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财年,比亞迪“拼命狂奔” |一句話點評

2021财年,比亞迪“拼命狂奔” |一句話點評

22/03/30

導語

一份财報,不再讓“比亞迪正在改變世界”成為空談。

作者丨崔力文

責編丨徐進凱

編輯丨别 緻

2021年的比亞迪,的确令人感到了眼前一亮。無論從品牌層面、産品層面還是終端使用者的回報層面,都能感受到真真切切的進步。而它也借此契機,收獲了一場多元度的大獲全勝。

殊不知,就在昨天,這家目前中國新能源市場絕對炙手可熱的車企,正式釋出了2021全年業績報告。其中,在一些關鍵名額上,已然能夠反映出許多利好與趨勢性的東西。但望向更深處,某些資料的“異常”表現,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而今年,伴随疫情、缺芯、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暴漲等不利因素的沖擊,比亞迪需要做的則是加倍“拼命狂奔”,讓自己身處這條全新賽道,領先的優勢能夠進一步擴大。

1

營收暴漲,利潤下滑

實際上,就在比亞迪釋出财報的前幾天,作為目前新勢力造車中的代表車企,蔚來、小鵬同樣接連釋出了2021全年成績。在總營收上,分别達到361.36億元、209.9億元。看到這樣的表現,外界曾經對于它們的諸多質疑,已然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減弱。

2021财年,比亞迪“拼命狂奔” |一句話點評

相比之下,過去一年,比亞迪在這一數字上,則是更大體量的存在,實作營業收入達2161.42億元,同比增長38.02%。而不僅僅作為一家“車企”,在總收入的構成中,比亞迪汽車、汽車相關産品及其他産品業務的收入約1124.89億元,同比增長33.93%。

手機部件、組裝及其他産品業務的收入約864.54億元,同比增長43.99%;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的收入約164.71億元,同比增長36.27%。三大業務占本集團總收入的比例分别為52.04%、40%、7.62%。

換言之,除了依靠“賣車賺錢”,比亞迪其它兩大業務闆塊的發展勢頭,也較為良好。多條線并行下,共同促成了單年破2000億元大關的營收局面。

2021财年,比亞迪“拼命狂奔” |一句話點評

并且需要着重強調的是,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資料,2021年中國汽車的産銷量分别為2608.2萬輛、2627.5萬輛,同比小幅增長3.4%、3.8%。2021年比亞迪産銷量分别為74.75萬輛、72.13萬輛,同比分别增長73.06%、82.80%。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産銷量分别為354.5萬輛、352.1萬輛,同比均增長約1.6倍。2021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産銷量分别為60.71萬輛、56.29萬輛,同比分别增長213%、245%,市場占有率達17.1%。

“跑赢大盤”已然成為對于上述表現,最恰當的形容。順勢比亞迪也拿到新能源補貼合計58.67億元。

2021财年,比亞迪“拼命狂奔” |一句話點評

與此同時,比亞迪還順利迎來第1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下線,并促成了多款車型的熱銷。其中,漢全年銷售量約11.77萬輛,打破了售價20萬以上新能源自主品牌轎車的銷量記錄。純電小車海豚也在去年12月銷售破萬輛,跻身新能源轎車零售銷量排行榜單前十。

而在秦PLUS DM-i、宋PLUS DM-i、唐DM-i等多款産品的帶動下,插混車型累計銷售約27.29萬輛。另外,品牌沖高層面也取得一定進展,據威爾森資料顯示,比亞迪乘用車的單車均價已突破15萬元。

可即便如此,稍顯美中不足的是,營收與銷量次元的愈發強勢,并未完全回報到盈利能力上。

2021财年,比亞迪“拼命狂奔” |一句話點評

過去一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0.45億元,同比下滑28.8%。至于原因,比亞迪早在2021年中期報告裡就曾說明,“礙于大宗商品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集團整體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響。”

年終,伴随整體大環境仍未出現好轉,其官方繼續對外表示:“受到全球疫情影響,電子業務短期承壓。原材料及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公司整體成本上升。但在此期間,汽車業務銷量大增,汽車闆塊盈利增長。”

好在,上述“瑕疵”的存在,并未影響比亞迪在其它兩項關乎未來發展名額上的輸出。2021年,其研發投入達到106.27億元,同比增長24.20%;研發人員數量約4.04萬人,同比增加31.52%。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淨額654.67億元,同比增長44.22%。

顯然,一切都處在良性循環之中。研發團隊的壯大與手中握有資源的充沛,都在提升比亞迪各個業務闆塊的競争力。

2

幾個次元,需要革新

一份财報,已然全盤托出2021年比亞迪的整體表現究竟如何。而接下來,更想聊聊面對已然到來的全新一年,這家車企應該去做或者說必須革新的事情。

2021财年,比亞迪“拼命狂奔” |一句話點評

“今年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銷量能否突破120萬輛大關,更多還是取決于産能的擴充情況,而不是終端需求。”此刻,雖然上海的疫情大有一副愈演愈烈之勢,但在上周還是曾前往位于星荟廣場的比亞迪門店,進行實地調查。

得到的回報為,作為其手中握有真正的“王牌”,剛剛開啟預售的漢DM-i,短短10小時内訂單量就達到1.2萬輛以上,正式開啟傳遞後,前來接待的銷售預計提車周期最少需要4個月,長則可能達到半年。

“不僅僅是漢DM-i,我們店内你能看到的秦Plus DM-i、宋Plus DM-i包括唐DM-i,等待的時間基本上都差不多,需要4個月左右。”

2021财年,比亞迪“拼命狂奔” |一句話點評

從他的話語中,明顯感受到目前正在困擾這家車企的,并不是終端需求量的不足,反而無車可交、等待周期過長,才是最為棘手的問題,進而有了本段開篇那段觀點。

是以說,今年比亞迪想要達到預期甚至更高的銷量目标,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用盡各種方式突破産能瓶頸。保證到了年終,實際可利用的産能,達到之前所規劃的190萬輛。

其次,依然是老生常談的品牌問題。很快,被比亞迪重新拿回主導權的騰勢,就将推出首款高端新能源MPV。作為負責人的趙長江,位于個人微網誌已經進行了多輪劇透與預熱。

2021财年,比亞迪“拼命狂奔” |一句話點評

之後,比亞迪還将孵化售價區間50-100萬元,首款産品定位硬派越野車的高端品牌,銷售管道、服務網絡甚至整個團隊全部進行獨立。而花費如此之大人力、物力、财力去做的根本原因,還是由于其深刻認識到,為了之後身處中國新能源市場能夠搏得更大份額,“沖高”勢在必行,成敗在此一舉。

再者,則是開放問題。關于這點,早在幾天前的文章《DM-i 救得了創維汽車?》中就已詳盡說明。

抛開創維汽車本身不談,曾經當插混市場還未像如今這般火熱之時,本田、豐田所代表的日系輕混陣營,才是終端市場絕對的王者。技術壁壘的存在,令凱美瑞、雅閣憑借相比傳統燃油車更低的綜合能耗,不斷收割潛在使用者。

2021财年,比亞迪“拼命狂奔” |一句話點評

但隐患卻是,“兩田”自起步開始,就未曾考慮将相應的混動專利所對外輸送。最終,直接導緻二者雖然賺得盆滿缽滿,但産品本身所對應的市占率,卻未得到更為顯著的躍升。換言之,并沒有用技術本身的先進性,位于中國赢得更大的主動權與話語權。

也正因如此,給了比亞迪繞開“壁壘”,借助插混賽道,進行彎道超車的機會。DM-i的突然湧現與收獲認可,亦是最好的佐證。

“身處當下這個時代,誰都有可能被後來者取代。是以相比一枝獨秀,百花齊放或許才是最好的結局,所有人将同一件事做大做強。”毫無疑問,這樣一句話,已然能夠解釋比亞迪“外供”DM-i的最大意義。

2021财年,比亞迪“拼命狂奔” |一句話點評

與之類似,就在幾天前,據相關媒體報道,比亞迪旗下的弗迪電池,正在新勢力造車陣營積極開拓客戶,其中就包括蔚來和小米。

後續,雖然該消息沒有得到進一步實錘,但是信号的傳出,已然可以證明“外供”動力電池,也是其今年的重點任務。另外,比亞迪憑借最新的e平台3.0,與奔馳、豐田、滴滴等巨頭達成了戰略合作。結合種種迹象,已然能夠說明“開放”在其戰略布局中所占的比重。

而今年,比亞迪需要做的就是在多個次元上,繼續堅定不移的深耕與革新。并時刻秉承董事長王傳福,在電動汽車百人會上所演講的主題,“居安思危、務實奮進。”

也隻有這樣,才能在這條愈發擁擠的賽道上,拼命狂奔的同時,收獲來自外界的鮮花與掌聲,讓“比亞迪正在改變世界”不是一句華而不實的空談。

2021财年,比亞迪“拼命狂奔” |一句話點評

崔力文

愛車如命,

更愛電動汽車的小編一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