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兒童中暑進入高發季,醫生總結“衣食住行”防範建議

兒童中暑進入高發季,醫生總結“衣食住行”防範建議

審稿專家: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兒科主任醫師 鄭成中

環球時報健康用戶端記者 吳桐

暑假即将到來,許多家長會帶着孩子外出活動和旅遊,但随着天氣日漸炎熱,孩子中暑的幾率也逐漸增高。中暑看起來事小,但嚴重的中暑也是緻命性的,應加強防範。尤其是兒童,由于身體代謝率高、體溫高,且調節體溫、散熱等機體功能發育不完全,很容易受高溫天氣影響,屬于中暑高發人群。

兒童中暑進入高發季,醫生總結“衣食住行”防範建議

鑒于兒童中暑不能完全按照成人的方法診療,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災害兒科學組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兒科學專業委員會鄭成中、史源教授牽頭的共識專家組,根據牛津循證醫學中心證據評價标準,對目前關于兒童中暑的相關證據進行了評分讨論,總結了兒童中暑的年齡特點及預防、救治要點,形成了《兒童中暑的防治方案專家共識》,為日常生活中防治兒童中暑,以及醫院診療政策等提供了詳細建議。

共識指出,孩子中暑可根據不同年齡分為嬰幼兒中暑和兒童中暑。嬰幼兒中暑的常見原因有過度保暖、頭臉蒙蓋(悶熱綜合征、捂熱綜合征)等,中國家長有給嬰兒多穿、多包、捂蓋的習慣,容易導緻嬰兒脫水、高熱、大汗、缺氧,出現昏迷、抽搐、休克,甚至呼吸衰竭和循環衰竭。當家長發現嬰幼兒體溫過高且顔面潮紅、情緒易怒,嗜睡或昏迷等表現時,要及時松解包裹、降溫處理。

兒童中暑則與成人中暑表現相似,有頭暈頭痛、四肢無力、心慌心悸、大汗、嘔吐、注意力渙散、動作不協調等表現。如果不及時采取救助措施,可能發展為重型中暑,出現肌肉痙攣,甚至演變為熱射病,導緻身體高熱、認知障礙、抽搐、嗜睡或昏迷。兒童中暑多發生在暴露于高溫高濕環境時間過長的情形,如軍訓、夏令營、夏季體育運動等。

雖然兒童屬于中暑的高風險人群,但可以有效預防。共識中提到,嬰幼兒以及學齡前兒童的中暑,通常是家庭照顧理念偏差或疏忽導緻的,是以家長應充分加強預防的認知,勿将孩子太長時間地置于高溫高濕環境中,例如蓋過多的包被及衣物,或将孩子獨自留在密閉機動車内;而對于學齡兒童及青少年,常由于貪玩,或缺乏對預防中暑及其初期症狀的認知,直到出現休克或昏厥才被發現。家長和學校應加強主動預防中暑,以及對中暑早期預警症狀的認知教育。比如告訴孩子,天氣炎熱時,中午不要在室外進行體育活動,下午三點以後再出去;夏天在室外活動出現頭暈、乏力、拉肚子、嘔吐等狀況時,一定要休息,并及時告訴家長或老師;運動出汗後不要立刻進入空調房或直接吹空調,要等身上汗落一落、體溫降下來、心跳平緩一些後再進去。

共識強調,正常的防暑手段,如保證充足飲水、良好休息等是預防兒童中暑的重要舉措。在高溫環境下進行活動時,應保證體重40千克的兒童每20分鐘飲用150毫升的水或電解質飲料,但千萬不要喝糖分過高或含酒精的飲料,避免加重水分丢失。同時應避免過涼的冰凍飲料,以免出現胃部痙攣。兒童在高溫環境下活動,應調整活動時間與休息時間的比率,保證良好的休息。如戴有活動配具,休息時要及時摘除;活動時穿着輕便透氣、淺色的衣服,出汗後及時更換。嬰幼兒的家長則應選擇輕薄的包被,切忌包裹太緊,或捂住嬰幼兒的口鼻。在密閉空間内時,要及時關注嬰幼兒出汗情況和神志狀态。

共識還提出,兒童可通過熱習服訓練預防中暑。熱習服是一種運動員常用的耐熱訓練,通過逐漸适應高溫的方式,提高身體耐熱能力,預防中暑。專家建議在兒童進行軍訓或野外夏令營等高溫氣候下的活動時,預先開展相應的熱習服訓練,訓練周期為10~14天。

此外,還有一些兒童由于自身疾病或使用特殊藥物原因,使身體産生的熱量增加,或影響身體散熱能力、水電解質平衡及體溫調節中樞的功能,容易中暑。是以在高溫條件下進行室外活動時,家長或活動組織者應注意了解孩子是否存在疾病或藥物應用史,重點關注此類兒童,加強觀察和監護。

當兒童發生中暑,家長首先要迅速将孩子搬離高溫環境,移至通風陰涼處等涼爽的地方,松開或脫掉緊身衣物。嬰幼兒則應立即迅速解開包被降溫,及時更換被汗水浸濕的衣被。及時為兒童補充水分,以免體内液體流失過多加重中暑症狀。之後盡快進行實體降溫,先用溫水,再用冷水擦浴孩子全身,擦浴時可在額頭、雙側頸部、腋下、腹股溝等部位放置冷水袋,并使用風扇增加對流散熱。對于年齡較大、體質較好、意識清楚的兒童,還可采用浸泡降溫的方法,将患兒的軀幹和四肢浸入冷水浴缸中。降溫過程中可不斷按摩四肢,保證循環通暢,切忌降溫力度過猛。如症狀嚴重,應立即送往具備兒童重症監護條件的醫療機構救治。▲

責編:王曉晴

主編:李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