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者自小耳濡目染,受三國英雄曆史的熏陶,對關公産生極高的尊敬與仰慕;是以立志成為文史學者,有機會願擔任關公忠義精神之宣揚者。在攻讀碩、博士時因緣際會參加中華關聖文化世界弘揚協會所舉辦的“忠義文學獎”,此後潛心鑽研帝君文史與信仰内涵,同時對該機關所舉辦的各項推廣關公道德文化活動深感興趣。透過參與各項學術、藝術活動并且長期從旁觀察後,深刻感受到“忠義”雖是關公受大衆所公認的普世價值;但是如果隻用思想意念,甚至單就宗教信仰的善知識來了解“關公道德”;或又隻以四書五經、佛道典籍等艱澀文言來凸顯所謂“關公文化”。這對于在現今社會中要如何弘揚關公精神以推廣正信與提升内涵,其實很容易畫地自限甚至走入死胡同;是以在講述關公故事的同時,應對關公文化精神與道德典範之流傳進行詳細解說。或許是英雄所見略同,協會主事者于2013年組建“關帝忠義精神宣講團”,并在各階層宣講正确的信仰與拜神的意義,對華人社會産生了非常震撼的正面影響。放眼2022年,若能有更多忠義之士投注心力于其中,那麼推廣關帝忠義精神之熱潮,勢将席卷整個亞洲。
以筆者多年來對中華關聖文化世界弘揚協會的了解,其長久以來在主事者的上司下,緻力于關公道德典範與學術文化之推廣,并且發行諸多弘揚關公精神内涵之書籍。如《關帝護國祐民靈驗記》一書,便收錄百餘篇古往今來信奉關公道德與傳播關公文化之故事,茲舉一例說明:
《明聖經》法水溶化哽喉魚刺
山東省文濟城内鐘士隆生于清道光二十一年(西元一八四一年),自幼飽讀詩書,博古通今,滿腹經綸。成人後在家鄉招收城裡學子,講授詩書不遺餘力。造就國家不少人才服務于鄉裡。鐘士隆本人崇奉關聖帝君甚虔,課餘必虔誦《桃園明聖經》,因而受帝君蔭佑,一家和樂安祥。膝下兒女雖然成群,個個均能安分守己,進取向上,頗受地方所稱羨。庚寅年(西元一八九〇年)除夕夜,鐘士隆稚子因不慎魚刺哽喉,雖延醫診治,或以符水化之無法痊愈。父母憂心忡忡,在無計可施之際,鐘士隆隐約聞悉有人在其耳邊語雲:“汝平日恭奉關聖帝君甚勤,可于帝君聖像前,虔誦《桃園明聖經》卅六遍,以水化之,求後可除哽喉魚骨也。”鐘士隆因而恍然大悟,立刻更衣沐浴,依關帝訓示禱告于聖像前,并誠心恭誦《桃園明聖經》,得法水之後,讓其幼兒飲用,果然魚骨立即化除,靈驗異常。街坊鄰裡聞悉此事莫不啧啧稱奇,大家均認定鐘士隆乃地方上之善人,桃李滿天下且又不貪圖非分之财。是以一有困難,關聖帝君當然立即伸出援手助之。後鐘士隆幼子,也因受庇佑,功名步步高升,官至節度使,福蔭家人。
上文收錄在《關帝護國祐民靈驗記》一書中第九六篇,此書散播流通之廣,不下于坊間流傳的關帝經典,正印證《關聖帝君覺世真經》所雲“時行友善,廣積陰功……印造經文、垂訓教人”等精神理念。
筆者以為協會雖為民間機構,但曆年來在經典研習推廣、種子師資儲備、經典專刊編輯、宮廟導覽教育訓練等方面都有相當卓越的成效。又與台灣師範大學、雲林科技大學産官學合作,與台灣北中南各區代表性關帝廟開辦課程,同時積極辦理講授經典與文化導覽講師儲訓課程。綜觀這些在推廣關公道德文化努力的成果實績,可謂将“關帝忠義精神宣講團”的功效在台灣發揮到極緻。再者對于協助台灣各宮廟教育訓練專業講師人才,以強化其師資陣容;并達到在廟宇參拜間對關公文化與道德精神,透過故事宣講方式加以推廣的理想願景。且主事者自2005年起已持續不間斷地舉辦數十屆“忠義文學獎”、數十場“關公文化節”。其所對現今社會人心價值提升與正面影響的助益,就淳化社會、改造人心的功能而言,甚至遠超過政令宣導與體制教育的成效。此外2015年香港在有志之士的推動下,亦成立“弘揚關帝慈善基金會”,近年來同樣緻力于推廣關公道德文化,對關公忠義精神的大力宣揚,早已引起兩岸三地的重視與共鳴。筆者以為這都符合關帝經訓中“萬經千典有,吾經未舉行。著爾傳塵世,不可視為輕”的落實與傳承。故而展望2022年,筆者期許這些民間機構都能進一步廣邀凝聚忠義之氣,為關公正義發聲的學者專家,讓關帝忠義精神宣揚力量的願景使命在兩岸三地,甚至是三大洋五大洲的華人生活圈都能夠一起實踐。誠摯祝願推崇關公道德文化之正信觀念,能夠源遠流長地傳播于世,以臻淨化人心,教化黎民的功效。
忠義人才培育學院副教授 蔡翔宇
來源:香港商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