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海一号”發掘階段結束 逾18萬件南宋文物亮相

“南海一号”發掘階段結束 逾18萬件南宋文物亮相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座落于廣東省陽江市海陵島十裡銀灘,是以“南海I号”宋代古沉船發掘、保護、展示與研究為主題及考古現場發掘動态的專題博物館。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和國家AAAAA級景區,被譽為世界三大沉船博物館之一。

“南海一号”發掘階段結束 逾18萬件南宋文物亮相
“南海一号”發掘階段結束 逾18萬件南宋文物亮相
“南海一号”發掘階段結束 逾18萬件南宋文物亮相
“南海一号”發掘階段結束 逾18萬件南宋文物亮相
“南海一号”發掘階段結束 逾18萬件南宋文物亮相
“南海一号”發掘階段結束 逾18萬件南宋文物亮相

“南海一号”小檔案

●朝代:南宋

●沉船殘長約21.91米、最大船寬約9.87米

●船身(不算桅杆)高約3.5米

●排水量估計可達400噸

●出水文物:18萬餘件

“南海一号”打造世界級考古品牌

2021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其中“南海一号”沉船被列入水下考古重大項目。2022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高“南海一号”保護利用水準,加快打造世界級考古品牌。

近年來,廣東海絲館依托“南海一号”蘊含的曆史文化資源,在館内全程開放考古發掘過程,展出4000多件文物與展品,開館以來已接待國内外遊客逾1000萬人次。“南海一号”成為弘揚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成為世界讀懂中國的重要視窗。

“南海一号”是和平之船,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經典案例向全球推廣。早在1993年,“南海一号”第一批出水的文物就赴日本的大阪、名古屋、長島等地巡回展出,獲得了日本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和好評。近年來,廣東海絲館積極推動以“南海一号”為載體的對外文化交流。

“南海一号”出水文物已相繼赴沙特阿拉伯、德國、意大利等國家參與數場國際展覽,向西方觀衆展示了南宋時代中國發展海上貿易的盛況,以及大陸水下文化遺産考古和保護的成就。2022年春節,“南海一号”首次面向東南亞,突破時空的限制,在馬來西亞推出數字化全景展覽和宣傳活動,為當地群眾送去豐富海絲文化體驗。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文生 通訊員:郭享文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蔡冬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