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其實,一見鐘情的愛才更“靠譜”

何所歡,兩性情感心理學寫作者,寫有情的故事,有趣的陌生人,有料的知識。

其實,一見鐘情的愛才更“靠譜”

一見鐘情和日久生情的差別是什麼?

你去逛街,一眼就看中了一雙鞋子,先買下來再去看是否合适,這就是一見鐘情。

你逛了一家又一家店鋪,不斷對比之後,才選擇了一雙比較适合的鞋子;盡管你不怎麼喜歡這雙鞋,可它就是适合,穿着舒服。

對比之下,前者也許不會讓你那麼舒服,但你會一直喜歡;無論過去多少年,看到對方,如同初見。

後者未必是你最愛的,但卻是最适合你的。

一見鐘情是什麼呢?

大概就是:“白發如新,傾蓋如故”。

有些人隻是短暫的一次接觸,就注定了餘生都要在一起。

其實,一見鐘情的愛才更“靠譜”

-01

一見鐘情,有哪些特征?

第一:初次見面,就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盡管你們兩個人是第一次見面,但你的潛意識裡有一個聲音:

“我們是不是在哪裡見過?對方給我的感覺,實在是太熟悉了。”

有人搭讪喜歡用這句話:“我好像在哪兒見過你。”

這樣的搭讪方式并不蹩腳,而是在對方的心裡,對你有着莫名其妙的好感。

盡管初次見面,可兩個人的感情卻在這一次見面時,就有了濃郁的好感度。

但是,大多數時候的一見鐘情都是“單方面的”。

雙向的一見鐘情,畢竟是少數。

有人面對一見鐘情,态度是不同的。

有些人會果斷出手,不給自己留下遺憾;也有一些人選擇沉默,任由對方從身邊溜走,就像他從來沒有出現過一樣。

其實,一見鐘情的愛才更“靠譜”

第二:靈魂的相似性

靈魂的相似性高,并不是兩個人相愛多久。

而是第一次接觸時,就發現對方身上,有着自己的影子。

靈魂相似,三觀相似,對生活的感受以及情緒的變化都很相似。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

讓你産生一見鐘情的人,就是跟你相似度更高的人。

就像《笑傲江湖》中的令狐沖與任盈盈。

兩個人不過是隔着簾子,通過幾首音樂,就定下了終身。

這種靈魂上的相通,比任何甜言蜜語都浪漫。

而反觀令狐沖與小師妹嶽靈珊,盡管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可兩個人注定無法成為伴侶。

林平之與嶽靈珊,不過是短暫的幾次接觸,就産生了愛情。

日久生情和一見鐘情,哪一個更适合?

有些人,即便每天出現在你的生活中,可你依舊無法産生愛意;

也有一些人啊,隻是在你的生命中如同昙花一現,你就無法釋懷。

其實,一見鐘情的愛才更“靠譜”

-02

為什麼說,一見鐘情更靠譜?

第一:一見鐘情不摻雜任何利益

在當下的相親市場中,男女之間的婚姻,已經變成了明碼标價,權衡利弊。

彼此互換履歷,看對方的條件是否符合自己的擇偶标準。

如果符合标準,再考慮下一步接觸;倘若連自己的要求都無法滿足,那對方根本就不會走進自己的相親行列中。

當下的婚戀市場就是如此。

門當戶對,旗鼓相當,兩個人通過婚姻,完成了一次階層的跨越或者利益最大化。

而一見鐘情,卻與利益無關,與物質無關。

你不知道對方的收入,條件,家庭背景;同樣,對方也對你一無所知。

你們僅憑自己的一腔孤勇,憑着兩顆熾熱的心,一點點靠近對方,然後相愛。

有句話這麼說:

日久生情,就是權衡利弊。

深以為然。

我反倒覺得,日久生情就是在一群人裡面,挑選一個最适合自己的人,而不是自己最喜歡的人。

也許你對他有一點好感,但那算不上愛情;隻不過,對方的各項條件,彌補了愛情的缺失。

其實,一見鐘情的愛才更“靠譜”

第二:一見鐘情,是人的下意識反應

“對于注定要喜歡的人來說,隻需要一眼就夠了。”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當你看到那個,讓你第一眼就心動的人時,你的反應是這樣:

在那一瞬間,你覺得從天靈蓋到腳底闆,好似有電流經過, 然後全身都起了一層雞皮疙瘩。

你不自覺地緊張,下意識地多看了對方幾眼。

你不斷問自己:是他,沒錯,就是他了。

連你也不知道,為什麼就喜歡上他了呢?

這個時候,你就像一朵許久沒有澆水的花兒,在澆水的一瞬間,綻放。

其實,一見鐘情的愛才更“靠譜”

一見鐘情的例子有許多。

錢鐘書與楊绛兩個人,就是一見鐘情。

王小波與李銀河二人,同樣是一見鐘情。

而錢鐘書更是留下了浪漫的表白:

“沒遇到你之前,我沒想過要結婚;遇見你,結婚這件事我沒想過和别人。”

當我們在放松的,毫無防備的狀态下,更容易搞清楚自己心中所想。

正如你問某個人一件事,他下意識回答你的話,往往是真的。

一見鐘情也是如此。

遇到對方,愛上對方。

其實,一見鐘情的愛才更“靠譜”

今日話題:

你相信一見鐘情還是日久生情?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