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闆泉中小·心理健康】疫情期間,家長怎麼做才能讓孩子适應居家學習?

因疫情反複,山東多地暫停線下教學,部分孩子由于居家的不自由感和線上教學不适應等情況很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如:學習壓力大、情緒煩悶等。此時,家長應該扮演什麼角色?怎樣做才能保持孩子的身心健康呢?本期節目邀請到了山東省家庭教育宣講團專家、濟南市南部山區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教研員劉承愛與我們共同探讨“疫情期間,家長如何給孩子做好心理疏導”。

【闆泉中小·心理健康】疫情期間,家長怎麼做才能讓孩子适應居家學習?

孩子居家學習後

可能會出現哪些心理困擾?

1. 生活學習難以适應

孩子居家線上學習,會覺得隔着螢幕學不進去,如果孩子本身自律能力差,不是打瞌睡就是想玩手機,時不時就想走神兒,完全感覺不到在校學習的那種氛圍。同時生活學習沒有了規律,孩子會覺得學習很疲憊,學習效率不高,學習壓力增大,容易引發焦慮情緒。

2. 親子溝通不良

孩子在家裡學習期間,很多父母沒有停工,但他們還要肩負起督促孩子學習的職責,唠叨、催促就會增多,這種相處方式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厭煩,親子間容易産生摩擦。有的孩子因為熬夜玩遊戲、看小說還會和父母發生争吵,導緻親子關系緊張,進而影響孩子心理健康。

3. 消極情緒疊加,導緻心理負擔加重

學校教育是一個集體的形式,孩子們互相之間有一個情感支撐。現在居家線上學習,孩子就會缺乏同輩之間的溝通。再加上學習壓力大、生活沒有規律、和父母沖突增多等一系列的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孩子們會覺得煩躁,也不懂得如何進行自我調節。

【闆泉中小·心理健康】疫情期間,家長怎麼做才能讓孩子适應居家學習?

家長怎麼做

才能讓孩子盡快适應居家學習?

首先,家長每天要留有和孩子共處的時光。“親自養育,加強親子陪伴”是家庭教育合理的方式方法中最重要的一條。疫情期間,家長可以每天抽出一點時間陪伴孩子,時間不在長短,但一定要放下手機、放下家務、放下工作,全身心的陪伴孩子。學前的孩子每天可以早晚擁抱孩子5分鐘;國小段的孩子可以和他們每天愉快交流10分鐘;國中學段以上的孩子可以每天傾聽孩子15分鐘。家長能夠給到孩子最直接、最有效、最幸福的教育就是這種高品質的陪伴了。

其次,父母情緒穩定,做好孩子的榜樣。父母情緒穩定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父母平時微笑着和家人平等交流,互相之間彼此尊重、了解和鼓勵,關系和諧,情緒穩定,在家裡即使接聽電話或打電話時,心情也要愉快,聲音中蘊含笑意,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有利于讓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第三,多做有氧運動。父母與孩子一起玩遊戲,做做健身操、手工甚至一起做做飯等, 既有利于親子之間建立親密的關系,又有助于孩子消除煩惱,建構良好的心理狀态。

第四,先關心人後關心學習。孩子成長需要身體營養,也需要心理營養,家長首先要保證孩子一日三餐和充足的睡眠,這是身體健康的保障;其次觀察、詢問、了解孩子的心情,及時給與方法的指導,保障孩子的良好的心理狀态;最後才是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及時了解他的困難,和他一起尋找解決的辦法。

最後,中聯考孩子的家長更要調整好心态,給到孩子需要的精神支援。面臨中考和聯考的孩子們本來就容易焦慮,現在又居家學習,各種不适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效率。往年這個時候,學校會邀請心理學專家給備考的學生和家長做心理輔導。現在這種情況,團體性輔導沒有了,是以很多情況下要靠孩子們自己來疏導,必要的時候可以做線上的心理輔導。家長更要調整好心态,放下焦慮,多征求孩子意見,多詢問需要家長做什麼,給到孩子需要的精神支援。

| 策劃 | 闆泉鎮中心國小新媒體中心

| 編輯 | 張潔潔

| 審稿 | 闫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