作扭虧為盈

《中國汽車畫報》曾在《“蔚小理”中誰會第一個沖破十萬銷量大關?》一文中表示,理想汽車是三家中最接近盈利的,或許能夠在2022年實作盈利。

現在看來,如果裁員的話,理想今年扭虧為盈的可能性更大了。

2021年,理想汽車的營收為270.1億元,同比增長185.6%;淨虧損3.215億元,同比增加111.9%。

裁員潮|理想汽車或裁員 “軍備競賽”内卷效果顯現

雖然全年還是繼續淨虧損,但2021年第四季度,理想汽車淨利潤為2.96億元,這是時隔一年再度實作季度扭虧為盈。

這其中,虧損的原因也跟人力成本有關系。

理想财報提到,去年一年,理想的職工薪酬總計為34.8億,比2020年的10.3億,整整大幅提高了237%,人均薪酬成本從24.6萬元增長到29.2萬元。

有評論指出,在不具體考慮裁員賠償以及自有員工加薪的前提下,可以得出,此次裁員将為理想節約出約5億左右的薪資成本。

如此一來,理想汽車一旦完成這龐大的裁員,實作轉虧為盈毫無懸念。

2021年全年,理想汽車的車輛毛利率達到了20.6%,而2020年這一資料為16.4%,單車毛利 6.6 萬元。蔚來汽車毛利率為20.1%,毛利率僅為12.5%。

今年釋出的理想L9是直接進入大型SUV領域,而新能源汽車市場内,目前還沒有增程式動力大型SUV。售價更高、溢價更大的L9也将助力理想的毛利率進一步提高。

行業内卷效應顯現

“理想的裁員,可以看成是新能源汽車行業裡内卷的結果,當這個卷值太高,就受不了了”,上述分析人士認為,在新能源汽車産業,尤其是造車新勢力梯隊,更為嚴重。

而這個内卷,目前來看,是從網際網路行業引入的。

裁員潮|理想汽車或裁員 “軍備競賽”内卷效果顯現

網際網路大廠光環不在,“工廠中的房間”正散發着魅力。去年,網際網路企業又一波下場造車的,如小米、百度、360,等等。于是乎,造車新勢力就開始了一輪“軍備競賽”,研發人才成為主要搶奪對象。

去年,蔚來、小鵬、理想曾通過數期股權激勵計劃,将部分股權分給了公司大量中高層人員。小米宣布,用于内部員工的激勵項目的股權激勵計劃未來上限達到10億股的股份。

上汽集團、吉利汽車、長城汽車等3家車企的股權激勵總金額也高達約250億元。

據BOSS直聘資料,2021年以來,自動駕駛研發、智能座艙設計、算法工程師等崗位的需求同比增幅已經超過1.8倍。

一位自動駕駛獵頭顧問表示,過去,汽車算法崗的漲幅在達到20%以後就很難突破了,但這兩年漲幅普遍在30%-50%,部分可以達到70%-100%。

2021年末,自動駕駛全棧技術與營運服務商蘑菇車聯開啟2022年秋招,并釋出“雙百人才計劃”,即尋找100位年薪100W+的頂尖畢業生;另一“攀登者計劃”則尋找50位年薪200W+的頂尖博士生。

有資料顯示,在未來的4-5年,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将占到汽車保有量的25%左右,相關人才缺口将達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量級。

由此也可以看到,理想汽車裁員的部門并不是核心研發部門,而是相對比較邊緣的部門,因為智能化的先程序度是一個企業未來的核心競争力,必須搶占人才與技術高地。

但在補貼退坡、供應鍊不穩定、疫情反複等因素的疊加影響之下,新能源車企的營運成本與風險也在與日俱增。

“在内卷遇到大浪時,很多企業都承受不住這樣的壓力,裁員以求穩成了企業迫不得已的做法”,上述分析人士表示,但在目前看來,雖然不會隻有理想裁員,但是更多企業還是會陷入頂着風險繼續參與到内卷之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