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袁枚|随园诗话:卷七(91-100)

袁枚|随园诗话:卷七(91-100)
袁枚|随园诗话:卷七(91-100)

作者:袁 枚

卷七

91

唐人咏小女诗云:“见爷不相识,反走牵娘裾。”是画小女之神。“发覆长眉侧,花簪小髻旁。”是画小女之貌。“学语渠渠问,牵裳步步随。”是画小女之态。“爱拈爷笔墨,闲学母裁缝。”是写小女之憨。

卷七

92

东坡诗,有才而无情,多趣而少韵:由于天分高,学力浅也。有起而无结,多刚而少柔;验其知遇早晚景穷也。

卷七

93

离别涛最佳者,如:“路长难算日,书远每题年。无复生还想,终思未别前,”“醉中忘却身为客,意欲仍同送者归。”皆读之令人欲泣。又宋人云:“西窗分手四年余,千里殷勤慰索居。若比九原泉路别,只多含泪一封书。”

卷七

94

唐人《女坟湖》云:“应是离魂双不得,至令沙上少鸳鸯。”宋人《青楼 》诗云:“与郎酣梦浑忘晓,鸡亦流连不肯啼。”

卷七

95

陆代曰:“凡人作诗,一题到手,必有一种供给应付之语;老生常淡,不召自来。若作家,必如谢绝泛交 ,尽行麾去,然后心精独运,自出新裁。及其成后,又必浑成精当,无斧凿痕,方称合作。”余见史称孟浩然苦吟,眉毫脱尽;王维构思,走入醋瓮:可谓难矣。今读其诗,从容和雅,如天衣之无缝j深入浅出,方臻此境。唐人有句云:“苦吟僧入定,得句将成功。”

卷七

96

溧陽相公为大司寇时,奉旨教习 庶吉士,到任庶常馆,而此科状元庄容可以在南书房,故不偕诸翰林来。史公怒曰:“我二十年老南书房,不应以此绐我。”将奏召之。彭芝庭侍讲为之通其意甚婉,遂为师弟如常。彭故史公本房弟子,而庄又彭公本房弟子也。庄献诗云:“绛帐自然应侍立,蓬山未到总支吾。”溧陽公馆课,出《春日即事》题。同年管水初一联云:“两三点雨逢寒食,廿四番风到杏花。”公擢为第一,同人以“管杏花”呼之。公七十寿旦,某庶常献百韵诗。公读之,笑曰:“把老夫做题,也还耐得百韵;可惜无一句搔痒处,都是祝嘏浮词,不敢领情。”盖公总督八省,兼领六卿故也。记许刺吏佩璜有句云:“三朝元老裴中令,百岁诗篇卫武公。”余有句云:“南宫六一先生座,北面三千弟子行。”俱为公所许可。

卷七

97

余雅不喜杜少陵《秋兴》八首;而世间耳食者,往往赞叹,奉为标准。不知少陵海涵地负之才,其佳处未易窥测;此八首,不过一时兴到语耳,非其至者也。如曰“一系”,曰“两开”,曰“还泛泛”,曰“故飞飞”;习气大重,毫无意义。即如韩昌黎之“蔓涎角出缩,树啄头敲铿”;此与《一夕话》之“蛙翻白出阔,蚓死紫之长”何殊?今人将此学韩、杜,便入魔障。有学究言:“人能行《论语》一句,便是圣人。”有纨挎子笑曰:“我已力行三句,恐未是圣人。”问之,乃“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狐貉之厚以居”也。闻者大笑。

卷七

98

余尝教人:古风须学李、杜、韩、苏四大家;近体须学中、晚、宋、元诸名家。或问其故。曰:“李、杜、韩、苏,才力太大,不屑抽筋入细,播入管弦,音节亦多未协。中、晚名家,便清脆可歌。”

卷七

99

《高惠功臣表》,班氏以“符”与“昭”押韵。《西南夷两粤赞》,班氏以“区”与“骄”押韵。王岐公为人作碑铭,俱仿此例。

卷七

100

蔡孝廉有青衣许翠龄,貌如美女 ,而夭。记性绝佳。尝过染坊,戏焚其簿,坊主大骇,翠龄笑取笔为默出之:某家染某色,及其价值,丝毫不差。主人亡,翠龄哭以诗云:“双泪啼残遗仆在,一灯青入旅魂来。”初孝廉在苏州安方伯幕中请乩,有女仙刘碧环下降,赠诗云:“升沉已定君休戚,他日长安道上人。”孝廉喜,以为东野“看遍长安花”之意,后竟死于陕西。

袁枚|随园诗话:卷七(91-100)

点击回顾

编辑/章雪芳校对/冯 晓

小楼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游盖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盖青青竹,风描水墨图。

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

声明:部分图片仅为欣赏、交流、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在《小楼听雨诗刊》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百度】【今日头条】【华人号】【都市头条】【搜狐网】【凤凰新闻网】【UC浏览器】【天天快报】【腾讯新闻】【QQ浏览器】【QQ看点】【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自行关注并查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