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美中華”的故事還能這樣唱?《經典詠流傳·大美中華》今日驚豔開播

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打造的大型文化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四季以來以詩會友、和詩以歌,帶領觀衆們踏上了一趟趟關聯古今的文化之旅。文化IP的沉澱,讓經典力量曆久彌新,也喚起了大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自内心的熱愛。

“大美中華”的故事還能這樣唱?《經典詠流傳·大美中華》今日驚豔開播

4月3日晚,《經典詠流傳·大美中華》即将驚喜開播,登陸央視綜合頻道與綜藝頻道。節目圍繞“大美中華”這一主題,進行了全方位的創新,張傑、胡彥斌、阿雲嘎、楊宗緯、鄭棋元、蔡程昱、齊·寶力高、郭采潔、張衛健、王晰、朱德恩等經典傳唱人将在錦繡山河與人間煙火中傳唱經典,展現大美中華。

主題更新 沉浸式體驗詩詞裡的大美中華

《經典詠流傳·大美中華》作為今年總台文藝節目中心的重點亮相節目,将通過詩詞解讀、歌曲演繹,以及大量實景拍攝鏡頭,帶領觀衆直覺了解到各地的自然人文風光及其曆史。

“大美中華”的故事還能這樣唱?《經典詠流傳·大美中華》今日驚豔開播

節目将在張傑演繹的開場主題曲《大美中華》中拉開新一季帷幕,詞曲之間,是錦繡壯麗的詩意山河,也是文人騷客流傳至今的精神食糧。而從大美中華聚焦到具體的河流山川,李白的詩則成了節目中的重要線索。他遊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贊美名山大川的詩篇。以首期節目中胡彥斌傳唱的《望天門山》為引子,李白出蜀順江而下的曆程與地理中的長江勾連在一起,從“峨眉山月半輪秋”到“思君不見下渝州”,從“山随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到“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節目将帶領觀衆通過詩詞進一步領略祖國山河之美。

“大美中華”的故事還能這樣唱?《經典詠流傳·大美中華》今日驚豔開播

長江、黃河、草原、泰山、長城、京杭大運河等一系列地理空間都将在節目中出現。首期節目中,當78歲的馬頭琴演奏家齊·寶力高在現場演奏具有獨特風格的蒙古族音樂時,遼闊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層疊的山巒、蜿蜒的河流等景象也一一浮現,文化本身的生命力和各民族之間的融合碰撞都有了更生動的展現。

“大美中華”的故事還能這樣唱?《經典詠流傳·大美中華》今日驚豔開播

事實上,“大美中華”不僅指我們無比遼闊的祖國大地、山河和山川;也指我們悠久的曆史文明和文化;更指我們中國人身上特有的一種精氣神,一種風采、風度和風範。在對每一個特定地點的詩詞傳唱中,挖掘不同時期主要的詩詞和風貌,不斷采撷華夏往事的生動切面,并從中梳理出中華千年文化的曆史走向,進而構成對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源遠流長的文明曆程的一種探尋。

更重要的是,節目依然回歸到當下的時代精神中,對這種“中華之美”内涵的領悟,對時代需求的掌握,通過挖掘講述兼具溫度和深度的時代故事,真正讓抽象的、遙遠的詩詞能夠具象化。不管是岑參詩中的民族自豪感和英雄主義态度,還是陸遊和蘇轼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找回内心的甯靜與安慰,都為傳唱融入了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

大江大河不僅孕育了這個民族,更孕育了這個民族血脈和基因裡頑強拼搏的精神,以及海納百川的包容心态。

黑科技助力“去舞台化” 虛實結合重新整理觀衆想象力

當經典傳唱人王晰和冬奧開幕式上的“吹号男孩”朱德恩一起穿過舞台唱起《節氣歌》,随着歌聲中“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四季變幻,舞台的主色調也在綠、藍、金、白中流轉,讓人仿佛置身于遼闊的天地之中。

“大美中華”的故事還能這樣唱?《經典詠流傳·大美中華》今日驚豔開播

北京冬奧會開幕當天時逢立春,開幕式倒計時以二十四節氣作為設計靈感,凸顯中華傳統文化,令世界感歎“中國的浪漫”。而《節氣歌》以此為靈感再度演繹,不僅再現了古代中國人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也是中國人生活方式的詩意歌詠。當經典傳唱與中國文化重疊,民風與民俗世代傳承,曆史文明的普遍價值也得以發揮。

《經典詠流傳·大美中華》還将帶來沉浸感的舞美。當舞台上的草垛堆滿,穿着民族服飾的齊·寶力高拉着馬頭琴,郭采潔唱着“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卷地朔風沙似雪,家家行帳下氈簾”,在光影的配合下,節奏層層遞進,霞光、落花、風沙……豐富的意象都有了更加具體的載體。

更令人驚喜的是,節目運用了AR、全息影像等技術,虛拟場景和現實舞台結合在一起,讓很多詩詞中的宏偉場景都化想象為具體,把詩詞、畫作都同時轉變成讓人驚豔的夢幻世界。2022年春晚,音舞詩畫節目《憶江南》以一曲江南古舞、五首唐詩宋詞,輔以高科技手段,讓富春山水進入全國觀衆眼簾。當《富春山居圖》的卷軸再度打開,觀衆們乘着翅膀離開舞台,二維的水墨畫變成三維的空間,阿雲嘎、楊宗緯、鄭棋元、蔡程昱四位經典傳唱人扮成“漁父”,戴上鬥笠坐在舟中,舟與人成為整個景緻的一部分。他們唱起陸遊和蘇轼的詞,一竿風月、一蓑煙雨的意境愈發真實。

“大美中華”的故事還能這樣唱?《經典詠流傳·大美中華》今日驚豔開播

基于總台文藝節目中心的創新品質和資源優勢,《經典詠流傳·大美中華》在融合中傳遞中國聲音,也通過多種形式全景展示中華之美。“去舞台化”的文藝呈現最大程度貼合“大美中華”的主題,“詩、歌、人、景”相統一。一步一景、移情換景,每一個舞台都與表演本身的意境高度相連,舞台的邊界被模糊掉,觀衆進而能走進詩詞、深入曆史、跨進山河。

以山河、畫卷、古迹等為舞台的大膽構想,創意的音舞詩畫展現出極具想象力的震撼視聽效果,讓人仿佛置身不同的空間情境,跨越時空感受經典詩詞所傳達的意象。而這也為節目鋪陳出厚重的自然人文底色,沿着曆史流轉和文明演進的印記,将承載着各地域獨特傳統文化的内容娓娓道來。

各地各色文化亮點聚集,譜寫真正的“美美與共”

五季以來,《經典詠流傳》不斷創新經典詩詞文化的傳播方式,扮演好最純粹的經典傳唱人角色,讓傳統文化煥發當下價值。

随着《富春山居圖》的古畫隐去,浮現在螢幕上的是當下的城市、河流與青山,蘇轼所作《行香子·過七裡濑》又被傳唱,“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的理想也有了更為現實的樣本。而當張衛健唱起岑參《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中的詩句,“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幾回,鬥酒相逢須醉倒”也把即使身處邊塞,但依然要保持灑脫自信的人生态度展現得淋漓盡緻。

“大美中華”的故事還能這樣唱?《經典詠流傳·大美中華》今日驚豔開播

節目從曆史和人民中汲取知識養分和精神内涵,與時代下最鮮活的主題互相呼應,包括“鄉村振興”的嶄新氣象,“小康夢圓”的美好生活等,進而讓傳唱能夠真正走進心靈。

所有不同地域的人們奮鬥的姿态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中華民族最動人和最豐富的畫卷。《一生大笑能幾回》為底的琵琶聲,進一步把千軍萬馬的壯闊呈現出來,而琵琶也是中原樂器和西域樂器珠聯璧合的“混血兒”,在詩詞、歌聲、樂器等知識和故事的展開中,華夏兒女千年的曆史文明也在地理的脈絡中得以更加清晰。據了解,《經典詠流傳·大美中華》也将邀請不同民族、不同地區、不同年齡的傳唱人,在世界民族文化經典的重新演繹中,勾勒出中華文明精神的“經典”所在。

《經典詠流傳·大美中華》的全方面更新,為詩詞插上音樂的翅膀,拓寬了表達的天地,為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開辟了一條更為廣闊的道路。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一檔具有标志性和影響力的文化季播節目,“大美中華”的錦繡畫卷将如何展開,傳統文化的時代精神将如何書寫,敬請期待新一季的經典傳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