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兒家帶了7年的外孫,女婿的一番話,讓我明白晚年的歸宿在哪裡

女兒家帶了7年的外孫,女婿的一番話,讓我明白晚年的歸宿在哪裡

人上了歲數,就越怕孤獨,尤其是另一半不在了,一個人孤零零的時候,就特别想跟兒女們住到一起。

俗話說“養兒防老”,如果沒有兒子,有個女兒也行。

但是現在的年輕人,不論是兒子還是女兒,願意跟父母住在一起的越來越少了。即便是需要父母幫忙帶孩子,但是大多都在孩子上幼稚園之後,就會找各種借口讓老人回家了。

蘇阿姨就是這樣一位老人,她在女兒家帶了7年的外孫,原本是打算就這樣一直在女兒家養老的,但是女婿的一番話,卻讓她明白了自己晚年真正的歸宿在哪裡。

講述人:蘇阿姨 69歲

我今年69歲,老伴在十年前就去世了,我隻有一個女兒遠嫁外地。老伴去世以後我一直是一個人住,女兒會偶爾給我打個電話。

前幾年,女兒生完小外孫女。因為她婆婆身體不好,于是女兒就跟我商量,請我過去幫她帶孩子。

這些年,我一個人生活慣了,開始我并不想住到女兒家。但是耐不住女兒和女婿的軟磨硬泡,後來女兒女婿親自開車來接我,是以,我也不好再推脫。

在女兒家,我不光帶孩子,還幫她們做飯、洗衣服,這一帶就是6年。

這些年,我也已經習慣了在女兒家的生活。女兒女婿都對我還算尊重。他們每個月也會給我一些零花錢,但是我大多都用來買菜和日常花銷了。我自己有終身俸,從來花不着他們的錢,甚至還倒給他們貼補。

原本我打算就這樣一直在女兒家住下去,女兒也說以後她們給我養老。

去年的時候,女婿的媽媽得了腎病,因為家裡醫院條件有限,女婿就商量把親家母接過來來,大城市的醫療條件好。

女兒家現在是兩房間,如果親家母來,房子就有點住不開了。因為這件事情,那幾天女兒和女婿都悶悶不樂的,家裡的氛圍很沉悶。

有一天晚上我吃完晚飯,就出去遛彎了。回來的時候,剛走到門口,就聽見屋子裡面好像有吵架的聲音,我輕輕打開門。

女兒和女婿在裡面的卧室,并沒有發現我回來。

隻聽到女兒說:當年我們孩子小,需要人帶孩子的時候你媽在哪裡?我媽剛退休就被我們拉過來,又幫我們帶孩子,又給我們做飯。現在孩子大了,你說讓她走就讓她走,她那麼大年紀了,一個人回老家,我怎麼放心……

“我也不想讓媽走,這不是咱媽病了嗎?她就我這一個兒子,我還能看着不管嗎?咱家又住不開,那你說怎麼辦?”

“那你也不能讓我媽走!你說這話就沒良心。”

聽完女兒和女婿這幾句話,我假裝沒聽見,又從家裡退出來,為了大家都不尴尬,我想再溜一圈再回家。

再回去的時候,女兒女婿已經不吵了。

那一夜我翻來覆去睡不着覺。

第二天我收拾東西,準備跟女兒告别。女兒怎麼也不讓我走,女婿也在一邊勸我:媽,你不要誤會,我絕對沒有攆您走的意思,隻是我媽生病了,她就我這一個兒子,我不能不管呀。我已經想好了一個兩全的辦法,正想跟您商量呢。

“您老家的房子已經好幾年沒住了,閑着也是閑着。要不您幹脆就把它賣了,在這裡重新再買一套小點的,以後我們照顧您也友善?房子的名字到時候就寫燕子(我女兒的小名)的名字,這樣也省着以後過戶啥的麻煩……”

原本聽女婿上半句的時候,我還想考慮一下,但是聽到下半句我就明白了。

我跟女兒說:沒事的,我現在身體還好,一個人還能照顧自己,你們有時間就多回去看看我,不用擔心。

就這樣,我告别了住了7年女兒的家,一個人回了老家。

最初也很不适應,特别想念小外孫女,每天都跟她視訊。但是現在我也慢慢地适應了,跟一些老鄰居老姐妹一起跳跳廣場舞,自己買菜做飯,想吃點啥就做點啥。一個人的日子雖然有些孤單,倒也清淨自在。

我自己有終身俸,也還有些積蓄。是以,我不後悔離開女兒家,我不想讓女兒在中間為難,影響女兒和女婿的感情。

寫到最後:

父母的家永遠是兒女的家,但兒女的家從來都不是父母的家。為人父母,當兒女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量力而行。但當他們不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更要懂得得體的退出。如果蘇阿姨強行待在女兒家,跟親家母同處一室,未必有現在的日子過得輕松自在。

每個人都會漸漸老去,當我們老了,如何讓自己生活得開心?如何才能安度晚年,擁有一個幸福安定的晚年呢?

生活離不開錢,房子等物質條件,更重要的是照顧好自己,有一個健康的好身體,才能愉快地生活。

人到晚年,如果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兒女身上,也是靠不住的。現在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大,不僅要工作,還有自己的小家要照顧,是以,指望孩子們不如指望自己,人生最能靠得住的就是靠自己。

是以,人到晚年,照顧好自己并守好這三樣東西,才能活得灑脫。

一個健康的身體

一處遮風擋雨的房子

一份養活自己溫飽的積蓄。

作者:小玥玥er

聊聊養老那些事兒,關愛老年人身心健康,分享暖心故事。文章來源于公衆号:小玥玥er聊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