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80%中國品牌将“關停并轉”,先别罵販賣焦慮,或許是大勢所趨

近日,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登上了熱搜。

在3月26日舉行的2022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朱董事長語出驚人,他表示未來3-5年,将有80%的中國燃油車品牌“關停并轉”(即關閉、停産、合并、轉型)。

80%中國品牌将“關停并轉”,先别罵販賣焦慮,或許是大勢所趨

這句話沒有任何懸念地登上了各路媒體的頭版頭條,甚至很多财經媒體也進行了轉載,可謂瞬間引爆了輿論。

其實,沒記錯的話,早在2019年的廣州車展期間,朱董事長就說過類似的話了。他當時說三五年内企業關停并轉不是新聞,未來三年關停并轉的企業還會更多,最終中國車企将“隻剩五六家”。

記得當時的輿論反應比現在還要激烈,綜合來看,朱董事長的一句話并非空穴來風,因為現實情況已經在慢慢驗證。

80%中國品牌将“關停并轉”,先别罵販賣焦慮,或許是大勢所趨

這些年,我們看到了自主品牌裡的力帆、幻速、衆泰、君馬、漢騰、獵豹、華泰、比速、華晨、野馬、寶沃、觀緻、東南、陸風等等破産或接近破産,進入或即将進入ICU。

80%中國品牌将“關停并轉”,先别罵販賣焦慮,或許是大勢所趨

我們看到了合資品牌裡的東風雷諾、長安鈴木、東風裕隆、廣汽讴歌、廣汽菲克等已經或準備,或被傳出要退出中國汽車市場。

我們也看到了新勢力中的拜騰、博郡、天際、奇點、愛馳、新特、前途、賽麟、遊俠......出身未捷身先死,他們當中甚至還沒量産出一台車就和中國市場說再見了。

80%中國品牌将“關停并轉”,先别罵販賣焦慮,或許是大勢所趨

除了上面說到的這些品牌,朱董事長還提到了這樣一個殘酷的現實。2021年傳統燃油車市場現存85個品牌,其中34個品牌品牌月銷量千台以下,有9個品牌消亡。

你我都知道,對于一家主機廠來說,月銷量若是在千台以下,注定是虧錢。換句話說其實是在硬撐着,能活幾年真的是很大的未知數,就看資本有多大的耐心輸血了。如果背後靠山硬的話還好點,弱的話真的是如浮萍一樣。

還有乘聯會統計的紮心資料。截止2021年底,有汽車銷量統計的車企僅有86家,産能使用率僅為52.47%。另外,年銷量低于萬輛的車企高達29家,2021年總銷量為9.96萬輛,總産能為492.2萬輛,平均産能使用率隻有2.02%。

80%中國品牌将“關停并轉”,先别罵販賣焦慮,或許是大勢所趨

也就是說,絕大多數車企的工廠處于閑置狀态。還在苦苦堅持的動力,有的是心中依然還在的造車夢想,有的是不忍放棄手裡的資質,有的是還想再搏一搏,單車變摩托的勇氣。

是以,把上面這些内容綜合起來分析,你還會罵80%的中國燃油車品牌“關停并轉”是在販賣焦慮嗎?你還會認為未來中國燃油車企依然是百家争鳴嗎?你還會認為預警的人是年少無知嗎?

中國車市馬太效應持續加劇,或許真的是大勢所趨!中國和歐美日韓一樣,不需要那麼多汽車品牌。

畢竟,2021年新能源汽車大爆發,零售量居然達到了逆天的298.9萬台,同比大增169.1%。而滲透率更是喜人,直接飙到14.8%。而2022年1-2月份累計市場滲透率17.9%,産銷規模遠高于去年同期水準。

80%中國品牌将“關停并轉”,先别罵販賣焦慮,或許是大勢所趨

而強勢車企已經嗅到了市場變化的氣息。吉利、長城、長安三個一線自主品牌加快混動車型上市步伐,奇瑞這樣的二線自主也是緊緊跟随。就連一向對電氣化嗤之以鼻的本田、豐田等合資車企以及一線豪華品牌BBA都坐不住了,要在電氣化時代舒展筋骨,搶走丢失的市場。

種種資訊都預示着,未來3-5年的中國燃油車市場将資源更集中,二八法則更加凸顯,即20%的頭部車企占據着80%的市場。而新能源車市将變身車企主戰場,賽道即将更換,新的戰役即将打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