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心理學家一再強調,越聰明的人越“懶”?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在我們平常的生活中說一個人懶并不是誇獎的話,更多的是表示一個貶低的含義。在學習和工作中,懶人也似乎沒有勤快的人更招人喜歡。因為在人們的印象中,勤快的人做事更加淩厲,而懶的人總是一拖再拖,有時候還會導緻工作上的纰漏。然而現在卻有研究證明,越懶的人好像越聰明。

這種研究方法似乎是我們聽過的最标準的答案。 我們對于懶的定義似乎就是天天混吃等死,對社會沒有一點貢獻。但這樣的懶隻是表面上的懶,我們今天主要讨論的是内隐的懶。這樣說似乎不太好了解,那我們也可以把他了解為能量消耗得更少,但這與我們的認知好像有所沖突。

為什麼心理學家一再強調,越聰明的人越“懶”?

因為在我們的思想中,如果一個人的能量消耗更少的話,那麼應該是我們印象中的懶人,因為隻有懶人才會有太少的能量消耗。而聰明的人因為要做更多的腦力活動,要思考的事情更多,是以消耗應該也更多。但事實卻恰恰相反,接下來讓我們來讨論一下這究竟是為何。

在墨西哥有一項“認知需要”的研究驗證了這個理論。2016年時墨西哥挑選了60位大學生進行對照試驗,有其中有30個人平常非常熱愛思考,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好奇。而剩下的30個人則是不愛思考的,研究的天數為7天。他們将腕動機裝置佩戴在這60名研究人員上用來監控活動量。

研究結果與我們平常所了解的結果不同。結果表明了那些不愛思考人的運動量比那些愛思考人的運動量要高出很多,這也說明了一個經常思考問題的人,甚至比不怎麼思考問題的人更加懶惰。

為什麼心理學家一再強調,越聰明的人越“懶”?

那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結果,研究人員在一本雜志上做出了自己的解釋。 那些聰明的人更集中于腦力運動,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思考,因而對運動和鍛煉有些許懈怠。那麼更聰明的大腦又是怎麼讓人變得懶惰了呢?我們從實體學的方面來解釋這個問題。

實體學有一個能量守恒定律,也就是說能量并不是無窮無盡的,如果你在一個地方用的能量過多的話,那麼在另一個地方用的能量必定就會減少。這也就解釋了,如果我們的大腦在一直工作,那麼大腦中你的細胞就在一直運動,他們需要大量的能量來支撐他們的這種運動。

人們一天所需要的能量都是固定的,如果一旦消耗的能量過多,那麼他們工作效率就會變得極其低下,是以那些聰明的人運動量一般比較低也是這個原因。

為什麼心理學家一再強調,越聰明的人越“懶”?

因為他們将所有的能量都用在思考問題的方面,他們也因為思考問題而放棄了運動,這導緻了在别人眼中他們看起來很懶。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懶也可以了解為是大腦的自我保護。當一天将我們的能量都用來思考過後,我們的潛意識就會對我們進行暗示:思考也是一種運動,不需要再進行身體方面的運動了。是以随着人類的發展,聰明的人就會變得越來越懶。

思考所帶來的能量消耗比我們所想象中的要更多,如果過度的使用大腦,經常消耗掉身體的大部分能量可能會導緻腦力勞動者比體力勞動者的壽命更短。但這個研究的結果也隻限于越聰明的人越懶,如果反過來的話就不适用,我們不能說明越懶的人會越聰明。

從進化心理學來解釋,因為受到自然選擇的影響,大腦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保護人類,生存的更加長久。再加上人類身體内的能量是不可再生資源,是以你的大腦在因為思考而使用過多的能量後就會制止身體再進行運動。

為什麼心理學家一再強調,越聰明的人越“懶”?

如果身體的能量總是入不敷出,那麼後果将會很嚴重。 聰明的人會比普通的人懶,從本質上來說是大腦想要人類的能量消耗的慢一點。我們不可否認你的大腦比你更希望你可以活下去。

因為人體内的總能量是固定的,如果你既參與了努力思考又參與了體力勞動,你的能量必然要比其他人消耗的更快。當你能量用完的那一天,就是生命結束的那一天。 你的大腦比你更害怕死亡害怕消失,是以當我們受傷時,我們會害怕,會恐懼。

也解釋了為什麼聰明的人會懶,他們希望自己活得更久。也許他們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這個目的,但這已經是刻在骨子裡的選擇了,是從他們出生起生命與基因就已經做好的選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