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靠電話手表“找到你”的,不一定隻有父母。/圖蟲創意
家長的“省心神器”變成偷窺孩子的“跟蹤器”,兒童智能手表到底還能不能買?
“不管你在哪裡,一個電話,馬上能找到你。”你聽過兒童智能手表的這段魔性廣告詞嗎?
手表模樣,能通電話,可标定位……為孩子安全保駕護航的産品,總能快速走進家長心裡。然而在今年的3·15之後,這句廣告詞卻變得細思極恐。
根據專家檢測,一些版本較老、配置較低的兒童智能手表沒有相應的隐私設定,各種APP安裝無需使用者授權就可以開啟多種敏感權限。
缺乏足夠的隐私保護。/圖蟲創意
調查人員給一塊兒童智能手表植入惡意軟體後,完全可以遠端獲得孩子的位置、人臉圖像和對話等隐私資訊。
也就是說,一旦有不懷好意的人侵入手表,那孩子的一舉一動都将完全公開。
從“能打電話的手表”開始
定位和打電話,兒童手表用兩項最簡單的功能精準打擊了家長想要時刻掌握孩子行蹤的痛點,這也是第一批“種子家長”入局的重要原因。
家裡小侄子就是兒童手表的資深使用者,從一年級入學“配表”到現在即将國小畢業,六年間他僅換過一次表,但市面上的電話手表已經更新了幾代。
小侄子的第一塊表是小天才電話手表入門系列中的Q1,六年前的入手價已經記不清了,現在Q1的售價是578元,屬于熱銷款。
塑膠的殼子,膠皮的表帶,像素簡陋的顯示屏……外觀看起來與文具店裡10元一塊的電子表沒什麼差别,但是它的功能卻遠遠超出了一般的手表。
既然叫做電話手表,肯定是能打電話的。入手新表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它插上一張實體電話卡。
手表的通話品質不錯,隻不過揚聲器的外放聲音無法很好地保護隐私。
比如,小侄子跟朋友玩耍忘了回家時間,這時他媽媽一個電話打來,可能所有小朋友都會聽到他是怎麼被媽媽教訓的了。
看定位的功能則被家長們玩得不亦樂乎。
“手機上下載下傳一個APP,你就擁有像是上班時監控出租屋裡的貓一樣的快樂。”
這會兒該上課了,看看他在不在教室;這會兒放學了,看他回家了沒有;這會兒在上體育課,看看他跑步吧……剛給孩子買了電話手表時,家長恨不得每天打開APP八百次。
誰不喜歡盡在掌握的感覺?/圖蟲創意
電話手表的定位是通過GPS、基站、Wi-Fi、加速度傳感器等方式實作的,雖然偶爾會出現幾十米的距離誤差或幾分鐘的時間延遲,但還是能提供相對準确的位置情況。
當家長們心甘情願當一台盡職的監控器時,孩子則更願意通過手腕上的晶片有邊界地探索着這個資訊爆炸的世界。
四年級後,一塊僅以打電話為噱頭的手表已經滿足不了小侄子了。軟磨硬泡下,他終于如願以償地迎來了小天才更高階系列中的Z6。
如果說之前花500多元買一塊兒童手表已經讓家長十分“肉疼”,那這一塊售價1398—1856元的手表則會讓家長怒噴一句“智商稅”,再無奈地把“稅”交了。
僅僅是“可以打電話的手表”,為什麼再也滿足不了當代國小生?
到“太好玩被學校禁止”
新手表真是智商稅嗎?小侄子卻不這麼覺得:“這個手表的功能又不比你們手機的功能少,價錢又沒有手機貴,多劃算。”
小侄子拿來手表給我看,的确,新系列手表在外觀上已經有一個質的飛躍:
雖然還是會使用奪人眼球的糖果色,但設計元素更有科技感,不算幼稚;表盤也變得厚重、有質感,凹凸不平的包邊甚至有點卡西歐手表的意思。
但一個“中二”技能還是暴露了它是兒童手表的事實——表盤彈立。沒錯,當其他手表都老老實實“躺平”時,兒童手表卻可以立起來。
當小侄子把自己的手表立起來要對着我拍照時,我腦海中不自覺地閃過了柯南要麻醉毛利小五郎的樣子。
不得不說,這波操作真的容易讓小孩子入坑。/記者攝圖
接着,他給我介紹了手表的諸多功能。
除了照相、攝像、鬧鐘、計步器等基本功能外,還有英文翻譯器、拍照識物、語音百科等家長看好的工具類軟體;支付寶、網易雲音樂等定制第三方應用也在其中。
據小侄子透露,“微聊”功能曾是他堅持要用小天才電話手表的原因。
與其他品牌的智能手表不同,小天才搭建了一套封閉式社交系統。隻有都用小天才的孩子才能加為好友、聊天、看對方的動态和好友圈。
社交圈需要經營,這是孩子們在電話手表上學到的事情。取個酷酷的昵稱,加個貴族專用的頭像框,選個可愛的對話氣泡……微聊中的形象塑造,都需要積分來完成。
還記得80後、90後不吃不喝也要攢出錢來買“QQ秀”、充“尊貴黃鑽”嗎?微聊也是如此統治着現在的國小生。隻不過,在電話手表中擷取積分不一定要用到人民币,而是需要你堅持不懈地打卡。
國小生旺盛的社交欲,給智能手表帶來極大的需求粘性。/記者攝圖
不過随着年齡漸長,大家接觸到微信、QQ以後,微聊就很難再綁住這些國小生了。他們開始把目光投向那些權限更加開放的手表。
比如當小侄子發現班裡有同學竟然可以用手表玩《和平精英》《王者榮耀》等遊戲,而自己的手表裡隻有喂雞、種菜等“養老遊戲”時,他就有了電話手表的新目标。
因為太好玩了,許多中國小校的違禁品類别為此而修改:上學禁止攜帶手機和電話手表。
友善和安全的背後
為了用更多的功能吸引學生,市面上許多兒童手表完全開放權限,與此同時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在今年3·15實驗室檢測的産品中,有記者購買了一款銷售量10W+的低端兒童智能手表拿來做實驗,發現其上網、通訊等功能一應俱全。
但是當孩子掃一掃二維碼,參與一款惡意程式僞裝成的“抽獎遊戲”時,孩子的位置、錄音甚至是照片就會被偷偷擷取。
既能實作遠端控制手表,又能不間斷收集孩子的運動軌迹,圈定孩子的活動範圍,聽到孩子與家人聊天的内容,甚至連孩子的模樣、家裡的陳設都看得一清二楚。
經檢測,該兒童智能手表暴露隐私根本原因在于作業系統過于落後——在安卓版本已更新至12.0的今天仍使用4.4版本。在這個作業系統下,軟體無需授權就可以拿到位置、人臉、錄音等很多隐私資訊。
廠家這麼做是成本考慮,但卻會讓智能終端成為個人資訊洩露的重災區。/圖蟲創意
3·15記者還體驗了另一款配備安卓9系統的智能手表,卻發現其拒絕授權就拒絕提供任何服務。
要麼完全不用,要麼拿隐私去換取這些功能。對于隐私意識不完備的孩子來說,很容易掉入陷阱。
原本為安全考慮而購入的兒童手表,反而成了捆綁在孩子身上的“竊聽器”“偷窺屏”,想想就可怕。
除了隐私洩露,許多兒童智能手表也沒有“未成年限定”的意識。
2022年3月,湖北梁女士向媒體反映稱,自己給孩子購買的品牌兒童電話手表所綁定的服務公衆号,推送了标題露骨的兩性話題文章。
“現在的小孩子都很早熟,這些文章對他們的身心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梁女士對此表示擔憂。
之後,涉事的三個微信公衆号均釋出了緻歉信,稱“因失誤轉發了該文章”。
然而從這些公衆号的定位可以看到,其主要支援兒童智能手表功能,提供成長知識、親子教育方面的資訊,是專門服務于兒童電話手表的。孩子想要激活、使用手表,就必須先綁定公衆号進行注冊等相關操作。
使用者如此垂直且龐大的公衆号多次釋出露骨兩性文章,究竟是“失誤轉發”還是想通過不正當的方式賺取更多流量和利益,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
孩子探索世界的智能工具,不能變成潛在的“内容炸彈”。/圖蟲創意
就算手表安全、内容純淨,但僅憑一塊1.4英寸左右的螢幕就包羅如此多功能的兒童智能手表,對孩子的視力發育并不友好。
根據2021年10月底大陸教育部新聞釋出會上所披露的資料,2021年全年大陸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2.7%。
中山大學眼科醫院的一位接診醫生曾發現,孩子一旦被診斷為近視後,家長就會嚴格控制孩子接觸電子螢幕的時間,可奇怪的是有好幾名孩子依然在不到半年内近視度數又增加了大約100度。
經過仔細的詢問與溝通後得知,家長們忽視了孩子電話手表上的這塊小螢幕。
兒童手表的“防沉迷”,還得家長、老師來盯着。/圖蟲創意
兒童電話手表使用者廣泛,僅是截至2019年2月,兒童智能手表APP的使用者規模就已達4630萬。
随着裝置越來越智能,手表的功能越來越多,學校、家長與孩子對待兒童智能手表的态度也會逐漸變化。
相比于一味地圖省事,選購電話手表或其他兒童智能裝置時,家長們還是該打起十二分精神,按需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