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利用臨床病例資料發表高品質學術論文,以Lancet子刊最新文章為例

現在的臨床醫生不僅要做好治病救人的工作,還要做好醫學研究發表學術論文,做到理論和實踐雙加持。臨床醫生手握病人資源和大量的臨床資料,如果能很好地加以利用,便可輕松發表高品質學術論文。

今天小編通過剛剛發表于醫學頂級期刊The Lancet子刊的一篇文章談一談如何利用臨床病例資料發表高品質學術論文。

研究背景

原發性SARS-CoV-2感染後再感染在成人中并不常見,但對兒童而言再感染的風險、特點、嚴重程度等都知之甚少。研究者通過分析英國的國家檢測資料,評估兒童SARS-CoV-2再感染的風險,并與成人的風險進行比較。

研究方法

這篇文章介紹的是英國兒童再感染SARS-CoV-2的一項前瞻性研究,屬于臨床研究中觀察性研究的一種,即從研究開始後的一段時間内對一組被試人群進行随訪觀察,并收集研究期間的資料。在這項研究中,符合再感染标準的16歲以下兒童的資料被納入。

作者使用2020.1.27 -2021.7.31原發性感染SARS-CoV-2後至少90天的檢測資料,通過簡單的χ2檢驗來評估檢測時無任何症狀的原發感染病例和再感染病例的比例差異,并将再感染病例與英國國家醫院入院資料、重症監護入院資料和死亡登記資料集聯系起來,評估疾病嚴重程度。

研究結果

在2020.1.27-2021.7.31的監測期間,原發感染病例在2020年夏季較少,然後從秋季學期開始前的8月底開始增加,并在2020年12月底達到高峰,在此之前,從2020年11月中旬開始,α變體出現并迅速在英國各地傳播(圖1)。

如何利用臨床病例資料發表高品質學術論文,以Lancet子刊最新文章為例

圖1. 英國16歲以下兒童中符合再感染條件的SARS-CoV-2原發性感染每周累積計數(間隔90天)、每周計數或原發性感染(乘以10)、每周計數或可能的再感染病例

在兒童中,在2021.7.12開始的一周内,出現了與年齡有關的梯度,5歲以下兒童的再感染率最低,為每10萬人口0-9人,而5-11歲兒童為每10萬人口1-9人,12-16歲兒童為每10萬人口5-5人。這些比率比20-29歲的成年人低23倍、11倍和4倍,後者未接種疫苗,當時的再感染率最高(圖2)。

如何利用臨床病例資料發表高品質學術論文,以Lancet子刊最新文章為例

圖2.不同年齡組兒童中每10萬人中可能再感染SARS-CoV-2病例的每周發病率

在19個月的監測期間(2020.1-2021.7),嬰兒(小于1歲者)的原發性兒童感染率高于1歲和2歲者,然後随着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直至16歲(圖3)。然而,嬰兒的再感染率最低(23例),1-6歲人群的再感染率仍然很低,平均每組43例,然後随着年齡的增長,16歲的人群達到364例(圖3)。

如何利用臨床病例資料發表高品質學術論文,以Lancet子刊最新文章為例

圖3. 2020.1.27-2021.7.31各年齡段SARS-CoV-2疑似再感染病例總數和SARS-CoV-2原發性感染率

在英國,兒童的原發感染從2020年2月開始增加,2020年7月下旬發現了第一個兒童的再感染。到2021年7月底,英國16歲以下的兒童有688418名原發感染者和2343名再感染者。初次感染和二次感染之間在性别和種族上沒有差異(表1)。

如何利用臨床病例資料發表高品質學術論文,以Lancet子刊最新文章為例

表1. 英國16歲以下兒童原發性SARS-CoV-2感染和再感染病例的人口學特征

這一時期的總再感染率為每10萬人口66-88人,成人(每10萬人口72-53人)高于兒童(每10萬人口21-53人)。同期原發感染後的再感染率為每100名原發感染者中0-68人,成人每100名原發感染者中0-73人,兒童每100名原發感染者中0-34人。圖4總結了各年齡組的再感染率。

圖4. 2020.1.27-2021.7.31按年齡組分列的實驗室确診再感染率為95%

研究結論

SARS-CoV-2再感染的風險與社群感染率密切相關,特别是在δ變異波期間。兒童的再感染風險比成人低,但再感染與更嚴重的疾病或緻命的結果無關。

總結分析

小編通過分析該研究可行性、創新性和重要性三方面特征,來介紹對臨床科研工作者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研究可行性

在研究可行性方面:一方面研究者聚焦于目前的新冠大流行疾病,認識到兒童再感染SARS-CoV-2研究的不足,并通過以 "COVID-19 "或 "SARS-CoV-2 "與 "再感染 "為關鍵詞在PubMed上搜尋,确定了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15日期間與SARS-CoV-2再感染有關的英文出版物,沒有發現有關于兒童再感染資料的臨床研究,使得研究理論可行。

另一方面,研究者可通過調取英國所有 COVID-19 陽性診斷測試結果和全國性的住院電子資料庫中的臨床病理資料,使得資料擷取和分析兒童中再感染SARS-CoV-2的風險、特點和疾病嚴重程度具實踐可行性。

對臨床科研工作者的借鑒意義:在臨床研究選題的确定上,可能我們臨床研究者或醫生不會聚焦于像新冠這樣的大流行疾病,但鎖定于自己感興趣的病種以及臨床中發現的一些問題,再通過文獻檢索确定研究選題,結合考慮該疾病臨床病理資料資料獲得的可行性,使得研究充分可行和具臨床指導性,以此來确定研究選題。

研究創新性

在研究創新性方面:雖然本研究整體來說隻是簡單地資料統計并分析了一段時間内兒童再感染SARS-CoV-2的資料,但在資料分析上做了較為細緻的分類整理。研究中的檢測資料來源于跨度為0-16歲兒童并将此結果和成人資料進行比對;檢測範圍涉及英國整個地區,樣本量充足,由此充分反應出兒童再感染SARS-CoV-2的疾病特征。另外,研究還對兒童再感染資料進行細分,分析比較了不同年齡區間的兒童再感染率的差別。

對臨床科研工作者的借鑒意義:在臨床病例資料的收集和分析方面,在确定的疾病病種基礎上,可從疾病自身特征出發,充分考慮研究對象(兒童或成人)的因素特征來細化研究内容和檢測名額,使得研究設計具嚴謹性和疾病特異性。

研究重要性

在研究重要性方面:這裡無需小編多言想必大家也知道,這篇英國國家性的兒童中SARS-CoV-2再感染疾病的研究,填補了相關研究的不足,并根據病毒的不同變種在英國的大流行來解釋和根據英國當地防疫政策和社會環境來解讀兒童中SARS-CoV-2再感染的檢測資料,使該研究在時效性和應用性上都具有重要臨床指導意義。

在此,小編想要說的是臨床研究無大小之分,做到從無到有、細緻嚴謹便是很有重要性和創新性的一項研究。如若想擴大研究的重要影響性,要麼在研究名額中充分細化增加深度,要麼在研究對象上不斷外擴增加廣度,使得研究資料更為充足和嚴謹,便是一篇很優秀的臨床研究工作!

回歸主題,小編通過帶大家解讀一篇柳葉刀的臨床研究論文,大緻介紹了一篇學術論文從選題、研究和分析的過程,希望對廣大臨床研究者有一定幫助。最後,也預祝各位都能如願發表更多的醫學牛刊!

[梅斯學術]為梅斯醫學旗下新創立的學術公衆号,會為大家持續更新重磅幹貨,歡迎關注!

備注:圖文均摘自Anna A Mensah, Helen Campbell, Julia Stowe, GiuliaSeghezzo, et al. (2022). Risk of SARS-CoV-2 reinfections in children: aprospective national surveillance study between January, 2020, and July, 2021,in England.https://doi.org/10.1016/S2352-4642(22)00059-1

撰文:照汗青

編輯:珞珈山下國小生

稽核:高永利博士

授權轉載等事宜請聯系梅斯學術管理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