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新加坡生活了6年,这里和中国究竟有什么不同~

有很多中国人因为旅行爱上新加坡,

来这游玩、居住生活的比比皆是,

华人占比更是高达全国人口的75%。

有人说,新加坡就像是中国的“浓缩版”,

生活上别无二致,果真是这样吗?

小编就采访了很多在新加坡生活的中国人,

他们甚至有些已经呆了6年以上,

快来看看在他们眼中的新加坡和中国究竟有哪些不同吧~

在新加坡生活了6年,这里和中国究竟有什么不同~

新加坡人不喜欢被称为华人

原本刚去新加坡的时候,

很多中国人认为与新加坡同出一宗,

就随口说了句“我们都是同胞”。

在新加坡生活了6年,这里和中国究竟有什么不同~

没想到新加坡人黑脸了,纠正道:

“我是新加坡人不是华人”。

是的

他们不喜欢被称为华人、华裔,

而是新加坡人。

在新加坡生活了6年,这里和中国究竟有什么不同~

不喜欢用“万”做计量单位

新加坡英文思维根深蒂固,不喜欢说“万”。

一万会被说成10千,两万就是20千。

比如这车好贵,要760千,

简单换算就是76万啦~

但他们在打麻将的时候还是会说“万”,

有万的概念,但不做计量单位

这就很奇怪了~

在新加坡生活了6年,这里和中国究竟有什么不同~

新加坡人很节俭

新加坡人

可能是受到早起下南洋的先辈的影响,

养成节俭的习惯。

不用的老物件也会存下来,

浩浩荡荡地摆在组屋通道里。

在新加坡生活了6年,这里和中国究竟有什么不同~

新加坡人不善于赡养父母

新加坡不像中国,

百善孝为先,

要是成年子女故意不赡养父母

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

但是新加坡人不会,

他们跟父母的关系好像是朋友,

他们不赡养父母,

父母也不必为他们带孩子,

各自都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

新加坡网购太麻烦

中国已经习惯了下单一个小时,

马上送到家。

下班路上使用电商平台买个菜,

菜就已经在家了。

在新加坡生活了6年,这里和中国究竟有什么不同~

当然,

这也可能是因为新加坡的网速太慢了。

中国有移动、联通和网信,

而新加坡只有50M的固定网速或者是Singtel,

一个手机是快的,

周末叫几位朋友过来玩,

网卡到你怀疑人生,

只能组局打麻将或者聊大天咯~

在新加坡生活了6年,这里和中国究竟有什么不同~

新加坡喜欢投诉

在中国,

像热心的“朝阳群众”喜欢举报的人很少,

中国与人发生矛盾,

当场爆发,有一说一,

谁是谁非,速战速决。

而新加坡就不同了,

他会记下你的名字,

去客服或售后中心记下你的工号、

工牌甚至是销售编号,

然后投诉,还要正式发邮件的那种。

大事小事,都要投诉个一二。

也许,

正如奇葩说辩手黄执中说的那句:

一个民族的骄傲,就是培养一批挑剔的国民吧~

在新加坡生活了6年,这里和中国究竟有什么不同~

食品用语大不同

中国的蛤蜊在新加坡叫lala,

海螺叫zuzu或gonggong,

说话好像撒娇,怪不得吵架都吵不起来~

菠萝不是凤梨,

而是黄梨,

起源于中国福建的“ong li”。

在新加坡生活了6年,这里和中国究竟有什么不同~

在食阁里你习惯了水指代的是饮料,

但被到“烧的还是冷的”也不要太惊讶,

这是在问你是热饮还是冷饮。

同理,烧水不是让你去烧开水,

而是热水的意思哦~

在新加坡生活了6年,这里和中国究竟有什么不同~

下雨天爱出门

下雨天大家总是喜欢窝在家里刷刷视频,

吃吃火锅,

而在新加坡,

下雨天可是出行的“好日子”呢!

新加坡常年酷暑,

只有下雨天才能感受到清爽,

在新加坡出门不带伞因为有遮雨棚,

推着娃就能闲庭信步,

淋不到一点雨就到地铁站和公交站。

在新加坡生活了6年,这里和中国究竟有什么不同~

随处可见的无障碍通道,

更是家里有老人或小孩子的福音~

现金使用面超级广

去食阁吃饭,

去巴刹买菜,

去超市买瓶酱油……

现金在手,全岛你有!

不过,不便的上线支付还是让一部分

刚来到新加坡的小伙伴能以适应啊~

在新加坡生活了6年,这里和中国究竟有什么不同~

公交车刷两次卡

上车时在前门刷一次卡,

在下车时在后门再刷一下卡,

这是因为新加坡的公交车是按里程收费,

目的地不同,收费也不同!

在新加坡生活了6年,这里和中国究竟有什么不同~

不过,去坐车一定要拿件外套,

不同于中国人多空调就形同虚设,

新加坡的全程冷气真的会冻“死”人哒~

红青火就是红绿灯

在新加坡把绿色叫做青色

所以红青火就是红绿灯

也有人叫做红青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