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月
伴随着在網際網路時代下,許多新興行業的快速崛起,很多傳統的人工職業也在逐漸被取代。據國家統計局15日公布的資料,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5%,同比上升0.2個百分點,其中31個主要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4 %。這也意味着很多行業将不再屬于剛性需求,求職者的就業壓力也在加大。

曾任微軟全球副總裁、谷歌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現擔任創新工場董事長的李開複博士曾預言:随着人工智能時代到來,在未來10年或20年,50%的職業将被人工智能取代或淘汰;電商巨頭馬雲也曾預測,未來10年将有50%的工作崗位消失,而其中從事以下4類工作的人最容易失業!你在内嗎?
中介
衆所周知,中介就是一個可以幫助介紹業務并從中收取傭金的人。有一句話就是“中間商賺差價”,各行各業都有中介。介紹工作的中介叫“獵頭”,介紹賣房的人叫“經紀人”。在過去,牲畜交易也有中間人,叫“牙行”,而他們幹的都是“牽線拉橋”的工作。
但是中介畢竟是人,是主觀的、随意的。為了促進交易,他們選擇性地向客戶提供資訊。好的方面誇大了說,不好的閉嘴不談,已經成為常态。甚至還有一些“黑中介”通過編造事實、隐瞞真相惡意騙取中介費,這在租房、入學等方面屢見不鮮。
根據房地産中介的一次問卷小調查結果顯示,在回收的18739份問卷中,有17654人表示“對房産中介沒有好感”,其中高達94.3%的人坦言“取消中介”,對于房産中介的“關店潮”,90%以上的普通購房者都在“拍手叫好”。
但是在未來,中介這一行也可能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人工智能的優勢在于為客戶提供全面的資料,相對而言,人們可能更願意相信資料分析,其次,收取的費用也會便宜許多。不論談成多少單子,都是“免費”的,隻需要充電就好了。
銀行職員
銀行職員的工作對很多人來說是一份不錯的“鐵飯碗”工作。以往銀行都是一對一辦理業務,等待時間長,效率不是很高。而現在,支付寶、微信等支付軟體的出現,給我們帶來了便利,也減少了需要去銀行的次數。除了辦理業務和銀行卡,基本上我們很少再去銀行了。
據銀保監會金融許可資訊平台釋出的統計資料:截至2021年12月24日,全國共有2459家銀行網點宣布終止營業。值得一提的是,僅12月24日當天,就有29家商業銀行網點關門。同時,自2018年以來,大陸銀行網點連續四年大幅下降。2020年,中國銀行關閉網點接近3000家。
銀行網點的大幅減少,自然導緻銀行人員的不斷精簡。2021年上半年,大陸四大銀行員勞工數減少22355人。有的銀行已經開始逐漸使用智能機器人代替人從事相關工作,一些國家甚至開始推出無人銀行。可見,随着科技的不斷發展,銀行員工也可能面臨失業的風險。
翻譯人員
阿裡巴巴創始人馬雲在創業之初曾開過翻譯社,足以看出外語的重要性。随着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掌握一門外語已成為衆多企業招聘的“加分項”。而且,掌握一門外語還是一些職業的“入門門檻”。是以,很多人在大學期間就選擇了外語專業。
且随着科技的發展,市面上出現了很多實時翻譯軟體,準确率高達99%,比人工翻譯更快更準确。甚至可以直接完成“同聲傳譯”。未來除了一些進階或小語種的翻譯不會被淘汰外,普通英語、日語的翻譯也會被淘汰。值得一提的是,在智能語音方面,我們中國的技術是最強大的。
流水線勞工
過去,勞工作為工廠中的房間生産線的一線員工,在工廠的生産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流水線勞工的效率低、容錯能力率,無法适應日益增長的生産環境。很多企業正在慢慢淘汰流水線勞工,用機械終端代替人力,這樣不僅可以提高生産效率,還可以降低成本。
未來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職業肯定不止這4種,比如專職司機、快遞員等職業都會被取代。說到這裡,肯定有不少人擔心,難道以後人類就沒有任何立足之地了嗎?雖然大部分職業都會被取代,但有些職業真的是“鐵飯碗”,完全不用擔心被人工智能搶走。
比如醫生、作家、文藝、律師、科研人員、工程師、記者等等,人工智能暫時還不能完全替代。如果我們現在處于這些可能被淘汰的行業,也需要提前做好計劃,提高自己的能力,防患于未然。即使我們未來面臨失業,如果我們有技能,也可以進入其他行業,開始新的職業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