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疫情四問!專家解讀來了

疫情四問!專家解讀來了

在疫情防控和

經濟社會發展之間權衡利弊,

難度是很大的,

但已經看到希望的曙光。

作者:楊學義

編輯:于 冰

編審:淩雲 許陳靜

最近,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盒投入使用,并引發熱議。

有了檢測試劑盒,人們可以在家自行檢測,等待15—20分鐘就可得到檢測結果。

一旦有輕症患者确診,他将被送到指定地點進行集中隔離管理,并通過服用相關藥物,最終痊愈。然後,他隻需要居家健康監測7天。

這些改變,都與近日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簡稱新版診療方案)《區域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組織實施指南(第三版)》(簡稱新版核酸檢測指南)有關。

然而,一些人誤以為,新版診療方案的調整是“松”的信号,甚至有人說,這是在為“躺平”做準備。

就一些公衆關心的問題,《環球人物》記者專訪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

疫情四問!專家解讀來了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

在追問一個個“為什麼”後,踏實、憧憬和希望,也随之而來。

疫情四問!專家解讀來了

為什麼目前“躺平”不可行?

首先,王貴強特别要糾正關于“躺平”的誤讀。

“奧密克戎雖然緻病力下降,但傳染性強。我們國家人均醫療資源相對有限,一旦出現疫情大規模暴發,會不可避免地造成醫療資源擠兌甚至崩潰,導緻大批新冠和非新冠病人死亡。”

另外,雖然緻死率不高,但大陸人口基數大,一旦“躺平”,死亡的絕對人數會很多。

“特别是老年人,是易重症和死亡的高風險人群。我們大概有5200萬60歲以上老人沒有全程接種疫苗,即便病死率隻有1%,那也将有50多萬人。況且老年人往往伴有基礎病,是首當其沖的高病死人群。一旦産生上述後果,是我們絕對不能接受的!”

“是以,我們還是呼籲接種疫苗。這不僅對形成全民免疫屏障,降低大規模暴發有作用,更重要的是降低病死率,尤其是對老年人等高危人群。”

疫情四問!專家解讀來了

為什麼這波疫情來勢洶洶?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3月22日的新聞釋出會上介紹,從全球看,目前西太平洋地區處于疫情高峰流行階段,受大陸周邊國家及香港特别行政區高位疫情的影響,近期大陸境外輸入病例明顯增多,外防輸入的壓力明顯加大。這與大陸目前疫情形勢密切相關。

“新冠病毒是一種RNA(核糖核酸)病毒,本身的特點就是高變異性。”王貴強說,經過兩年多變異,病毒的R0值(病毒感染個體數量)不斷升高。“到了德爾塔病毒就翻了一倍,現在的奧密克戎又是德爾塔的三倍,保守估計奧密克戎的R0值至少是8。”

核酸檢測Ct值(循環數門檻值)是衡量傳染性的另一個标準。

簡單說,就是采集鼻咽拭子後,專業人員将反應管内可能存在的病毒核酸不斷擴增複制,Ct值是指反應管内熒光信号達到設定門檻值所需要的循環數。

Ct值越小,代表樣本中病毒含量越多,傳染性越強。“最初,Ct值20就比較高了,到了奧密克戎,Ct值常常低于10。”

王貴強說,雖然奧密克戎毒株本身傳染性增強,但緻病性卻減弱了。“我們發現患者上呼吸道病毒量很高,但下呼吸道和肺裡面病毒量很少,導緻肺炎的比例很低。”

他介紹,這一輪疫情中,主要以輕型和無症狀感染者為主,占到95%以上。

“無症狀感染者增加,帶來的最大問題是無法及時發現,防控難度加大。首例病人被發現時可能前面已經有多代際傳播了,已經有一定規模的感染人群了,這樣流行病學調查難度非常大。”

和一年前相比,國人防疫狀況也不同了。80%以上的人已接種疫苗,獲得一定免疫力,但導緻輕型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有所增加。

“另外,由于疫情持續時間較長,個别地區和人群對疫情防控懈怠或出現了疏漏,而導緻疫情快速傳播。”以校園感染為例,“平時聚集程度高,學生們上課、自習、吃食堂都在一起,戴口罩若不充分,這些薄弱環節會導緻疫情發生,值得提高警惕。”

疫情四問!專家解讀來了

為什麼增加抗原檢測?

在病例發現方面,新版診療方案除了繼續堅持核酸檢測,又增加了抗原檢測作為補充,提高了病例及早發現的能力。

相比于核酸檢測,抗原檢測友善快捷,與通常妊娠試驗的膠體金試紙條方法比較類似,操作簡單。

在王貴強看來,抗原檢測能分擔老百姓核酸檢測的不便和辛苦,也能降低因核酸檢測聚集而增加的病毒傳播風險。

但是,抗原檢測有一個明顯的劣勢:會出現假陽性。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釋出會介紹,國家已經準許的抗原檢測試劑的敏感性在75%—98%,特異性95%—99%。

鑒于國家大部分地區人群流行率低于百萬分之一,是以如果拿敏感性85%、特異性97%的檢測試劑盒,到千萬人口的城市做篩查的話,會得到30萬個陽性,其中隻有9個是真的,這30萬人再進行核酸檢測即可。

這就從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全員核酸檢測,提高了效率。

疫情四問!專家解讀來了

·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盒。

“抗原檢測是面對疫情暴發,解決核酸檢測能力緊張的有效方法,現在寫進診療方案,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未雨綢缪、居安思危。”王貴強說,看到最近香港的疫情形勢,結合奧密克戎毒株的特點,必須做好充分準備,“甯可備而不戰,不可戰而不備”,確定不打無準備之仗。

“但需要強調一點,抗原檢測仍然隻是個重要補充,并不能把它作為重要依據,如果抗原檢測出現陽性,不管真假都要馬上進行核酸檢測,進行确認。同時,目前主要用于管控、封控和密接等人員檢測,不建議普通人群進行檢測。”王貴強說。

疫情四問!專家解讀來了

為什麼進行解除隔離名額調整?

新版診療方案明确了,恢複期感染者核酸檢測Ct值≥35即可達到出院或解除隔離标準。而在此前國内認定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的标準是Ct值>40。

這意味着,标準稍微下調,将縮短感染者的住院時間,以便盡最大可能性讓有限的醫療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這源于今年北京冬奧會閉環管理。我們查到一些國外運動員Ct值為38、37,按照當時的标準,就不能參加比賽了。但通過我們專家組論證,同意Ct值≥35不必隔離。這是有依據的,國外核酸檢測的标準大部分是以35為界,而且,研究表明35以上就分離不到病毒了,也就沒有傳染性了。”

王貴強說,經過北京冬奧會的實踐,他們進一步确信這個标準是安全的,寫進新版診療方案。

另一個重要調整,是将出院後繼續進行14天隔離管理和健康狀況監測,調整為解除隔離管理或出院後繼續進行7天居家健康監測。

“當時定為14天,是因為出現了複陽病人,為保險起見,增加了隔離天數。但後來國内做了大量研究,國外科研團隊也有一些研究。這些研究結果表明,10天左右就分離不到病毒了。通過進一步研究,我們在出院進行過兩次核酸檢測為陰性的基礎上,将14天調整為7天。”

可以看出,國務院聯防聯控專家組一直在積累實驗和實戰經驗,不斷提出更為科學和規範的方案。

“無論是新版診療方案,還是新版核酸檢測指南,都是在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努力實作科學精準、動态清零。這樣做不僅是在适應目前疫情形勢,也是在盡量挽回疫情給經濟社會帶來的損失。”

王貴強說,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權衡利弊,難度是很大的,但他已經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無論如何,今年疫情情況比去年更明朗了。随着對疫情研判的深入,以及很多前置工作紮實推進,疫情防控政策将會與時俱進,科學精準,動态調整!”

本文節選自《專訪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專家本輪疫情七個“為什麼”》

全文刊于第466期《環球人物》雜志

【更多精彩内容,請關注“環球人物”微信公衆号(globalpeople2006)】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