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299元起的Galaxy A53,诠釋了“成本效益”的另一面

對于整個消費電子行業來說,2022年4月1日顯然是個“新品疊出”的日子。一方面,諸如聯想、雷蛇等品牌都不約而同地釋出了一些看起來匪夷所思的新品。當然大家都知道,它們自然是“愚人節限定”,隻是為了圖一樂的産物。

3299元起的Galaxy A53,诠釋了“成本效益”的另一面

但另一方面,今天其實還有一款真正上市開售的新機也引發了諸多關注,這就是三星Galaxy A53 5G。乍看之下,起售價3299元的這款似乎是一款典型的2022年款中端産品,但細究其硬體配置與所展現出的産品思路卻會發現,這款新機似乎并沒有表面上的那麼簡單。

它的成本效益如何?隻看性能的話确實不高

6.5英寸FHD+ Super AMOLED 120Hz螢幕、三星自産的Exynos1280主要、8GB+128GB起的存儲配置、5000mAh電池、25W PD快充,再加上前置3200萬像素、由6400萬像素主攝+1200萬像素超廣角+500萬像素微距+500萬像素虛化鏡頭組成的後攝模組,基本就是Galaxy A53 5G的整體配置了。

3299元起的Galaxy A53,诠釋了“成本效益”的另一面

可能很多朋友并不熟悉Exynos 1280這款SoC,但其内部代号是S5E8825(沒錯,這意味着它其實隸屬古老的Exynos8系列,而非最新的9系列)。它內建了兩顆主頻2.4GHz的Cortex-A78大核、六顆主頻2GHz的Cortex-A55小核,同時配備了Mali-G68 MC4 GPU方案。

很顯然從基本的硬體架構上就能看出,Exynos 1280的性能等級肯定比不上今年次旗艦市場的明星産品,聯發科天玑8100的,不僅如此,它甚至也比不上去年這個價位段的主力SoC骁龍778G。事實上從參數上來看,Exynos 1280無論CPU還是GPU的設計,都與聯發科天玑920十分接近,性能基本上也應該就是天玑920的水準。換而言之,也就是相當于目前市面上一些1500-2000元檔位、成本效益較高的5G機型的水準。

3299元起的Galaxy A53,诠釋了“成本效益”的另一面

但此次Galaxy A53 5G在國内市場的首發價格,是3299元起。就算算上官網的多個優惠政策(包括以舊換新補貼300元、積分贈送300元、免費一年碎屏保)疊加,最多也隻能折算到差不多2500元的水準,與其他品牌的天玑900、天玑920機型定價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僅以性能/價格的“成本效益”來算不算很低,但确實也絕對不能說高。

然而,它也有不少同級機型少見的功能亮點

那麼這是不是意味着,Galaxy A53 5G就是一款典型的,“水土不服”的海外品牌中端機呢?

如果這麼想,其實也錯了。因為細究這款機型的配置就會發現,與其他主流的2000-3000元價位段機型相比,三星在Galaxy A53 5G上又确實堆了一些并不常見的配置。

比如說,它那塊Super AMOLED螢幕具備高達800nit的亮度,這在中端機中其實非常少見。也意味着Galaxy A53 5G可以提供室外陽光環境下更出色的可讀性,不會因為螢幕亮度不足導緻螢幕看起來黑成一片。

3299元起的Galaxy A53,诠釋了“成本效益”的另一面

又比如說,它有配置立體聲揚聲器,而且還内置了杜比全景聲音效。要知道雙揚聲器和音效認證、調校都是真金白銀的成本,這樣的配置在各種旗艦、次旗艦機型裡是很常見,但在中端機中則還真不多。

除此之外,Galaxy A53 5G的卡槽為目前已經非常稀少的“三選二”設計,也就是說它支援TF卡擴容。考慮到這款機型原本就不是以“遊戲性能”作為賣點,是以就意味着消費者幾乎沒有必要多花錢去買更高容量的版本。

3299元起的Galaxy A53,诠釋了“成本效益”的另一面

這還沒完,如果将Galaxy A53 5G的相機配置與同級别機型對比就會發現,它其實要比大多數這一價位段的競争對手更好。一方面,3200萬像素的前攝幾乎是非旗艦機能用到的最頂級水準(隻有旗艦才會用到4400萬或5000萬級别的前置大底方案);另一方面,它的後置主攝具備光學防抖、後置超廣角副攝的底比大多數非旗艦機更大,同時哪怕是兩枚500萬像素的副攝,規格也比常見的200萬像素微距/虛化方案要高一個級别。

3299元起的Galaxy A53,诠釋了“成本效益”的另一面

最厲害的是,作為一款完全與“旗艦”沾不上邊的産品,Galaxy A53 5G還具備IP67級别的防塵耐水,日常淋點小雨、偶爾沾點塵土、用水沖洗一下都不會有什麼問題。

成本效益≠跑分÷性能,中端機也需多元化

講真,在曆數Galaxy A53 5G相比于絕大多數中端機型的功能亮點後,我們突然産生了一個想法,如果單純以硬體設計上的成本來算,其實它真不見得比許多競争對手低,甚至有可能反而更“厚道”。

但為什麼哪怕是我們三易生活,在最初看到這款三星Galaxy A系列新機的價格時,還是會産生“成本效益不高”的判斷呢?

很簡單,因為用單純的SoC算力去判斷手機的“硬體價值”,其實已經成為了絕大多數人的固有思維。這種固有思維背後,既有如今大型手遊越來越吃性能的因素驅動,同時也有手機廠商宣傳的“功勞”在裡面。

3299元起的Galaxy A53,诠釋了“成本效益”的另一面

然而仔細想想,難道對于成本受限的中端機型來說,就必須把成本都主要花在SoC性能上嗎。難道就不能有不玩遊戲的使用者,在中端機型上追求更好的拍照、更強的機身做工,以及更好的顯示效果之類的功能嗎?

其實,“成本效益”的“性”本身就不應該僅以性能、甚至是僅以跑分作為唯一标準。一款手機也好、一個别的什麼商品也罷,它的使用價值本就應該是根據實際的使用者需求來決定。說白了,既然不是每一位使用者都一定需要“高跑分”的硬體,那麼我們自然也理應允許更多、像Galaxy A53 5G這樣,把成本花在其他使用者需要方面的中端産品存在。

【本文圖檔來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