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篝火營地與 Polygon 中華地區獨家授權協定,轉載請征得同意。
《幽靈線:東京》是一款會帶來很多思考的遊戲。我們死後會發生什麼?我們的肉體真的隻是囚禁我們真我的監獄嗎?你能幫現有的靈魂找一卷廁紙好讓他升入天堂,以便下一個靈魂來用洗手間嗎?
《幽靈線:東京》毫無疑問是一款奇特的遊戲,但遊戲不穩定的表現經常會掩蓋其優秀處的光輝。

主角曉人是個普通的年輕人,在一次機車事故後瀕死的他被一個叫做 KK 的鬼魂占據了身體。但由于曉人并沒有完全丢掉身體的控制權,是以兩人被迫達成了奇怪的合作關系,開始了「共享身體」般的關系。
與 KK 一起出現的還有一團籠罩着東京的神秘濃霧,霧氣将人們的靈魂與身體剝離,導緻靈體詭異地飄浮在東京城内的摩天大樓和屋頂花園之間。
與注意力全在災厄濃霧上的 KK 不同,曉人有着自己的心事:他的妹妹麻裡還神志不清的躺在醫院裡,曉人必須找到妹妹,而由于街上到處都有徘徊着的惡靈,是以他唯有與 KK 合作才能達成這一目标。
作為占據曉人部分身體的代價,KK 給了曉人從指尖釋放強大法術的能力。法術的用法和第一人稱射擊的玩法頗有些相近:風屬性攻擊可以快速從指尖發射,水屬性攻擊則有着如霰彈槍一般較大的散布,而火屬性攻擊則能造成大範圍的爆炸。
雖然《幽靈線:東京》看上像第一人稱射擊遊戲,但實際遊戲體驗與 FPS 卻并不太像。這款遊戲的操控系統遲鈍又飄忽,一度讓我以為是搖桿故障而去換了個搖桿。雖然在設定中把視角的移動速度調至最高能有很大提升,但依舊不能完全解決這個問題。
這款遊戲裡的攻擊能力也比當下許多射擊遊戲要少得多。有多少?你還記得上面說過的三種法術嗎,那就是遊戲裡全部的攻擊方式了。除了每種法術都可以依靠蓄力釋放來提升威力外,你還能得到一把在少部分不能使用 KK 力量的場景中(這些場景很煩人)會很有用的弓箭。另外敵人在瀕死時會暴露出身上的靈核,玩家可以通過直接把靈核扯出來處決敵人。這些在開始幾個小時裡你就能熟絡的内容就是遊戲所有的攻擊方式了。
由于在初始階段過後并沒有太多新玩法,是以曉人搜尋妹妹的過程很快就給人一種乏味且冗長的感覺。敵人的種類不多,并且玩家作戰的方式也沒太多變數,始終都是在格擋、然後攻擊的循環之中。
甚至這套核心戰鬥方式有時也會有些不對勁。蓄力攻擊并不會消耗額外的彈藥,是以隻要情況允許,你都會想用蓄力,但同時由于要格擋敵人的攻擊,你又不得不頻繁終止蓄力來進行防禦。另外就算是完美時機的防禦也不能自然地銜接上反擊,敵人的攻擊往往不像是什麼威脅或是反擊的機會,更多像是單純的打斷,讓玩家無法始終把戰鬥控制在舒服的節奏之下。
圍繞着這套戰鬥模式建立起來的遊戲系統也有着同樣的違和感。「禦劄」這一道具雖然可以幫助你扭轉戰局,但其昂貴消耗品的屬性卻使得我甯願不用。生命值回複道具無比充裕,根本用不完。技能樹中還存在一個強力到破壞遊戲平衡程度的能力,這個可以讓玩家自己制造出飛空(靈躍)支點的能力在整個技能樹裡顯得格格不入。
不過雖然有如此多缺憾,不能否認的是《幽靈線:東京》仍有許多吸引我的地方,其中大多數都是我偏離主線去幫助那些遊蕩的靈魂完成他們未盡事物。
雖然就機制上來說支線的玩法并不那麼吸引人,但許多支線都演繹出了有趣的故事。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個被束縛在廁所中的幽靈是我遇到的最搞怪的一個支線,除此之外,遊戲内還有許多其他支線,講述了或悲傷或愚蠢、或傷感或老套的故事。
這些小故事演繹效果出色的部分原因在于其中許多(以及遊戲内大多數劇情)都有着深厚的日本文化及民間傳說作為底蘊。例如遊戲中玩家可以增加彈藥的「地藏像」起初就是一個我不熟悉的東西,出于好奇我便去探索了這個物品背後的曆史由來。據說地藏像會庇護旅行者,并會保護夭折兒童的靈魂。
遊戲中的敵人們也全都有着背景故事,他們都出于某種原因在對世俗不滿情緒的積壓下變成了惡鬼。例如遊戲中穿着校服的無頭敵人「惡鬼童子」就有着這樣的描述:
「一種從少年男學生對模糊未來的不安中誕生的異訪者。他們會把自己的沮喪全部傾斜給任何不幸與他們相遇的人。」
(說句題外話,這個描述與我現實中遇到的大多數男高中生相符,)
遊戲預設的配音為日語,不過你要是想的話可以切換為英文配音。我選擇保留了日語音頻,因為這能讓我有更深的沉浸感,同時《幽靈線:東京》靓麗的遊戲世界更進一步加深了我的代入感,雖然這是一座空城,但漂亮的渲染、光影以及詳實的細節使得街道和房屋充滿了生活的氣息。
雖然遊玩《幽靈線:東京》并不能讓你精通日本文化,但我感覺随着我遊玩了遊戲内那些并非公式化的支線任務,我确實對日本以及神道教(日本傳統教派)有了一定的了解。
活在當下以及不要淹沒在憤慨和愧疚情緒中,這一重要主題始終貫穿在遊戲的叙事中。不過這個主題的存在感偶爾會受遊戲完全沒有重點的主線劇情影響所消弱。
首先,曉人和麻裡之間的劇情沒有足夠展開,是以在故事上遊戲并沒有足夠動力去鼓勵玩家推進劇情。在遊戲的最後一章有一段填得太滿的劇情填補了對兩人關系描繪不足的空白,但是這段劇情一下子來得太多了,而且太晚了。每每遊戲裡提到麻裡的名字時我都感覺有些尴尬,因為我已經完全忘記了自己心愛的妹妹還被囚禁在這個生者死者共存的世界上。對 KK 究竟在尋找什麼我不想過多劇透,但就和曉人的故事一樣,這段劇情同樣也缺乏鋪墊。
或許我能對《幽靈線:東京》做出的最客氣的評價就是這是一款讨喜的遊戲。從充滿文化底蘊的優秀支線以及雨中東京的觀感等等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開發者們的用心良苦。但種種優點都不能掩蓋遊戲中糟糕設計和笨拙機制所帶來的問題。《幽靈線:東京》或許有着迷人的設定,但除了日本文化愛好者外,我很難向其他玩家推薦這款遊戲。
翻譯:柳生非情劍
編輯:豚骨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