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超前教育識字背古詩?清華學霸郝景芳:兒童期最應該培養差異技能

如果大家看過《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肯定會被幽默聰穎、博覽群書、記憶力超強的5歲王恒屹小萌娃所圈粉。

超前教育識字背古詩?清華學霸郝景芳:兒童期最應該培養差異技能

5歲的他識字3000多,會背古詩580多首,不僅僅是背出,而是任意一首古詩他都能用自己的了解說出詩詞背後的含義,被稱為“中華小詩詞庫”,

王恒屹還認識100多個國家的國旗國徽,被人民日報點名表揚,被董卿、撒貝甯等多名央視主持人力捧。

看到這裡,除了引發父母的羨慕嫉妒之外,還會引發父母的焦慮和困惑。

焦慮自己的孩子要輸在起跑線上了;困惑要不要讓孩子從小就這麼拼?應該拼什麼?怎麼拼?

在美國,一個名為《幼稚園是新意義上的一年級?》的研究對比了全美範圍從1998到2010年間幼稚園教師的态度,研究發現:希望孩子在一年内認識更多字及學會快速閱讀的老師比例,從30%上升到了80%。

超前教育識字背古詩?清華學霸郝景芳:兒童期最應該培養差異技能

我妹妹,是一名國小國文老師,她也鼓勵家長提前給教會識字、古詩、一些基本的數學知識,有了這些基礎,老師教起來不費勁,孩子學起來也不吃力。

孩子提前學會了加減法、識字,從短期來看确實效果很顯著,能讓孩子在低段學習中名列前茅,這很多人就以為這是孩子智力超前。

而事實是掌握某項技能遠不能作為兒童智力發展的評判标準,兒童所有的智力是從感覺出發。對于幼兒時期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智力發展是靠自己用心探索感覺得來,而不是被教會。

正如俞敏洪所說:

孩子的成長過程像一棵樹,澆了大量化肥可能會迅速成長,但到後期會發展成病态。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小天才長大後爆發力差的原因,因為幼兒時期的學習方式把他們的思想禁锢,後期很難突破,是以很難爆發。

看到這裡,很多家長肯定就會有疑問了,難道孩子小時候完全不需要啟蒙,放其随意玩耍就夠了?

當然不是,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有句名言:“嬰兒降生第三天開始教育就遲了兩天。”這就是說教育應及早開始,越早越好。

教什麼、如何教,這其中可是大有學問的。

對此郝景芳老師認為:希望孩子能發展一些對人生長期有好處的能力!

孩子應該拼什麼?

那麼,究竟什麼才是對孩子人生長期發展有好處的能力?換句話說就是孩子的幼兒啟蒙,究竟要學什麼?

郝景芳老師給出的答案是差異技能。

能使人産生較大差異的,一定是某些人掌握而其他人無法掌握的技能,而不是這種所有人都能掌握的共通技能。

什麼是共通技能,就是大家都能學會的基本技能,比如走路、吃飯、說話、睡覺。

這些都是最基礎和最基本的,雖然每個孩子因為個體的差異,有的學會早、有的晚。

超前教育識字背古詩?清華學霸郝景芳:兒童期最應該培養差異技能

例如走路,有的孩子12個月不到就學會了走路,有的孩子16個月才學會,但是從長遠和整體來看,早學會走路的孩子并沒有什麼明顯的優勢,并不是早走路的孩子就有運動天賦和運動能力,以後會當運動員。早走晚走除了時間的差別,再沒有其他差別了。

而識字、拼音、算數,這些屬于人人都能掌握的共通能力,就算剛開始學起來困難一些,但是最後幾乎沒有上過學還不認字的人。

父母花費大力氣培養孩子共通能力,短時間是和其他孩子能拉開差距,而這種優勢維持不了多久。

6歲之前是兒童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父母應該把主要精力和時間用在培養孩子的差異技能上,這才是最容易跟人拉開差距的能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差異技能?

郝景芳老師認為,在兒童期間最應該培養孩子的差異技能是深度了解力和對自己人生負責的自主性。

1.深度了解力

從國小高段開始,孩子的學習不像之前一樣,僅僅是記憶知識點這麼簡單了,此刻對知識的了解能力才是孩子學習脫穎而出的重要的法寶。

在人類進階認識階段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中,了解力是理性認識過程當中的第一步,其次是判斷、推理能力。

父母具體怎麼做?

(1)培養孩子的思考習慣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鼓勵孩子進行主動思考、獨立思考,而不是立馬告訴孩子答案和解決的辦法。

父母可以和孩子讨論事情的前因後果,引導孩子思考,讓孩子通過自己的邏輯推理得出答案。

(2)多對孩子提問

很多時候都是孩子問父母為什麼,其實,父母也可以反過來問孩子為什麼。

父母的每一次提問,都可以讓孩子的腦瓜高速地運轉起來,這是大腦成長的時刻。

例如,父母可問孩子,為什麼中午的影子最短,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長?也許,孩子從來都沒有注意過這些事情,這時候父母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讓孩子觀察,這也是知識積累的過程。如果孩子不知道,父母可以利用實驗的方法用孩子自己說出答案,或者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上網看書查找資料。

(3)讓孩子多閱讀

超前教育識字背古詩?清華學霸郝景芳:兒童期最應該培養差異技能

在《 朗讀手冊》一書中,作者吉姆·崔利斯說道:

你讀得越多,了解力越好;了解力越好,就越喜歡讀,就讀得越多。

閱讀量大的孩子可以将大量的資訊運用到課堂中,是以對于老師和書本傳授的知識,他們能夠了解得更多,這就是背景知識的作用。

2.自主性

有一類孩子做事積極主動,學習不用父母催促,放學抓緊時間寫作業;而有一類孩子卻讓家長操碎了心,凡事依靠家長,寫作業磨磨唧唧……其實,這是因為孩子自主性的差異所導緻的。

孩子的自主性最主要的展現就是他有能力進行自己選擇,并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學習中,如果孩子是因為自我驅動而去做,不是因為外界的壓力,這樣會有着更長久的良好效果,能讓孩子體會到自己做主的責任感和自豪感,進而對自己負責任。

(1)父母不要包辦、替代

父母給孩子一些選擇的權利,讓孩子為自己的學習、時間管理以及其他一些細碎的事情中有選擇和自己做決定的權利,而不是父母一手包辦、代替。

蒙台梭利博士說:“我們習慣服侍小孩,這對他們不僅是一種奴化,而且也是危險的,因為這很容易窒息他們自發的活動和獨立自主意識,扼殺他們十分有益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呵護孩子的内在驅動力

父母培養一個有自覺的孩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識别出孩子幼時那些内心驅動力的火種,并呵護鼓勵它們成長。

在孩子的成長中,因為自己的努力和進步得到父母的認可,他就會有自豪感和驕傲感,進而強化這些能力進而熟練掌握。

心理學家李雪說:

父母的負面投射創造了孩子的負面現實。

投射是有能量的,如果父母堅持不懈地把負面的擔心和評判投射給孩子,就等于在給孩子創造一個負面的現實。再好的孩子,也會被父母長期的負面催眠搞砸。

斯坦福Dweck教授說:“教育的關鍵是讓孩子相信,他擁有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力量”。

因而,父母給孩子營造輕松愉快的成長環境,多用肯定贊賞的語言表揚孩子,并且發自内心地相信孩子,孩子也會對自己多一些信心,才能更好的發展自己的自主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