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老人身上會有“老人味”?40歲以後,做好3件事能避免尴尬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每次去老人家裡,總感覺有一種怪味。在老人多的地方,也會有些味道。

這股味道,好像是老人身上特有的。可老人自己卻一點都聞不到……

确實存在。

在從人體散發出來的各種氣味分子中,有一種物質叫2-壬醛,它的味道是一種令人不愉快的油膩味和腐草味。有研究表明,這種叫2-壬醛的氣味分子,隻有在40歲以上人的皮膚表面上,才能檢測到[1]。

2-壬醛來自ω-7不飽和脂肪酸的氧化、降解,随着年齡的增加,人體會産生更多的ω-7不飽和脂肪酸,也就會産生更多有氣味的2-壬醛。

(來源:soogif)

還有一些來自飲食、生活習慣、疾病的因素,也會導緻體味的增加。

尤其是一些慢性疾病發生的風險,會随着年齡的增加而增加,是以也與“老人味”關聯起來。

比如糖尿病患者代謝過程中會産生酮體,這是一種有爛蘋果味的分子[2]。

比如慢性腎病、腎衰竭患者,體内有些含氮物質的代謝産物無法随尿液排出體外,也會通過呼吸、發汗散發出來,就會釋放一種鹹魚般的腐屍味[3]。

此外,在齲齒、牙周炎等口腔疾病患者中,因為口腔内的細菌過度繁殖,所産生的代謝物也會散發出臭味,這是口臭的一個常見原因。

在酗酒、吸煙的人身上,口腔中的細菌更是“不講武德”,導緻口臭的細菌會相對增加,讓周圍的人更容易受到異味的偷襲[4,5]。

一樣的氣味,為什麼别人聞得到,老人自己覺察不到呢?

對于嗅覺來說,一個評判的名額是“氣味門檻值”,也就是某種刺激氣味能被人體覺察到的最低濃度。

“氣味門檻值”越低,說明一個人的鼻子越靈敏。

但是研究發現,老年人的“氣味門檻值”,比年輕人普遍要高2~15倍[6],說明随着年齡的增長,人體嗅覺功能會逐漸減弱,鼻子對氣味的識别、辨識越來越不靈敏。

對于患有某些疾病的老年人,如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嗅覺的喪失會更嚴重。

何況對于人類來說,嗅覺有适應性。即便一開始能識别出某種氣味,但是在這種氣味的環境中待了一定時間後,就不會敏感了。

1、勤洗澡、多換衣服

如果因為年齡或疾病,身上分泌有味的物質無法避免,盡量勤洗澡(如果有條件的話,至少兩天需要洗一次澡)、多換衣服(洗澡後就更換,不要等到有明顯的味道),可以避免身上、衣服上的氣體分子越積越多。

也多給老人住的地方開窗通風,不但可以增加空氣的清新度,也能減少生活環境中有害病菌的累積,有益健康。

2、多動動

生命在于運動,對老人來說也是一樣。隻要身體狀況允許,老人都應該進行适當的鍛煉。

這樣可以減少各種慢性病的風險,能夠更長久地保持肝髒、腎髒的正常功能,減少因為這些器官功能損傷而出現的體味。

老年人每周最好完成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身體活動(比如快走、跳舞、園藝等),或每周至少75分鐘高強度有氧身體活動(比如跑步、爬山等)[7,8]。

3、不要成為一個胖子

如果體重超标,很多會産生“老人味”的慢性病(比如糖尿病)風險都會增加[7]。

想要避免成胖子,不但需要有必要的運動量(參照第2點),還需要注意均衡飲食,少吃煎炸等高熱量食物。

最後劃重點啦!

1.“老人味”确實存在,可能是年齡大了,身體産生了2-壬醛等怪味氣味,也可能是有些代謝疾病(比如糖尿病、慢性腎病等),或是有酗酒、吸煙等不良習慣。

2. 想要做個清爽的老人,除了注意身體狀況,有疾病及時就醫,還要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勤洗澡、多換衣服、多運動、保持正常的體重,都是不錯的方法呢!

參考文獻

[1]Haze, S., et al., 2-Nonenal Newly Found in Human Body Odor Tends to Increase with Aging.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2001. 116(4): p. 520-524.

[2]Minh, T.D.C., D.R. Blake, and P.R. Galassetti, The clinical potential of exhaled breath analysis for diabetes mellitus.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2012. 97(2): p. 195-205.

[3]Davies, S.J., P. paněl, and D. Smith, Breath analysis of ammonia,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and deuterated water vapor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d during dialysis. Bioanalysis, 2014. 6(6): p. 843-857.

[4]Rosenberg, M., T. Knaan, and D. Cohen, Association among Bad Breath, Body Mass Index, and Alcohol Intake. 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 2007. 86(10): p. 997-1000.

[5]Wu, J., et al., Halitosis: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sources, measurement and treatment –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ustralian Dental Journal, 2020. 65(1): p. 4-11.

[6]Schiffman, S.S., Taste and Smell Losses in Normal Aging and Disease. JAMA, 1997. 278(16): p. 1357-1362.

[7]世界衛生組織,65歲及以上成年人的身體活動建議. https://www.who.int/dietphysicalactivity/factsheet_olderadults/zh/

[8]世界衛生組織,何謂中等強度和高強度的身體活動? https://www.who.int/dietphysicalactivity/physical_activity_intensity/zh/

*本文内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将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尋并關注公衆号“騰訊醫典”,擷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