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财說 | 扣非虧損18.84億元創公司曆史之最,江淮汽車困境猶在

記者 | 陶知閑

編輯 | 陳菲遐

1

江淮汽車(600418.SH)最新釋出的年報表面看上去成績“優秀”,但實際卻難言“及格”。

這家公司2021年營收402億元,同比下滑6.11%;歸屬淨利潤2億元,同比大增40%。然而細看之下,公司扣非淨利潤為虧損18.84億元,自2017年以來已連續五年出現扣非虧損,18.84億元也是虧損金額曆史之最。

在大衆拿到江淮汽車控股股東50%股權之後,江淮汽車連續漲停。誰曾想到,這家被市場寄予厚望的公司交出一份尴尬的成績單。

缺失的産品競争力

江淮汽車旗下乘用車包括思皓乘用車(含SUV 及轎車)、瑞風 MPV、思皓新能源電動乘用車等産品,商用車包括輕型貨車、重型貨車、多功能商用車、客車等産品。

2020年江淮汽車完成控股股東層面的混改,大衆通過增資方式獲得江汽控股50%的股權,安徽省國資委持有50%的股權并仍控制江汽控股。與此同時,大衆中國向雙方合資公司江淮大衆(已更名為大衆汽車(安徽)有限公司)增資。增資完成後,大衆中國持有江淮大衆75%的股權,形成控股;江淮汽車僅持有25%股權。

在完成股權改革後,江淮汽車銷量似乎略有起色。2021年全年公司合計銷售52.42萬輛,同比增長15.63%,其中純電動車銷售13.41萬輛,同比增長169.12%。不過,今年前2個月,江淮汽車出現下滑迹象。公司合計銷售86655輛,同比下滑5.76%,其中轎車、MPV分别同比下滑49.21%和36.11%,僅SUV同比增長39.15%。可見2021年的銷量大增與基數不無關聯。

除了短期銷量下滑,江淮汽車遲遲無法推出具有代表性的大單品更令投資者擔憂。

乘用車方面,作為江淮汽車“對标大衆、學習蔚來”下核心打造的平台,MIS皓學平台首款産品思皓QX表現難言優異。乘聯會資料顯示,2021年該産品僅銷售21688量,在緊湊型SUV年銷量排名中處于30名開外。此外,2019年底上市的嘉悅A5轎車銷量規模也低于自主品牌主流車型銷量水準。

新能源車方面,和造車新勢力開始走中高端路線不同,江淮汽車的新産品還在走低端路線,核心産品思皓E10X(微型轎車)售價在4萬元至8萬元之間。思皓旗下第一款産品E20X(純電動A0級SUV,銷售指導價12.98萬元)上市之後也銷量慘淡,已退出市場競争。

産品競争力落後直接導緻産能使用率不足。江淮汽車四大主要工廠中,隻有輕型商用車工廠産能使用率達到90%,其餘三大工廠産能使用率都不及七成,客車工廠産能使用率甚至僅為31.67%。

财說 | 扣非虧損18.84億元創公司曆史之最,江淮汽車困境猶在

圖檔來源:公司年報,界面新聞研究部

落後的新能源産品

沒有核心産品、産品低端化使得江淮汽車在新能源市場競争初期已不被市場看好。

2021年大陸新能源汽車産銷量分别為354.5萬輛和352.1萬輛,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前十名包括宏光MINIEV、特斯拉Model 3、特斯拉Model Y、秦Plus DM、理想ONE等車型。從行業整體看,新能源市場呈現兩頭大、中間小的啞鈴形狀,理想、特斯拉等高端車型以及五菱宏光MINI等經濟型明星産品市場銷量火爆。

傳統車企或是憑借新能源汽車風口不斷推升自身産品定位,或是依靠低價政策搏爆款路線。吉利的領克系列、極氪以及長城旗下的WEY等都已在10萬元甚至20萬元左右市場站穩腳跟;五菱汽車也憑借爆款産品獲得一席之地。反觀江淮汽車,中端産品未獲市場認可,底端路線遲遲未收獲爆款,無法形成規模效應。

此外,政策紅利逐漸收窄,也是導緻江淮汽車年年扣非巨虧的重要原因。2017年以來随着新能源汽車補貼實施退坡,行業進入出清期,補貼政策對長續航、高能量密度電池系統的車型維持高額補貼,對低端車型的補貼大幅減少,尾部車企及其供應鍊開始出清,走低端路線的江淮汽車毛利率由此也呈下滑之勢。2021年公司毛利率僅為8.16%,創曆史新低。而比亞迪(002594.SZ)(汽車業務,H1資料)、長城汽車(601633.SH)(2021前三季度資料)的毛利率分别為19.53%、16.58%。

2018年、2020年大陸已經分别取消了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和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也将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和合資企業不超過2家的限制,屆時汽車外資投資将全面開放,以江淮汽車為代表的合資企業面臨的競争将更加激烈。

五年扣非虧損合計65億元

連續五年扣非淨利潤虧損的江淮汽車已合計虧損65.51億元,同期公司共計收到63.05億元政府補助。可以說,如果沒有諸如政府補助等非經常性損益,江淮汽車恐怕早已走入“退市整理”階段。

為了自救,江淮汽車已經開始變賣資産。2021年公司非流動資産處置收益為4.36億元,主要系土地收儲等影響所緻。

财說 | 扣非虧損18.84億元創公司曆史之最,江淮汽車困境猶在

圖檔來源:WIND,界面新聞研究部

江淮汽車除了持續虧損導緻債務纏身之外,還陷入盈利被利息吞噬的惡性循環之中。2021年公司資産負債率高達65.78%,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分别為1.14和1.02,債務壓力巨大。與此同時,2021年公司财務費用為2.26億元,是淨利潤的近1.13倍。

為了緩解債務壓力,除了政府補助的輸血,大股東也開始輸血。江淮汽車去年12月完成定增,募集資金20億元補充流動資産以降低公司的負債規模、減少财務費用、減輕财務負擔。公司控股股東江汽控股在輸血的同時也提升了持股比例,進一步增強控制權的穩定性(江汽控股以6.88元/股的價格拿下了本次定增的所有份額)。定增完成後,江汽控股持股比例由17.15%上升至28.18%。

除了大股東輸血式增持,江淮汽車第二、第三大股東都在減持離場。1月29日,建投投資完成0.76%的減持,減持後持股比例降至4.49%;2月23日,安徽國控集團完成1%的減持,減持後持股比例降至4.33%。

截至3月25日午盤,江淮汽車股價報11.3元/股,較前期高點已接近腰斬。即便有大衆入股,缺失了優秀的産品,也不見得是件好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