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興,這三年

中興,這三年

深響原創 · 作者|申商

靴子終于落地。

3月22日,中興通訊收到法院判決,裁定不予撤銷中興通訊的緩刑期且不附加任何處罰,并确認監察官任期将于原定的2022年3月22日(美國時間)結束。這也意味着2018年風波的暫告一段落。

2018年,中興遭遇出口禁令,由盈轉虧,市場信心與業務發展遭遇“雙殺”。經曆了三年回血,中興無論是業務上還是财務上都已走出陰影,甚至痛定思痛,持續做更多的研發投入,以加深自身的技術護城河。

烏卡時代,全球化到了新的十字路口,中興的遭遇與應對也給更多的企業以啟示——外部局勢瞬息萬變、各種關系波詭雲谲,隻有自強才是基業長青的核心動力。

中興的變化

相較于2018年風波中的被動與隐忍,中興這次選擇拿起利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身權益,多了一份堅決和抗争。而這種堅決背後需要的是勇氣與底氣。以2018年特殊事件為分水嶺,中興發生了很多變化。

從中興通訊過去三年财報資料可以看到,自2018年收入大幅下降後,公司在過去三年收入規模快速提升,截止2021年末已經超過2017年的水準。特别是在疫情爆發後的2020、2021兩年,中興通訊收入同比增幅均超過了兩位數。

中興,這三年

在2018年事件中,中興通訊受到影響最大的是營運商網絡業務和消費者業務,但是在相關禁令解除後,公司營運商及網絡業務在2019年就迅速恢複,并且當年營收便超過了2017年,足以看出其在營運商網絡業務上多年以來積累的厚度。截止2021年,中興全年營運商網絡業務全年收入達到757.1億元人民币,相比2017年,增長18.7%。

消費者業務方面,由于疊加了最近兩年受疫情影響、全球消費市場疲軟等不利因素,公司2021年消費者業務仍然沒有恢複到事件前的水準。幸運的是,在管理層積極的調整下,公司2021年消費者業務收入同比大幅增長59.2%,占總收入比例達到22.5%,展現出積極的增長态勢。

我們看到,過去三年裡,中興在業務層面更加聚焦提效——提升頻譜和光譜的效率、加速網絡商用性能優化及自主進化;以領域定制(DSA)、封裝和架構創新,延續摩爾紅利;持續深化晶片、算法和架構的軟硬協同優化……不斷提升産品競争力。在2021年,Dell'Oro Group、Omdia、GlobalData等多家知名機構釋出的報告中,中興5G基站發貨量全球排名第二、光網絡市場佔有率全球排名前二,市場競争力保持領先水準。

中興,這三年

2021年,中興通訊研發費用達到188億元,相比2017年增長超過45%。在過去5年間,中興通訊研發費用率也從2017年的11.9%,增加至2021年的16.4%,增長4.5個百分點。而這也就意味着,對于一家年營收超千億的公司,每年研發方面支出增幅超過45億元。

在選取了39個國家和地區研發投入前2500名工業企業的《2021歐盟研發記分牌》中,中興排名第84位,在中國企業研發投入中位列12。過往即序章,中興當下的投入也是為下一輪增長埋好伏筆。

研發強投入極大的提高了中興在核心晶片、作業系統等重要領域的自給率。而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強投入不是焦慮之下亂投一氣,而是充分聚焦、在關鍵技術、核心産品保持高強度投入。

中興,這三年

是以我們也看到,在壓強原則下,中興持續加大的研發投入并沒有帶來過多的負擔,反而在管理層積極的調整下,通過提升經營效率,使公司經營水準持續提升。

從财報看在2019-2121年三年間均保持了盈利水準。特别是在2021年,中興通訊取得歸屬于母公司股東淨利潤68.1億元,同比暴增近六成,公司淨利潤率也來到近六年最高的5.9%。

中興,這三年

研發推進自主可控程序,中興在供應鍊方面也吸取教訓做好準備——在流動資産儲備方面,在經曆2018年事件之後,中興通訊無論是在現金儲備,還是在原材料儲備方面,均大幅度提升。

公司截止2021年末原材料及委托加工材料儲備達到156.6億元,而這樣的原材料存貨水準已經是2017年末存貨水準的3倍之多;在現金儲備方面,公司2021年末貨币資金餘額同樣達到曆史新高的507.1億元,是2018年末的2倍多。

充沛的現金及原材料儲備,在公司應對突發事件的情況下,可以保證更長時間公司生産經營的穩定,進而能夠更加從容應對外部風險。

中興,這三年

在負債方面,中興通訊則通過降低負債水準來抵禦未知的經營風險所導緻的潛在債務風險。

受2018年事件影響,公司當年負債水準驟增,資産負債率達到曆史最高的74.5%,但在2018年之後,公司資産負債率逐年下降,到2021年末已經來到68.4%,低于2017年的水準。

而在短期償債能力方面,中興通訊同樣快速提升,公司流動比例從2018年最低點的1.05逐年提升至2021年的1.63。短期償債能力的大幅提升,也意味着公司未來在應對突發不确定性風險的時候,可以有更高的緩沖區來減少短期債務壓力。

中興,這三年

時代的機遇和挑戰

時代的一粒沙落在任何個體身上都是一座山。所謂目前烏卡時代的烏卡(VUCA)正是波動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複雜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這四個英文詞首字母組成的縮略語,也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面臨的外部環境常态。

全球化的三大基石——全球化的金融體系、全球化的大宗商品市場、以及全球化的供應鍊網絡,都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壓力挑戰。緩解沖突、抗擊疫情、應對全球變暖、适應加速的數字化轉型,所有人都無法獨善其身。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顯然不能因噎廢食,抓住确定性、看準長期機遇便顯得格外重要——事實上,很多偉大的企業都是誕生在危機中。微軟蘋果均誕生于美國70-880年代經濟滞漲時期,阿裡騰訊誕生于上一輪網際網路泡沫,在2009年《财富》美國500強公司中,超過一半都是在衰退期/低迷的市場期成立的。美國咨詢公司Mattermark Data曾做過一項研究,2007-2009金融危機反而是後來頭部公司走向繁盛的開端。而他們的另一個共同點是先于市場看到了複蘇的視窗,變危為機。

中興,這三年

對于今天的諸多企業,機會已經擺在台面上了。5G、新基建、數智化轉型、東數西算、雙碳經濟等重大機遇均是接下來值得發力的切口。

此前,大陸"新基建"戰略将5G、大資料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網際網路列為新基建的重點。去年4月,《"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提出,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到2035年全面普及數字化,骨幹企業基本實作智能轉型。

IDC的資料顯示,在過去十年全球的資料量的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接近 50%,随着萬物智聯時代的開啟,增幅預期也會更加陡峭。與此同時,摩爾定律和尼爾森定律依然發揮作用,但表現出此消彼長,即網絡帶寬增速已大大超越CPU性能增速。在資料洪流對端、邊、雲的沖擊之下,分布式和異構計算應運而生。在這一技術趨勢下,無論對于算力和網絡,還是軟體和硬體,都将形成更加緊密的關系和更加模糊的邊界。

“我們比任何一個時代都呼喚硬核的突破。”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說。而他判斷硬核時代的突破主要是在三大次元——科技的前沿、核心的零部件、綜合利用新科技去解決痛點的新場景應用。

過去十年,低垂的果實被摘完,科研創新進入到了攻堅階段。這就使得新時代的科技創新任務落在了企業、特别是有一定積累的大企業身上。他們有人力财力物力和驅動力,而技術創新最終是需要落到場景上的,企業們身處第一線所積累的場景恰恰給技術走出實驗室提供了最為肥沃的土壤。

美團王興曾感慨,2019年可能會是過去十年最差的一年,卻是未來十年裡最好的一年。“周期天王”周金濤也早斷言人生即康波,萬劫之年,低點遠比大家想象要低。

悲觀者往往正确,但樂觀者卻往往成功。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機會與挑戰,但也正是因為這些時代的“饋贈”,真正硬核的企業将鍛造出實力與張力,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在硬核時代中脫穎而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