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數字遺産:虛拟世界裡的哀與愛

2021年8月22日,47歲的胡續冬在北大的辦公室裡因病猝然離世。這個性格樂天、交遊廣闊的詩人兼學者的離去,給親友帶來了巨大傷痛,也在文化界掀起持久的哀思。追悼會上,朋友和學生們為他默禱,也為他唱起激昂的“啊朋友再見”。

胡續冬在網際網路上的代号是“胡子”,盡管他示人的總是一張光潔的娃娃臉。進入豆瓣app上他的首頁,你會看到“使用者已故,此帳号已被鎖定保護”的字樣。首頁頭像下面一個鮮花的按鈕已經被點選了超過1萬次,點開“前來悼念的豆友”,就在幾分鐘前,剛剛有人“放了一束山茶”;往下拉,三月底以來,幾乎每天都有幾十束山茶被奉上。

這就是呈現為一朵朵數字之花的賽博時代的哀思。脫離了時空的藩籬,它顯得更純粹,更簡單,但也更輕省,更随意。逝者初離時,哀悼奔湧;随後化為涓涓細流,漸漸隐入地下;但尋着某個契機,它又會在螢幕上再次突然湧現。

而這哀思所附麗的,也不再是可觸碰的遺物,而是被哀悼者留在賽博空間的遺迹。同追悼會的花圈、墓碑前的花束不一樣,賽博哀思在被表達後,不會枯朽,不會快速散滅,它甚至加入與豐富了被哀悼者的數字遺迹——在那些“花”、留言、跟帖、轉發中,逝者的音容再度浮現。

數字哀思

“數字遺産對我有很多意義,甚至可以說是他(胡續冬)的賽博分身,是他存在過的證據。我不太喜歡微信的語音,但是現在想到手機裡有随時可以聽到的他的聲音,就會覺得有些寬慰,不過到現在我還沒有勇氣打開來聽……另外就是非常實際的意義,很多實際的問題我可以用他的賬戶來解決,當然我指的不是社交媒體,社交媒體隻是賽博遺産的一部分。”

數字遺産:虛拟世界裡的哀與愛

胡續冬豆瓣首頁頭像,鮮花按鈕已經被點選超過1萬次。

幾個月過去了,胡續冬的妻子阿子(網名)還是難以接受他離去了的現實。她說,自己并不經常回到丈夫的數字遺迹中去追思,因為那會很難過,但是将來,這些遺迹應該會是女兒很大的慰藉,是小朋友被父親愛過的記錄。

阿子最珍視的還是比較私密的記錄,情感都在漫長的日常聊天記錄裡。丈夫的微信現在還是置頂聯絡人,這是她安全感的一點來源。她說,至于公開的那些遺迹,就已經是“大家的胡子”了,不僅僅屬于她自己。

在廣州詩人黎衡看來,胡續冬是他的良師益友,對他影響和幫助非常大。噩耗讓他悲痛,甚至讓他感到恍惚。黎衡經常翻看胡續冬在網上留下的文字,但每次點到首頁上逝者的标志,他都覺得“荒誕”:一個鮮活的人,怎麼突然就變成了一個數位的墓碑!

另一位豆瓣網友Dasha,原名陳甯,2012年12月因病去世。他是媒體人兼業餘譯者,熱愛詩歌,最愛裡爾克的詩,并獨力建起裡爾克中文網。如今他的豆瓣賬号也挂着“鎖定保護”的字樣。

數字遺産:虛拟世界裡的哀與愛

Dasha的摯友,藝術家、策展人周琰回憶道,和Dasha在豆瓣上互動比較多,也有很多私信交流,但她和Dasha其實對彼此了解很有限,好像從來沒有想到過要問對方翻譯和八卦之外的事情。然而,他的離世對她而言僅次于父親去世。如今她還經常回到Dasha的豆瓣首頁,或者翻看兩人的對話記錄。

其他平台也有類似的賬号。去年年初,一個 “沒人看的B站UP主”——“墨茶 Official”被曝去世沖上微網誌熱搜,他的經曆引發大量網友同情。2021年1月23日,@哔哩哔哩彈幕網釋出公告,核實up主“墨茶 Official”在居所因病去世,并表示已征得家屬同意其賬号将列為“紀念賬号”。

數字遺産:虛拟世界裡的哀與愛

國内越野跑頂尖選手梁晶去年在甘肅白銀馬拉松越野賽中不幸遇難。梁晶抖音有10.1萬粉絲,釋出的711個作品幾乎都是自己的比賽和訓練日常。目前,梁晶的抖音個人首頁已出現緬懷标志:“我們在此為梁晶設立逝者紀念帳号。時光匆匆,惟願記憶永恒。”——2021年,抖音為30位使用者設立逝者紀念帳号,這就是其中之一。

2022年3月18日,是微網誌部落客走飯因抑郁症離世十周年,十年來總有人在她最後一條動态下留言。其生前釋出的最後一條微網誌下面的留言已超100萬,轉發超過 11.6萬,走飯的微網誌俨然成了衆多“生活重建者”的情感寄托和傾訴樹洞。

保護試水

在國内的網際網路平台中,豆瓣是最早開始對去世的使用者賬号資訊進行保護的。但這套保護機制浮出水面,卻是因為一次事故。

2018年3月,豆瓣已故使用者的頁面大面積“失聯”。最先是有人發現2016年離世的高校教師江緒林的賬号無法打開,接着豆友們就發現大量逝者的個人首頁顯示“你想通路的網頁不存在”。一時間,豆友們群情激憤,有人懷疑是已故使用者長時間不登陸或者沒有綁定手機号而遭到清除,他們認為這樣的作法簡單粗暴,無法容忍。

幾天後,豆瓣做出了回應,這一問題是一套保護已故使用者賬号的背景機制出了 bug,修複之後已全部恢複正常。回應沒有詳細解說保護機制的運作模式,但幾年來,豆瓣沒有再出現類似的事故。

豆瓣相關負責人近日接受南都采訪時表示,已經确認逝世狀态的使用者,平台會将其轉為已故狀态。為確定賬号安全,該賬号會被鎖定保護,并将原綁定資訊解綁,不再支援登入。其近親屬可以通過送出相關資料對其賬号進行登出或恢複正常狀态的處理。

一般情況下,其近親屬僅可以對其賬号進行狀态上的修改處理,無法擷取賬号密碼。如果近親屬提出涉隐私内容的訴求,豆瓣會依據法律規定進行處理。

為逝去使用者設定已故狀态、悼念圖示,對于逝去使用者的精神意義,豆瓣相關負責人表示,“賬号的存在本身是使用者精神财産延續的方式,能夠繼續長期輻射其社交圈層,是以隻要使用者或其近親屬、委托聯系人沒有提出登出,我們會選擇保留其賬号及其在世時的内容創作,也是保留使用者之間的精神聯系”。

該負責人也表示,對于已故賬号的處理,涉及到使用者自身創作價值的沉澱,也涉及到賬号保護和隐私保護等敏感問題,由于相關法律規定不明确,平台的處理方式會十分謹慎。

“我們未來會考慮讓使用者為賬戶提前設定‘委托聯系人’,‘委托聯系人’有權利在使用者逝世後為其打理賬号。”該負責人還透露,未來考慮增加“委托聯系人設定”、“自動删号設定”等可以讓使用者提前對數字遺産進行處置規劃的選擇。

類似的保護機制,近年來也在其他平台啟動。

據悉,B站是國内首個推出紀念賬号的網際網路公司。2020年12月24日,B站釋出公告稱,自今日起,對于不幸離開人世的B站使用者,平台将在取得其直系親屬确認和同意後,将其賬号列為“紀念賬号”并加以保護。

據悉,在申請成功的那一刻,賬号會被當機,之後任何人都将無法進行登入。同時賬号的充電、打賞等功能也将逐一關閉。而在逝者的個人首頁上,會出現一段來自B站官方的悼念資訊。

B站相關負責人表示,原創稿件的著作權歸屬使用者,使用者去世後歸屬其合法繼承人,繼承人可以憑借證明材料向平台要求去世使用者賬号内的原創稿件收益。對于使用者産出的其他内容,如評論彈幕等,B站尊重使用者生前設定;使用者生前未設定的,還在摸索探讨。

據南都記者了解,目前已經有超過五十位使用者提出申請,并有八位使用者成功設定為紀念賬号。值得注意的是,B站即将對“紀念賬号”功能進行改版,改版後中将會為使用者提供紀念賬号下的資訊處理方式選擇,以及相應的設定項。

2021年,抖音為30位使用者設立逝者紀念帳号。對于使用者回報的疑似逝者帳号,平台将要求該回報使用者提供個人身份證明、與逝者之間關系證明、逝者死亡證明等證明材料,相關材料一經稽核确認,平台将對該帳号設定保護狀态,将不能變更手機号、密碼、實名資訊,避免帳号被盜、被違規利用。

逝去使用者的帳号仍然包含個人隐私的部分,如聊天記錄、好友别表等,其直系親屬是否有資格掌握賬号密碼?

對此,抖音相關負責人表示,核實材料後,可以将該賬号下的财務财産轉移至繼承人的賬号,“但若需要繼承并繼續使用已故使用者的賬号,則需提供相關遺囑證明。否則,抖音開啟賬号保護後,将禁止任何人登入/釋出/修改/删除賬号内容。”若已故使用者曾有遺囑,允許繼承人繼承其抖音賬号,繼承人完成賬号繼承動作後,可以釋出置頂帖,回應好友請求,更新頭像和背景圖等,但無權登入賬戶、檢視消息和删除好友請求。

十年前去世的微網誌部落客“走飯”曾經小号被盜,盜号者利用其賬号行騙。2020年9月17日,微網誌釋出《關于保護“逝者賬号”的公告》後,為了保護逝者隐私,防止其賬号被盜,微網誌将對逝者賬号設定保護狀态,即不能登入、不能新發内容、不能删除内容、不能更改狀态。新浪微網誌會通過新聞報道、親友回報、人工識别等在内的多種手段來判斷賬号使用者的逝者身份,不會與長期不活躍的“僵屍号”混淆。逝者身份在及時稽核确認後,就會立即開啟保護。而實際在公告之前,微網誌對逝者賬号保護已是一項正常工作。

在保護逝者微網誌賬号隐私方面,微網誌方表示,如逝者親屬有特殊要求,向微網誌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死亡證明+戶口本/結婚證的有效内容照片/掃描件)以後,微網誌會将去世賬号交給其親屬,但賬号隻能登入用于緬懷紀念,不能釋出新的内容和更改賬号設定。

平台對賬号的保護措施多傾向于“當機”,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劉濤認為,這從法理上還有可探讨的地方,使用者本人的意願應該得到更大的重視。他覺得還是要在規約系統或者一套協定的體系當中完善它,比如說可以立數字遺囑,指定它的繼承人,新的擁有者可以關閉賬号,也可以繼續營運,而不是隻有“當機”這一個選項。

閱後即焚

逝者留下的數字遺産,親友們大多希望能長期保留。但自己的數字遺産是否需要,或者是否應該保留?這一點卻有了分歧。胡續冬的妻子阿子說,大概還是希望盡量儲存,“證明自己存在過”,但她覺得最大的問題恐怕是這些平台自身能存在多久。

黎衡說,胡子的年輕朋友把他在網上的日志和一些主要作品都做了備份,就是擔心網站自身的存續。讓他憂慮的一點是,盡管數字媒介非常便利,資訊傳播非常高效,對個體使用者來說,在某種意義上成本很低,但平台又是極端脆弱的,要維持穩定的平台服務其實很昂貴。

科幻電影《銀翼殺手2049》的一個設定就是,近未來的某一天,發生了一次全球性的大停電,人類社會的很多儲存設備上的資訊都煙消雲散了。出于這種焦慮,黎衡不時對自己的資訊與作品進行備份,備份有各種形式,可能存在電腦郵箱、網盤或者是紙質版本,隻是依賴于一個網絡平台,他還是覺得是有很多不确定性。

而多位“95後”則明确表示,并不希望把自己的數字遺産完全保留下來給家人。

據悉,在2020-2021年,共有223名“00後”在中華遺囑庫立下遺囑,其中17.3%涉及數字遺産。95後網民小徐認為,把數字遺産列入遺囑也許有助于讓家人朋友更好地了解自己不展示在他們面前的一面,他了解這種做法。但是,對他自己而言,隻會把虛拟财産留給家人,社交平台賬号則希望在離世前永久登出。

“我網上沖浪的内容如果被别人看到會有些‘社死’。是以不希望列入遺産,隻希望去世後馬上銷毀。”95後小馮表示。00後小謝也持同樣的觀點——公開即“社死”,或許是更多年輕人心中的想法,哪怕是對父母公開。

消弭自己的數字痕迹容易嗎?也許并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痕迹或内容一旦産生,就會被納入資料庫,成為平台的重要财富,提供給平台分析、采樣、推廣……很多時候,即使使用者想要退出,平台也并不一定願意那麼爽快地交出對這些資料的支配權。

不過,還是有越來越多的平台提供了“登出功能”。

如抖音,登出完成後,抖音将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相關日志記錄保留不少于6個月的時間,随後删除使用者的個人資訊或對其進行匿名化處理。這些資訊包括但不限于:使用者已送出的身份資訊、好友關系、已釋出的視訊内容、評論、點贊、收藏等身份和内容資訊。

B站也提供了自助登出賬号服務,随後ID名稱會改成“使用者已登出(數字)”字樣,但是有up主釋出視訊表示,依然可以找到登出使用者原先投過的視訊、音頻、評論。

豆瓣方則表示,平台從建站始即為使用者提供了登出賬号的功能,使用者有權利要求消除其在平台留下的痕迹,可以自主删除自己釋出的内容。

策展人周琰對于數字遺産的保留有一種更為豁達的看法。Dasha有一位摯友老陳對Dasha念念不忘,在豆瓣上開了“Dasha的足迹”小組,後來他登出豆瓣,登出前把這個小組的管理權轉給了周琰。周琰說,老陳還曾想要成立一個紀念Dasha的德語翻譯競賽常設獎,但最終也未能成功。

數字遺産:虛拟世界裡的哀與愛

周琰對老陳搞的這兩件事都不主動。她覺得,Dasha不會在乎這些形式的紀念,他會希望人們繼續好好鑽研、翻譯裡爾克、荷爾德林等德語詩人,最好忘了他——他就像他自己的詩裡那條魚,不知生不知死,逍遙自在,我們太執着反而讓他笑話。

話雖如此,周琰仍然珍視朋友留下的數字痕迹。她說,使用社交媒體後慢慢認識了很多朋友,有些朋友心靈相通,彼此敬愛珍視。周琰人在國外,和朋友并不能常見面,是以網上的點點滴滴就是他們生命交織的點點滴滴。她希望朋友們的痕迹能夠原封不動地保留,“你不知道誰,會在什麼時候,悄悄又去探訪逝去的朋友,他或者她觸摸到什麼痕迹。”

有點悖論色彩的是,周琰并不希望自己的網絡痕迹保留,或者可以了解成,她對此并不執着。她說:

“我的生命最終也隻是在極少數摯愛的人那裡短暫存留,随着他們離去,必然如雪片入水。我喜歡這種被廣大無隔無遮的徹底擁抱,它就是我一生最向往的真實的平等,是以要什麼痕迹啊?大家都沒有什麼痕迹。”

“清明時節 遙寄哀思”系列報道

統籌:方軍 董曉妍

采寫:南都記者 方軍 董淑雲 董曉妍 李思萌 實習生 張麗缇 崔眠曲 郭一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