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前新思中國區銷售副總加盟奇捷科技,新任CMO秦明能否出“奇”制勝?

目前,EDA工具是國内半導體産業中對外依賴程度最嚴重的領域,相應的,對自主可控需求的呼聲也最為高亢。需求就是市場,近兩年在國際貿易環境日趨複雜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創業公司湧入EDA産業。

與這些剛成立一兩年的初創EDA公司不同,奇捷科技早在8年前的2014年就在香港成立,是一家專注于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前端技術的高科技公司。公司初創團隊包括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的教授與多名博士畢業生,在創業之前,他們已在EDA方面,特别是在數字晶片設計的邏輯綜合、邏輯功能驗證、邏輯功能修正等方面有多年的技術積累,并曾連續三年(2012,2013,2014年)拿下由EDA領域頂級會議ICCAD舉辦的CAD競賽的世界冠軍。

一個企業要取得長足的發展,人才無疑是重要的一環,這也是奇捷科技一直秉承的企業經營理念之一。而近日,重磅大咖CMO(首席市場戰略官)秦明的加盟,無疑又為奇捷科技的人才隊伍搭建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翻看秦明的工作履曆,可謂是星光熠熠。他在EDA行業深耕近三十年,具備國内外EDA巨頭的市場戰略營銷經驗,這樣一位行業老将為何會選中奇捷科技?他的到來将會給奇捷科技帶來哪些變化?對于奇捷科技的商業化工具EasyECO的未來發展和其他核心技術的研發思路,秦明有着怎樣的解讀?在與集微網的深度交流中,秦明一一進行了解答。

前新思中國區銷售副總加盟奇捷科技,新任CMO秦明能否出“奇”制勝?

奇捷科技首席市場戰略官秦明

加入奇捷科技是性格使然 更是志同道合

大學畢業于清華大學,并擁有香港科技大學EMBA的秦明,在加入奇捷科技之前,他曾在Mentor(現已被西門子并購)工作6年,後加入Synopsys工作12餘年,期間一路升至中國區副總經理的位置。随後,秦明加入華大九天任公司副總經理一職,并帶領華大九天度過最艱難的6年,實作銷售額的飛躍……頗為巧合的是,秦明加入上述公司時,公司都處于起步階段,是以他親曆了國内外頂級EDA公司從起步到壯大、再到登頂行業的整個過程。在EDA行業多年的實戰經曆,于秦明、于任何一家公司都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财富。

事實也确實如此,在職業生涯的路上,擺在秦明面前有無數的選擇。但是,即将來到“耳順”之年的秦明,始終保持着對國産EDA産業的那份情懷。“我曾在外企工作過,但内心深處一直有個聲音在說‘我要參與到國産EDA軟體的建設當中’。近幾年國家比較重視EDA産業,我希望能盡到自己的綿薄之力,包括當時加入華大九天也是這麼考慮的。”秦明表示。

近幾年,國内EDA初創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據集微網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底,國内大大小小的EDA企業已經接近30家。那麼,在如此多的企業中,秦明又是基于何種考量選擇了奇捷科技?

這其中,秦明敢于走出舒适圈、喜歡挑戰的性格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接觸奇捷科技團隊之後,我發現他們非常有事業心。奇捷科技創業前幾年在沒有多少政府補助的情況下,都能熬過那段艱苦的日子,并堅持做好産品,這靠的就是一種在我們這代人做出優秀的中國EDA軟體的強大信念。”他談到,“而這也與我的性格蠻像的。隻要認準的事業,即便再辛苦,隻要有價值、有意義,苦中就有樂。”

作為國産EDA的新興力量,奇捷科技緻力于成為EDA國産化“夜幕”中最亮的那顆“星”,并願意為之持續努力,這與秦明想要打造自主可控國産EDA軟體的理想一拍即合,是以,在與奇捷科技的團隊交流之後,秦明幾乎毫不猶豫地表示願意加入進來。

以CMO身份重磅加盟,秦明主要負責市場和銷售團隊,未來将幫助奇捷科技不斷優化市場定位、拓展市場,并帶領團隊達成并突破銷售目标。“展望未來幾年,每年銷售業績比上一年再翻一番,問題不大。”他說道。

奇捷科技技術紮實、團隊穩定,秦明表示, “這就跟打仗一樣,他們是我的後勤保障。隊伍安定團結,技術儲備非常好,不需要我有任何顧慮,可以安心地在前面沖鋒陷陣。這也是我願意加入奇捷科技的一個理由。”

奇捷科技志在進一步開拓中國大陸市場,為配合這一願景,公司正在不斷壯大人才隊伍。2021年,奇捷科技設立深圳子公司,目前已成為集研發、銷售于一體的綜合中心,員工數量達20餘人;今年上半年已經在北京成立奇捷科技研發中心,将引入多位業内資深工程師。在銷售方面,奇捷科技已經在深圳、北京,杭州布局,未來還将在上海、西安、武漢等城市設立銷售中心,進而形成完整的銷售網絡。

定位行業薄弱環節 Functional ECO工具讓人眼前一亮

如果說,想要做好國産EDA軟體的情懷、創始團隊的精神以及人格魅力,是奇捷科技吸引秦明的“軟實力”所在,那麼,奇捷科技所切入的ECO工具則為秦明的選擇提供了“硬實力”。

Functional ECO(Engineering Change Order)是指電路設計過程中的局部邏輯功能變更技術與應用。随着晶片設計越來越複雜,晶片的規格設計和最終的邏輯算法實作難免會有出入,即使邏輯功能已按照規格設計實作,也會存在需要不斷更新疊代的需求;另一方面,仿真驗證環節也無法覆寫100%的應用場景,晶片設計中完全沒有bug、RTL代碼完全不需要修改幾乎隻存在于理想情況之中。是以,在漫長的晶片設計流程中,難免會出現RTL代碼需要修改、邏輯功能需要進行變更的情況。傳統的設計方法中,遇到這種情況往往需要從頭重新完成設計流程,而随着晶片設計周期越來越長,從頭重新進行完整設計流程的成本越來越高。尤其是如果已經完成布局布線、時延收斂等後期關鍵環節,從頭開始重新進行完整設計流程可能會花費數月的時間,代價巨大。在這種情況下,各個設計公司不得不另想辦法,是以Functional ECO就變成了實作邏輯功能變更的關鍵技術環節。

Functional ECO可以允許工程師不需要重新進行完整的邏輯綜合、測試電路插入、布局布線、時序收斂等環節,而是在目前的電路中某個局部直接進行微小的變更、增加一個很小的更新檔,進而使得變更後的電路邏輯功能與修改後的RTL代碼邏輯功能等價。整個Functional ECO流程可能隻需要幾天,一次成功的Functional ECO可以節省數周乃至數月的研發時間,以及數千萬的重新流片成本。

秦明提到:“幾乎所有的數字晶片設計工作都有ECO的需求,而這也恰好是目前EDA軟體的一個薄弱環節。目前,國際巨頭在這方面做了十幾年,但效果仍然不及預期。”

據了解,雖然市面上已經有一些商業化的ECO工具正在嘗試解決這個問題,但是他們的自動化程度有限,并且品質也不夠穩定,是以市場接受度并不高。目前,廣大晶片設計企業還是普遍采用手工ECO修正的方法,而奇捷科技是目前國内外市場上唯一成熟、商業化提供自動化Functional ECO工具的公司。

是以,當與奇捷團隊聊到ECO工具時,秦明眼前一亮,“這個工具選得太好了!”

“奇捷科技的創始團隊非常聰明,不盲目選産品,産品定位非常準确。而這同樣也是我選擇他們的原因之一,不僅跟人有關系,跟他們的産品、政策也有關系。”秦明對奇捷科技的政策深表認可。

奇捷科技磨砺多年,推出了算法更加先進的全新自動化Functional ECO工具EasyECO。據秦明介紹,EasyECO可以在多個階段如綜合、布局布線、版圖設計、甚至流片之後等階段進行ECO操作,并且會同時考慮掃描鍊、時鐘樹等因素。目前已經支援了5nm的最先進工藝。相比同類工具,EasyECO平均可以減少30%的更新檔數量。

是以秦明也提到,有先進的算法和産品理念加持,與國際競争對手較量,奇捷科技沒有任何畏懼心理。“奇捷科技現在相當于是與國外EDA大廠打擂台賽。客戶拿兩台同樣的計算機、一模一樣的設計,然後用對手和我們的軟體同時跑設計,看誰的結果更新檔更小、用時更短。”

“EasyECO工具最大的優勢是算法,它的算法可以說是目前最先進的。客戶測試了之後發現我們的軟體某些性能甚至比對手好上一個數量級以上。甚至有些功能隻有EasyECO能做。是以客戶購買的時候基本都沒有猶豫。”秦明對奇捷科技的ECO工具很有信心。

實踐證明,EasyECO可以顯著縮短IC設計公司産品開發周期,節省成本。資料顯示,EasyECO與目前市場上另一家工具相比較,由于核心算法的獨創性和自動化程度高,性能和解決率平均可以提高30%以上,最優甚至可達十倍以上,同時運作時間也得到了大幅的縮短。

國際巨頭壟斷 國産EDA企業如何“破冰”?

然而,擺在國内EDA産業面前還有一個難以逾越的現實難題:長期以來,中國EDA市場被Cadence、Synopsys、西門子EDA三大國際巨頭壟斷,三者整體市場占比超70%,國内EDA供應商目前所占市場佔有率較小,且整體實力較弱。

“EDA行業對軟體有很高的成熟度要求,你的工具需要跟行業巨頭直接對比,面對成熟且強大的對手,這個市場的殘酷性或者商業規則在于不管你是不是國産或者民族自主品牌,這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在于工具的品質一定要過硬,這才有打開市場的可能。”在行業多年的秦明,如此看待EDA行業。

同時,秦明指出:“還需要認清,實際上EDA行業是個比較有限的市場。它畢竟是一個to B的有限市場,基數肯定不會像消費類市場那麼大。國家雖然每年都湧現出一批設計公司,但是EDA行業具有高技術、高人才門檻的特點,是以數量也是有限的。”

事實也确實如此,盡管EDA歸類于與生産制造、材料并列的半導體技術,但從市場價值來看,2021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已經突破5000億美元,而整個EDA軟體的全球市場規模僅在100億美元左右。

此外,對于國産EDA企業而言,還面臨着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困境:對不少長期使用國外軟體的公司而言,不敢輕易嘗試國産軟體。

根據多年的經驗,秦明總結出,EDA軟體最大的特點是“不怕客戶用,就怕客戶不用”。“工具隻有越用才能越成熟。前期客戶使用遇到的bug越多,我們解決的速度就能越快,軟體成熟了,用的客戶也會越多。”

與國産軟體大家不敢輕易嘗試的境遇相反,國外軟體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曆千錘百煉,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早已變得很成熟。秦明說“我們行業有一個詞叫golden tool,意思是這個軟體工具好得不得了,幾乎沒有bug。國産EDA軟體工具想要發展壯大的話,修bug的過程是逃不掉的!”

總結來看,國内EDA公司目前面臨着強大的對手、挑剔的市場,如何才能從中突圍?這是所有國産EDA公司需要直面的考驗,也是它們成長的必經之路。

“如果不了解市場發展規律,如果不用心去挖掘市場機會,國産EDA公司是很難實作突圍的。”秦明回憶,自己在以往工作中,也曾面臨打不開市場局面的困境。比如當時他與團隊發現了液晶面闆這個新興市場,并成功将軟體工具移植到LED平闆設計中。實作了規避競争,快速赢得藍海市場優勢,随着後續工具不斷跟進,形成了對LED市場的絕對領先地位,最終順利引領産品實作由研發主導向市場化的轉變。

他認為,奇捷科技并沒有捷徑可以走,“個人和公司其實是一樣的,都有一個成長曲線,熬過初期艱難的階段才能夠跳到第二個階段,才能與競争對手拉開更大的差距。”

那麼,國産EDA小型公司如何才能在上述背景下“破冰”?秦明表示,奇捷科技已經給出了答案:一方面從技術上尋找突破口,打開新局面;另一方面市場在發展,需求也在變化,小型公司要及時把握這種變化;此外,與國際巨頭相比,小型公司的優勢在于角色轉化快、執行力強,是以小型公司也要充分發揮優勢,加強技術積累,隻有這樣才能當機會來臨時緊緊抓住。

可喜的是,奇捷科技已經取得了階段性進展,其推出的EasyECO工具已經有十多家正式商業付費客戶,其中包括南韓頂級IC設計公司三星,中國台灣多家上市公司以及中國大陸多家知名IC設計公司,并受到了工程師的廣泛好評和大力推薦。

未來,秦明也希望能夠把自己的經驗無私分享給奇捷科技團隊,助力他們成長,帶動奇捷科技完成從研發導向到市場導向的專業化管理的轉變。“都說‘十年磨一劍’,我覺得奇捷科技已經磨砺出來了,行業知名公司都采用ECO工具就足以證明這個軟體足夠好用、效果達到客戶預期,是以,未來公司的重心就在于如何拓展業務,提升客戶滿意度。”

面對內建電路國産化浪潮以及在此過程中湧現出的諸多國産EDA企業,秦明認為,這對于國産EDA行業的發展來說是好事,說明國家對産業的重視,已經引起了行業積極正面的響應,唯有如此,未來國産EDA行業才有可能真正發展起來。

但是秦明也提醒道,國産EDA企業必須要有真材實料,才能在商業叢林中立住腳跟。“我很有信心,再過幾年還在行業裡存活着的一定有奇捷科技。”

奇捷科技創始人兼CEO魏星表示:

“秦總是EDA行業内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的加盟将為奇捷科技建構更完整的産品體系,拓展更廣闊的市場帶來巨大的幫助。奇捷科技也會和上下遊産業内的同行保持合作,在整個數字EDA生态中站穩腳跟,為打造全流程國産EDA做出一份貢獻。”

目前,奇捷科技正在進行A2輪融資,投前估值為數千萬美金,歡迎各位有意向的投資人接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