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和兒媳一塊生活後,才明白兩點”61歲阿姨的一番話,引發共鳴

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對于年輕人,特别是上班族而言,有老人在身邊一起照料着,确實會感到輕松很多。但是對于老人自己而言,收獲的又是什麼呢?

李大媽今年61歲,自從6年前退休之後,就一直待在兒子家。當然她并不是去享福的,而是有着非常艱巨的任務,照顧自己的兩個孫子。

“和兒媳一塊生活後,才明白兩點”61歲阿姨的一番話,引發共鳴

李大媽是一名大學教師,在達到退休年齡之後,學校本想返聘她。但恰恰那一年,媳婦生下了老大,看着兩個年輕人又要上班又要照顧孫子,李大媽于心不忍,于是就答應了兒子的請求,拒絕了學校的返聘,來到兒子家專心帶娃。

媳婦的産假隻有幾個月的時間,是以在孩子還沒有半歲時,媳婦就已經出去上班了。很多時候家裡隻剩下她和孫子兩個人,從早上5:30起,李大媽就開始了自己忙碌的一天。

“和兒媳一塊生活後,才明白兩點”61歲阿姨的一番話,引發共鳴

為了讓媳婦能夠晚上睡好覺,不影響第2天的工作,李大媽在媳婦上班後就每天晚上帶着寶寶一起睡覺。如果寶寶半夜要喝奶,她就把寶寶抱到媳婦面前,等着寶寶喝好奶再抱回去。

這麼一折騰,李大媽晚上根本休息不好。可是第2天一大早,她又要趁着寶寶還沒醒的時候出去買菜,回來後給兒子媳婦做早餐。

等到兒子媳婦都去上班之後,李大媽又要帶着起來的寶寶一起吃飯,然後陪着寶寶一起玩,中間沒有一刻休息的時間,畢竟寶寶太小,離不開人。

“和兒媳一塊生活後,才明白兩點”61歲阿姨的一番話,引發共鳴

到了10點多,李大媽又要趕着做中午飯,因為兒子媳婦中午都要回來吃飯。當然在此之前她還要把寶寶哄睡着,否則隻能把寶寶放進搖籃裡,把搖籃放在廚房門口,一邊做飯一邊逗寶寶玩。

下午寶寶一般都會睡一會,可是李大媽卻要趁着這段時間忙活家務,打掃衛生,根本沒有打盹的時間。因為往往等她忙好的時候,寶寶就醒了。

緊接着李大媽又要帶寶寶玩,還要準備晚飯。晚上兒子媳婦下班後,不是要在家裡加班,就是累得躺在床上,鍋碗瓢盆都要李大媽去清理。

“和兒媳一塊生活後,才明白兩點”61歲阿姨的一番話,引發共鳴

之後李大媽又要哄寶寶睡覺,如果寶寶遲遲不睡,她還要接着帶寶寶玩。一直到晚上10點多,寶寶入睡後,她才能有一點兒自己的時間,隻是那個時候李大媽根本沒有精力做其他的事情,早就昏昏欲睡了。

這樣的日子熬了将近三年,好不容易等寶寶上了幼稚園,李大媽覺得能夠放松一些時,媳婦又懷孕生了二胎。

于是之前的生活又重演了一遍,唯一有所不同的是,之前李大媽隻要照顧一個孩子,現在還要帶着二寶去接大寶放學,變得更加忙碌了。

“和兒媳一塊生活後,才明白兩點”61歲阿姨的一番話,引發共鳴

如果說為自己的孫子付出心甘情願,那麼兒媳的态度則讓李大媽徹底傷透了心。兒媳不僅絲毫不懂感情,還總是對李大媽挑三揀四,不是說她沒把孩子帶好,就說她飯菜做得不合口,每天總要找點麻煩才甘心。

和兒媳生活多年,李阿姨終于明白了這兩點。她的總結,也得到了無數人的共鳴:

和子女保持一碗粥的距離

我們經常會說距離産生美,這句話其實适用于很多關系中,老人和子女同樣也是如此。如果條件允許,老人和子女盡量不要住在同一屋檐下,畢竟雙方之間在思想觀念和生活習慣等各個方面都會存在差距,反而容易引發沖突。

子女可以在周末或者節假日的時候回家看望老人,老人也可以在子女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但是即便是幫子女帶孩子,也可以早出晚歸,或者周末時把孩子交給子女,雙方的生活盡量不要重合。

“和兒媳一塊生活後,才明白兩點”61歲阿姨的一番話,引發共鳴

不要無條件的付出

俗話說一鬥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老人雖然都是愛孩子的,但也不應該無條件地為孩子付出所有。比如搭上自己的時間精力,貼上自己的退休工資,一門心思地撲在孩子孫子身上,這反而會培養出白眼狼。

老人應該有自己的生活和空間,應該有條件的付出,這樣才能讓子女知道老人的重要性,才能懂得老人的不易,進而對老人給予必要的尊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