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新加坡生活了6年,這裡和中國究竟有什麼不同~

有很多中國人因為旅行愛上新加坡,

來這遊玩、居住生活的比比皆是,

華人占比更是高達全國人口的75%。

有人說,新加坡就像是中國的“濃縮版”,

生活上别無二緻,果真是這樣嗎?

小編就采訪了很多在新加坡生活的中國人,

他們甚至有些已經呆了6年以上,

快來看看在他們眼中的新加坡和中國究竟有哪些不同吧~

在新加坡生活了6年,這裡和中國究竟有什麼不同~

新加坡人不喜歡被稱為華人

原本剛去新加坡的時候,

很多中國人認為與新加坡同出一宗,

就随口說了句“我們都是同胞”。

在新加坡生活了6年,這裡和中國究竟有什麼不同~

沒想到新加坡人黑臉了,糾正道:

“我是新加坡人不是華人”。

是的

他們不喜歡被稱為華人、華裔,

而是新加坡人。

在新加坡生活了6年,這裡和中國究竟有什麼不同~

不喜歡用“萬”做計量機關

新加坡英文思維根深蒂固,不喜歡說“萬”。

一萬會被說成10千,兩萬就是20千。

比如這車好貴,要760千,

簡單換算就是76萬啦~

但他們在打麻将的時候還是會說“萬”,

有萬的概念,但不做計量機關

這就很奇怪了~

在新加坡生活了6年,這裡和中國究竟有什麼不同~

新加坡人很節儉

新加坡人

可能是受到早起下南洋的先輩的影響,

養成節儉的習慣。

不用的老物件也會存下來,

浩浩蕩蕩地擺在組屋通道裡。

在新加坡生活了6年,這裡和中國究竟有什麼不同~

新加坡人不善于贍養父母

新加坡不像中國,

百善孝為先,

要是成年子女故意不贍養父母

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

但是新加坡人不會,

他們跟父母的關系好像是朋友,

他們不贍養父母,

父母也不必為他們帶孩子,

各自都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

新加坡網購太麻煩

中國已經習慣了下單一個小時,

馬上送到家。

下班路上使用電商平台買個菜,

菜就已經在家了。

在新加坡生活了6年,這裡和中國究竟有什麼不同~

當然,

這也可能是因為新加坡的網速太慢了。

中國有移動、聯通和網信,

而新加坡隻有50M的固定網速或者是Singtel,

一個手機是快的,

周末叫幾位朋友過來玩,

網卡到你懷疑人生,

隻能組局打麻将或者聊大天咯~

在新加坡生活了6年,這裡和中國究竟有什麼不同~

新加坡喜歡投訴

在中國,

像熱心的“朝陽群衆”喜歡舉報的人很少,

中國與人發生沖突,

當場爆發,有一說一,

誰是誰非,速戰速決。

而新加坡就不同了,

他會記下你的名字,

去客服或售後中心記下你的工号、

工牌甚至是銷售編号,

然後投訴,還要正式發郵件的那種。

大事小事,都要投訴個一二。

也許,

正如奇葩說辯手黃執中說的那句:

一個民族的驕傲,就是培養一批挑剔的國民吧~

在新加坡生活了6年,這裡和中國究竟有什麼不同~

食品用語大不同

中國的蛤蜊在新加坡叫lala,

海螺叫zuzu或gonggong,

說話好像撒嬌,怪不得吵架都吵不起來~

鳳梨不是鳳梨,

而是黃梨,

起源于中國福建的“ong li”。

在新加坡生活了6年,這裡和中國究竟有什麼不同~

在食閣裡你習慣了水指代的是飲料,

但被到“燒的還是冷的”也不要太驚訝,

這是在問你是熱飲還是冷飲。

同理,燒水不是讓你去燒開水,

而是熱水的意思哦~

在新加坡生活了6年,這裡和中國究竟有什麼不同~

下雨天愛出門

下雨天大家總是喜歡窩在家裡刷刷視訊,

吃吃火鍋,

而在新加坡,

下雨天可是出行的“好日子”呢!

新加坡常年酷暑,

隻有下雨天才能感受到清爽,

在新加坡出門不帶傘因為有遮雨棚,

推着娃就能閑庭信步,

淋不到一點雨就到地鐵站和公交站。

在新加坡生活了6年,這裡和中國究竟有什麼不同~

随處可見的無障礙通道,

更是家裡有老人或小孩子的福音~

現金使用面超級廣

去食閣吃飯,

去巴刹買菜,

去超市買瓶醬油……

現金在手,全島你有!

不過,不便的上線支付還是讓一部分

剛來到新加坡的小夥伴能以适應啊~

在新加坡生活了6年,這裡和中國究竟有什麼不同~

公共汽車刷兩次卡

上車時在前門刷一次卡,

在下車時在後門再刷一下卡,

這是因為新加坡的公共汽車是按裡程收費,

目的地不同,收費也不同!

在新加坡生活了6年,這裡和中國究竟有什麼不同~

不過,去坐車一定要拿件外套,

不同于中國人多空調就形同虛設,

新加坡的全程冷氣真的會凍“死”人哒~

紅青火就是紅綠燈

在新加坡把綠色叫做青色

是以紅青火就是紅綠燈

也有人叫做紅青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