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文總結早期肺癌術後要不要化療、靶向或免疫治療

早期肺癌是比較籠統的說法,對于沒有醫學基礎知識的老百姓來說,直接說早、中、晚期這樣劃分相對容易區分和判斷嚴重程度。實際上,按最新版TNM分期的話,早期具體指的是0期(原位癌)、IA期和IB期。

随着體檢的普及和胸部CT的大量篩查,這幾年,早期肺癌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尤其是年輕女性,因磨玻璃結節而手術的逐年增多。這類患者基本上都是分期比較早。經過根治性手術之後,後續需要做什麼?要不要做相應的其他治療?這也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今天就按分期不同,來具體闡述一下。

一文總結早期肺癌術後要不要化療、靶向或免疫治療

1.0期

0期指的是原位癌,包括原位腺癌和原位鱗癌,以原位腺癌更多見。原位癌實際上已經被WHO踢出“癌”範疇,納入到前驅病變。原位癌由于癌細胞未突破基底膜,不會出現複發轉移,手術根治率100%。手術後每半年至一年複查就行,不需要任何術後輔助治療。

2.IA期

IA期根據原發病竈大小,又分為IA1.IA2.IA3。其中IA1有個特殊的時期為微浸潤癌。微浸潤癌意味着癌細胞有浸潤,但範圍不超過5mm,微浸潤癌手術根治率與原位癌一樣,為100%,這個有日本大樣本研究證明,10年生存率為100%。是以,微浸潤癌術後不需要任何輔助治療。

一文總結早期肺癌術後要不要化療、靶向或免疫治療

對于浸潤型IAIA1.IA2.IA3期,無論是美國NCCN指南,歐洲ESMO指南,還是中國CSCO指南,均沒有推薦進行手術後輔助治療,建議定期複查就行。但臨床上一些IA3期肺癌患者原發竈比較大,接近3cm,有脈管癌栓,有氣腔内播散,有微乳頭或實體型成分,Ki67比較高,這些高危因素存在使得患者有一定的複發轉移風險。是以,對于這類患者,如果年齡比較輕,治療意願非常強烈,在臨床操作中會與患者充分溝通後進行化療或靶向治療。

3.IB期

IB期是個比較尴尬的時期,雖是早期,但并不是很早。即便是規範的手術,IB期患者仍有20%可能會出現後續複發轉移。2018年複旦大學附屬惡性良性腫瘤醫院胸外科團隊的統計他們的IB期資料,5年生存率為84.1%。作為國内頂尖醫療團隊,這個資料肯定是高于國内平均水準的。

IB期有一定的複發轉移機率,通常發生在較多高危因素患者身上,這些高危因素包括:低于45歲者、分化程度為低分化、未進行肺葉切除、術後病理提示脈管有癌栓、累及髒層胸膜、淋巴結檢出數目過少、近切緣,Ki67高表達,病理亞型為微乳頭型。臨床上,一般都建議這類患者術後進行輔助治療。有EGFR基因突變患者可以考慮化療+靶向治療維持,或者直接靶向治療2~3年。對于沒有EGFR突變,而複發轉移高危因素比較多的IB期肺癌患者,術後建議輔助化療4周期。

一文總結早期肺癌術後要不要化療、靶向或免疫治療

IB期肺癌病人術後要不要進行輔助免疫治療?

3月18日,依托Impower010研究,阿替利珠單抗獲得國家NMPA準許用于PDL1表達≥1%、經手術切除、以鉑類為基礎化療之後的II-IIIA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輔助治療。雖然Impower010研究中,納入了IB期患者,但分層分析顯示,IB期患者術後輔助免疫治療并沒有特别大的統計學優勢,故目前,國家并沒有準許IB期患者術後使用免疫治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