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手機具備了拍照功能、能夠讓人們實作把一部相機揣在口袋裡之後,大家對于手機拍照能力的追求就從未停止。而手機拍照也經曆了幾個大家記憶猶新的發展階段,從硬體性能單薄、單一依靠算法提升畫質到手機攝像頭數量大幅提升的“堆料”時代。如今,随着手機空間的限制和晶片工藝技術的限制,手機拍照像素數量和傳感器尺寸的增速都在放緩,這就更加考驗廠商們如何在現有基礎上打磨出更好的成片效果,計算攝影的重要性就得以顯現。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些計算攝影的新勢力。

經過多年發展,如今手機影像技術的發展已經是軟硬體一體化同步推進的了,算法和硬體要放在一起規劃考量,而今天的這幾款手機,它們分别是OPPO Find X5 Pro、榮耀 Magic3 Pro、華為 P50 Pro,首先來看主要參數表。
外觀
有些朋友買手機時總是喜歡隻看手機的性能,但是手機的外觀設計其實也是很重要的一個購買因素,畢竟誰不想要一款讓人一見鐘情的手機呢?今天的這幾款手機就美出了新高度。
這一代的OPPO Find X5 Pro相比Find X3系列,在陶瓷環形山部位的處理更加精進。它将原先鏡頭部分金屬裝飾圈去除,采用沉降式鏡頭,實作了鏡台面的一體化,陶瓷環形山設計有了更強的立體感,光陰之間,棱線分明。 其正面配備了一塊6.7英寸AMOLED LTPO柔性屏,分辨率為3216*1440,真2K屏比對525ppi的像素密度,實作肉眼可見的清晰,同時擁有10.7億色和100% DCI-P3色域,擁有着不錯的色準與精細度。
榮耀 Magic3 Pro正面是雙攝挖孔+瀑布屏(官方稱超曲屏)的設計,兩側曲面的角度标稱達到了 89°,超大角度曲面的設計增強了整塊螢幕的立體感。背面則采用居中的同心圓狀攝像頭模組設計,模組内的鏡頭、傳感器開孔左右對稱排布。相較目前市面上多數機型所采用的左上角排布,榮耀 Magic3 Pro 的背面設計所運用和展現的對稱美學無疑是值得肯定的。而螢幕方面,榮耀 Magic3 Pro 配備了一塊 6.76 英寸、2772×1344 分辨率、120Hz 重新整理率的 OLED 屏,分辨率接近 2K 級别,實際的顯示精細度并不用擔心。
華為 P50 Pro外觀部分最吸睛的地方,當屬後置相機部分。它所采用的萬象雙環設計,和以往所有華為手機都不一樣,也是以帶來了極高的辨識度。但其依舊遵循着華為一直以來所強調的對稱性,兩個圓環大小完全相同,雖然大,但不突兀。規格參數上,華為 P50 Pro 配備了一塊 6.6 英寸 OLED 屏,分辨率為 2700 x 1228 像素(FHD+ 水準),450ppi支援 10.7 億色顯示以及P3 廣色域,螢幕重新整理率為 120Hz,觸控采樣率 300Hz,采用 1440Hz 高頻 PWM 調光。
性能和系統
性能方面,骁龍系和麒麟系晶片都是如今手機性能的代表,不錯的實力加上良好的優化,自然而然可以讓你在工作及業餘生活中遊刃有餘。
OPPO Find X5 Pro毫無疑問搭載了高通最新的一代骁龍8處理器,4nm制程工藝,CPU為1+3+4的三叢集結構,其中超大核采用3.0GHz的Cortex-X2,內建Adreno 730 GPU,在GeekBench5軟體測試中,OPPO Find X5 Pro的單核跑分為1246分,多核跑分為3284分,達到骁龍8正常水準。
骁龍8處理器的強悍毫無疑問,但是伴随而來的還有發熱大、功耗嚴重等問題,很難發揮骁龍8處理器的全部性能。為了降低手機發熱,OPPO Find X5 Pro背面内部采用了3161mm 超大液冷散熱VC以及4830mm 的3D高性能石墨烯膜來緩解這個問題。
榮耀 Magic3 Pro這次搭載了高通的旗艦處理器骁龍 888Plus,同時為進一步提升性能,榮耀推出OS Turbo X技術,運用超低延遲時間引擎和智慧記憶體引擎,大幅提升系統流暢性、系統抗老化性和系統功耗表現,特别是在應用冷啟動以及多應用背景保活率上,榮耀Magic3 Pro的表現非常出色。
除了這些硬體功能的完善,在安全和隐私保護方面,榮耀Magic3 系列也是下足了功夫。比如“維修模式”下,可以實作資料隔離和隐私保護下的手機硬體維修;還有 “照片分享脫敏”,可以在去除圖檔拍攝資訊和位置坐标之後再分享給他人。
華為P50 Pro的麒麟9000 4G版本作為華為最新的旗艦級處理器,這款麒麟9000 4G基于台積電5nm工藝制成,采用1+3+4的八核心設計,最高主頻可達3.13GHz,應付日常所需綽綽有餘。雙揚聲器和IP68級别防水防塵此前花粉最為期待的兩個配置,這台華為P50 Pro全都有。加上66W有線超級快充+50W無線快充的雙回血組合,縱使長時間的高負載遊戲,亦能快速打消續航焦慮。
一直以來,華為都特别重視使用者體驗,設計的邏輯也基本都是從實用性出發,切實考慮使用者需求,這一次鴻蒙系統的萬能卡片功能,讓華為P50 Pro在許多日常使用場景下變得十分便利。例如天氣、圖庫以及新聞資訊,在華為P50 Pro裡面都能夠以卡片的形式呈現在桌面上,上滑APP圖示底下的小橫杠便能呼出APP相關資訊的預覽,節省了打開APP的步驟,極大地提高了擷取資訊的效率。
拍照
如今的智能手機後置搭載多顆鏡頭,廠商們自然也不能浪費這些資源,理想的狀态下,主攝像頭負責取景,其餘的副攝像頭負責輔助成像,如變焦、增大進光量、色彩調節、細節調校等,這時候就需要計算攝影的加入來完成上述的操作。而今天這幾款手機通過軟體融合算法将所有攝像頭采集的資訊都利用起來,軟硬體一體助力手機拍攝能力實作多元度躍升。
OPPO Find X5 Pro沿用了旗艦雙主攝方案,其後置影像模組傳感器也與上一代相同。衆所周知,手機的傳感器需要經過多代打磨和優化,才能充分榨幹性能潛力,結合高效的算法,讓手機有着更好的成像表現。在OPPO Find X5 Pro的主攝上,還加入了高端無反相機上的傳感器防抖和鏡頭防抖,讓主攝傳感器在各個方向均可實作抵消手部運動,與鏡頭的所支援的光學防抖協同工作,組成了懸浮防抖系統,令手機拍攝時的穩定性得到大幅增強。根據OPPO提供的相關資料,懸浮防抖系統能實作0.5秒的安全快門,在穩定的基礎上增加進光量,大幅提升夜景照片的畫質。
看看OPPO Find X5 Pro的超廣角攝像頭,其傳感器為1/1.56英寸的索尼IMX766,最高支援5000萬像素的靜态圖像拍攝,鏡頭等效焦距為15mm(0.6x),光圈為F2.2,采取6片式鏡片設計。自由曲面鏡片的加入,賦予了OPPO Find X5 Pro超廣角較強的畸變控制,在拍攝城市建築等較多規則線條的場景時,基本不會有線條因為鏡頭畸變出現大幅彎曲的情況。
榮耀 Magic3 Pro的模組規格包括:主攝采用 5000 萬像素、1/1.56 英寸 IMX766 傳感器,F1.9 光圈;一顆 6400 萬像素黑白攝像頭應該是用于輔助成像;超廣角為 1300 萬像素,兼具微距功能;此外還有一顆 6400 萬像素的 3.5 倍潛望式長焦攝像頭,支援 10 倍混合變焦,焦段覆寫較全,還配備一個 8x8 dToF 雷射對焦系統,能夠在各種複雜光線環境下提升對焦速度。
主攝上,榮耀 Magic3 Pro采用了5000萬像素的主攝,支援像素4合一技術,全像素全域8核對焦,從實際的樣張來看,整個照片的動态範圍非常不錯,色彩的準确度非常高,而且在過渡上也比較順滑。
華為 P50 Pro後置相機采用了“超級雙影像單元”設計,由超級主攝單元和超級變焦單元組成。其中,超級主攝單元包含一顆 5000 萬像素原色攝像頭(彩色,F1.8 光圈,支援 OIS 光學防抖)和一顆 4000 萬像素原色攝像頭(黑白,F1.6 光圈),超級變焦單元則包含一顆 1300 萬像素超廣角攝像頭(F2.2 光圈)和一顆 6400 萬像素潛望式長焦攝像頭(F3.5 光圈,支援 OIS 光學防抖)。這些鏡頭組合在一起,華為 P50 Pro 可以實作 3.5 倍光學變焦,以及最高 100 倍數字變焦。
這套影像系統真正厲害的地方,是用到了全新計算光學技術(XD Optics)和原色引擎技術。借助計算光學技術,手機可以利用算法預測出光路導緻的像差損失,然後通過算法還原鏡頭原本應該具備的成像效果。
推薦理由
推薦産品:OPPO Find X5 Pro
參考價格:5999元起
OPPO Find X5 Pro在影像方面的提升與優勢主要展現在視訊拍攝方面,尤其在夜景、HDR的視訊拍攝,其他手機由于算力不足,可能隻能單純對照片進行優化,而OPPO Find X5 Pro借助自研馬裡亞納NPU晶片的強大算力,可以實作“邊拍邊優化”的工作流程,相當于對視訊中的每一幀都優化,進而帶來優質的視訊拍攝體驗,尤其在光線不足的夜景以及強逆光下的拍攝,場景越苛刻,優勢便越凸顯。至于OPPO Find X5 Pro首發搭載的懸浮防抖,借助傳感器的五軸防抖,帶來了穩定的拍攝體驗,在快速抓拍以及手持視訊拍攝方面有優勢。而哈蘇的聯名所打造的手機影像系統,帶來了類似哈蘇相機的拍攝體驗,色彩自然好看不過豔,同時XPAN以及大師濾鏡也增添了一些新鮮的拍攝樂趣。是以對于這款手機,你怎麼看呢?
推薦産品:榮耀 Magic3 Pro
總體來看,這款榮耀 Magic3 Pro在各方面都保持了比較均衡的體驗,外觀設計上,榮耀一貫的特點得以保留,辨識度非常高;性能上,榮耀經曆過困難之後,重新用上了目前的旗艦級晶片,而且從實際的表現來看,各方面調教還是不錯的,當然,影像方面此次是亮點多多,覆寫了使用者所能接觸到的各種場景使用需求,而且整體的表現非常突出。相信這樣的一款旗艦,一定可以讓你滿意。
推薦産品:華為 P50 Pro
參考價格:6488元起
華為 P50 Pro有着頂級的影像能力,而将計算光學技術成功落地到量産機型上,為解決手機内部空間和電子元器件尺寸之間的沖突,提供了合理且可行的解決辦法。這不僅是之于華為自己,對于移動攝影未來的發展方向,也同樣有着重要意義。影像之外,其它諸如外觀設計、手感、快充等方面,華為 P50 Pro 也都有着不錯的表現。在是否入手華為 P50 Pro 這件事情上,無需強迫也不必指責他人,理性一些,遵從自己的想法就好。
總結
我相信計算攝影這一領域将來會有更多的廠商布局發展,影像能力依舊會繼續提升。在未來我們不僅會問自己:“為什麼要拿手機拍照?”而手機賦予了我們最便捷追尋光陰記錄光陰的權利與機會,計算光學的出現也讓這一特性更加突出,是以就讓今天這幾款手機給我們全新的手機影像體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