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11月20日,烏克蘭曆史上影響很大的烏克蘭人民共和國建立,本應進入曆史新時代的烏克蘭卻就在烏克蘭人民共和國建立的同時,深深陷入了一場内戰,并最終改變了接下來近一百年的烏克蘭命運,這就是烏克蘭内戰,或者也叫蘇俄内戰

一聽“蘇俄”二字咱們立刻明白了,這不是今天的烏克蘭,也不是前幾年的俄羅斯,而是1917年十月革命後的蘇俄,即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當時的烏克蘭也因為此前二月革命俄國沙皇統治的倒台而獲得了民主,随之烏克蘭地區的烏克蘭人就建立了一個民族、民主的資産階級新“政府”
二月革命
好巧不巧,不久後俄國又爆發十月革命,無産階級戰士在偉大導師列甯的上司下推倒資産階級臨時政府,建立了無産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新國家——蘇俄!
十月革命
但随之烏克蘭的“資産階級”就跟蘇俄的“無産階級”産生了沖突,最終雙方你來我往、沖突更新,最終形成了所謂的烏克蘭内戰,或者也叫蘇俄内戰(烏克蘭内戰屬于蘇俄内戰的一部分,廣泛的蘇俄内戰範圍更廣,大家一定要厘清)
蘇俄内戰
而這場1918年到1922年發生在崩潰俄羅斯帝國境内革命戰争,甚至部分戰事還蔓延到中國的外蒙古和波斯,是以烏克蘭内戰的範圍更小,而蘇俄内戰範圍更大
而就在十月革命蘇俄建立後,很快就與其國内反革命勢力白俄和外國武裝幹涉者(主要是協約國)進行戰争,而這場招緻了外國武裝幹涉的蘇俄内戰,最終也被命名為“1917年到1922年的内戰和武裝幹涉”(蘇俄的叫法)
咱們更多叫它蘇俄國内戰争或對蘇幹涉戰争,當然烏克蘭人則叫成是烏克蘭内戰,或者更加直白得叫成“外國武裝幹涉時期”
那麼這段烏克蘭内戰/蘇俄内戰時期的曆史究竟發生了什麼?烏克蘭國家又是如何在巨變當中迎接新命運?本期咱們一一講述
當然在講述“外國武裝幹涉時期”之前,咱們按照老慣例來講講當時的世界曆史背景...
一戰尾聲的動蕩
相信很多人對于一戰并不陌生,包括說一戰後期的蘇俄十月革命,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對于蘇俄這個新生政權來說,1917年底的處境有多麼艱難
蘇俄十月革命
首先來看歐洲,當時協約國正跟同盟國硬剛,這可是人類曆史上少有的硬剛:雙方塹壕戰,往往為了推進幾公裡而損失上萬的士兵,恐怕戰争史上也沒有如此正面硬剛的時期了
一戰雙方
當然無論同盟國還是協約國都不是啥好鳥,本質上都是為了戰後“做大做強”,“稱王稱霸”,而這些個資本主義老流氓雖然在分蛋糕上動起刀子,打得面紅耳赤、你死我活,但對于資本主義的本質還是一緻“認同”的
于是乎在1917年底蘇俄這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後,帝國主義、資本主義老牌強國紛紛感到恐慌,竟然一緻對外:聯起手來絞殺社會主義!
當然正交戰的一戰雙方是不可能手挽手一起幹蘇俄,但确實因為蘇俄的誕生,協約國有了顧慮,也就是害怕蘇俄人民革命的蔓延跟逼急了德國導緻中歐“赤化”
于是乎就在協約國在一戰戰場上逐漸扭轉局勢要取得勝利的同時,就做好了另一手對付蘇俄的準備(後文會講)
另一方面在蘇俄國内,本來二月革命登場的資産階級臨時政府也有它的勢力基礎,就算俄國情況特殊,但猛地就無産階級專政了,這些個資産階級肯定不答應,于是這種階級沖突開始在蘇俄内部蔓延
當然更為嚴重的是蘇俄當時的分裂,在沙皇俄國時代封建專制的統治下,尚且鎮得住被俄羅斯帝國強行合并的地區(比如烏克蘭),但随着沙皇的倒台,曾經被俄羅斯帝國殖民、統治、壓迫的地區和民族紛紛也舉事,一時間整個俄羅斯“分崩離析”
像當時烏克蘭情況的地區還有很多,于是為了解決國内沖突,在種種現實作用之下,偉大蘇俄上司人列甯統治不得已将俄羅斯變成了一個“國家聯合體”
列甯
這不是列甯的錯,更多還是時代局限性,畢竟當時的俄羅斯情況太差了,于是乎在這樣的背景下,如烏克蘭一般的情況“遍地開花”,形成了所謂的蘇俄内戰
1917年11月7日,人類曆史最為著名的俄國十月革命結束了俄國臨時政府與工兵代表蘇維埃并立、一個國家兩個政府的奇怪局面,最終蘇維埃政權正式在俄國建立了起來。
然而迎接蘇維埃政府的并不是革命成功的喜悅,而是鋪天蓋地而來的各種敵人:當時俄國内部的叛亂此起彼伏,内戰在全國範圍爆發了,這個新生的國家幾乎從誕生伊始就面臨着夭亡的威脅。
當時在俄國内部各種各樣的叛亂白軍和外國幹涉軍互相勾結、遍及全國(這就跟當時歐洲的一戰局勢聯系起來了),而反對蘇維埃的叛亂和幹涉不僅數量多、範圍廣,更是占據了全俄大部分領土,并且從各個方向包圍了蘇維埃政權控制的核心地區!
1918年蘇俄局勢
加上當時紅軍制度有問題,并沒有形成一支強有力的軍事力量,而白軍方面則更多的是富有經驗的軍官和職業軍人,于是乎白色政權逐漸建立
但當時的烏克蘭人民共和國不算在内,因為它帶有民族獨立革命的色彩,盡管如此它也一定程度上反對了蘇維埃革命,最終也跟蘇維埃政權“不兩立”
烏克蘭人民共和國
1917年底在東烏克蘭地區也建立社會主義性質的蘇維埃政權,即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但奉行“另一條道路”的烏克蘭人民共和國與之相敵對,雙方于是劍拔弩張
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而差不多同時,世界範圍内的英、法、日、美等協約國為了扼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便乘機(即蘇俄内戰)進行武裝幹涉,大力扶植俄國反革命勢力發動武裝叛亂(包括之前提到的白軍)。
而從1918年3月6日起,英、法、美幹涉軍也先後在摩爾曼斯克登陸(這就是前文講到帝國主義國家的兩手準備)。
蘇俄内戰情況
而從4月5日起,日、英、美幹涉軍更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即海參崴)登陸。此外,協約國軍隊還侵入俄屬中亞和南高加索。是以最終蘇俄内戰才波及到了中國外蒙古和波斯
而1918年4-5月,一戰中自顧不暇的德國和處于瓦解前夕的奧斯曼帝國也違背《布列斯特和約》侵占了克裡米亞和南高加索地區
凡此種種對新生的蘇俄政權形成了巨大威脅,與此同時蘇俄不得不進行緊急政策,對一切反革命勢力進行反攻,才出現了上期咱們講到烏克蘭新生國家的危機(詳情參見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沙皇統治的終結——烏克蘭簡史8)
烏克蘭内戰
随着烏克蘭人民共和國被蘇維埃紅軍逼出基輔後,從1919年2月起所謂烏克蘭人民共和國就由彼得留拉主持,當然他也是總司令
彼得留拉
而彼得留拉也正式重建了所謂的烏克蘭民族共和國,并恢複了中央拉達的立法活動,總而言之就是試圖重建這個烏克蘭政府
但現實是殘酷的,在許多地方這個所謂烏克蘭政府的權力都有名無實,雖然協約國方面派遣遠征軍占領了敖得薩,同時俄國境内也有白軍跟蘇俄紅軍抗衡,但等到1918年12月,布爾什維克在烏克蘭東部發動了一場新攻勢...
總而言之對于烏克蘭新政府來說,軍事上的頹勢不可避免:烏克蘭部隊三面受敵,西有波蘭人;北有蘇維埃紅軍;南有白軍......
最終彼特留拉的烏克蘭政府和畢蘇斯基的波蘭政府進行談判,1920年4月雙方簽訂了《華沙和約》,根據該和約的條款,彼特留拉放棄了對加利西亞和沃利尼亞西部的領土要求,而作為對波蘭軍援的回報。
畢蘇斯基
很快波蘭-烏克蘭聯軍就聯合起來發動新的戰役,在這一年的5月6日,聯軍最終占領了基輔。但很快布爾什維克就發動了反攻,而波蘭和烏克蘭的軍隊又擊退了蘇俄軍隊......
雙方就一這樣在戰場上反複拉鋸,一直到了10月,波蘭最終和蘇俄軍隊簽訂了停戰協定,也就是1921年3月的《裡加條約》。條約中波蘭進一步承認了蘇維埃烏克蘭,但作為回報波蘭獲得了西烏克蘭地區的領土
《裡加條約》簽訂現場
總而言之宏觀來看,整個烏克蘭内戰時期,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革命大動蕩中,烏克蘭領土大緻被4個國家瓜分:
布科維納被分給了羅馬尼亞;外喀爾巴阡被并入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而波蘭則吞并了加利西亞和西沃利尼亞以及北方一些相鄰的小塊土地;波蘭邊界以東的土地被劃歸蘇維埃烏克蘭
而由布爾什維克控制的烏克蘭領土上則正式組成了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而随着布爾什維克統治的鞏固,最終蘇維埃烏克蘭逐漸将自己在外交和外貿領域的權力移交給蘇俄,而蘇俄也最終變成了蘇聯!
公元1922年12月30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宣告成立,這就是曆史大名鼎鼎的蘇聯!而這個聯邦主要就包括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外高加索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蘇聯組成部分
換句話說1922年蘇聯一經成立,東烏克蘭就加入了聯盟,也就是蘇聯的創始國之一。當然根據波蘭和蘇聯簽訂的《裡加條約》,西烏克蘭則成為了波蘭領土。
而從1920年開始,烏克蘭的内戰時期就已經結束,因為它的領土遭到了四分五裂,主權也就無從談起,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烏克蘭雖然失去了獨立,但也融進了蘇聯,成為了蘇聯的一部分進入了更加艱難的二戰時期......
那麼二戰時期的烏克蘭又遭遇了什麼?烏克蘭能夠心甘情願被并入蘇聯嗎?烏克蘭民族又将跟俄羅斯之間擦出了怎樣非同凡響的火花?
歡迎持續關注本系列,敬請期待下期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