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警惕網際網路醫美的“甜蜜陷阱”

警惕網際網路醫美的“甜蜜陷阱”

來源:國際商報

随着顔值經濟概念不斷興起,近年來,網際網路醫美行業也煥發出勃勃生機。然而,整形日記造假、産品真假混用、非法手術造成難以挽回的身體傷害……野蠻生長之下,網際網路醫美行業的“美麗陷阱”也屢屢被曝光于公衆視野中,引發信任危機。

據網絡消費糾紛調解平台電訴寶調查發現,網際網路醫美投訴主要集中在整形失敗、整形日記造假、使用“三無”産品、産品真假摻雜、無證行醫、返現誘導、“美容貸”實為高利貸以及售後問題這八大領域。網際網路醫美平台中,新氧、更美兩家平台受到消費者投訴較為集中,此外,悅美App、美團醫美等也涉及投訴案件。

“三無”藥品難監管,非法行醫引事故

近年來,醫療美容亂象屢見不鮮。非法行醫、無證診所、“三無”藥品等成為重災區,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網際網路醫美平台。2019年7月,新氧就被媒體曝出銷售違禁藥品。在黑貓投訴平台上,有消費者反映深圳劉博士醫療美容門診部使用國産儀器冒充進口儀器,涉嫌虛假宣傳。

行業頻發醫療事故更是引發社會關注。據媒體報道,2021年7月,一名遼甯大連女性在進行整容豐胸手術期間,心髒驟停死在整容手術台上;此後,河南南陽一女護士楊某在接受整形手術時意外身亡,經當地衛健委初步調查,涉事麻醉醫師未在涉事醫療機構注冊,屬違規執業。此外,使用違法藥物緻使整容失敗、在正規醫院面診卻被推薦到非正規醫院進行手術造成難以修複的毀容、做光子嫩膚卻面部大面積燒傷……醫療美容事故層出不窮。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分析師蒙慧欣認為,一直以來,看似繁榮的醫美行業背後都暗藏不少陷阱。一些網際網路醫美平台利用消費者追求美的心理對消費者強勢“洗腦”,但卻在自身基礎設定上“大打折扣”,從藥品到醫生都存在隐憂。

“醫美行業的規範性、安全性至關重要,亂象橫生不僅會對平台造成沖擊,更會使行業公信力遭受質疑。行業亂象毒瘤不除,未來發展舉步維艱。”蒙慧欣說。

返現誘導不返現,“美麗日記”不真實

在社交電商時代,平台為有着相同需求的人搭建了分享和交流的樂園,但也成為虛假廣告的樂土。有消費者反映,在小紅書等平台就發現有打着分享的幌子實為銷售美容儀、推薦非法整容項目等内容。

不止如此,不久前,新氧App在其開啟頁面以及首頁等位置推送寫日記拿現金的宣傳廣告,号稱砸入億元福利讓使用者釋出醫美手術的前後對比照。然而,在黑貓投訴平台上,卻有不少關于新氧活動造假、誘導發圖後不返現的投訴。

有消費者表示,App的日記返現補貼活動存在虛假資訊、誘騙消費者寫日記等問題。平台方會私下建群引導使用者寫日記,而億元現金補貼隻是幌子,誘騙消費者刷日記得到補貼後,使用者提款前一天,其賬戶内補貼的所有錢全部被清空。該活動誘騙獲得大量使用者的下載下傳量和注冊量。

蒙慧欣表示,通過返現等方式誘導使用者“寫”美麗日記,日記分享變成了和平台合作的有償行為,這是對平台内容生态的嚴重破壞。對于國内消費者而言,“個人體驗和心得分享”往往比商品廣告更具說服力,也是以,這種有償的商品推薦已經達到了廣告宣傳的效果。一些誠信度低、資質不合規的醫美商家通過這種方式得逞,卻給其他消費者“埋雷”。

蒙慧欣直言,App營運必須要遵循《網絡安全法》《網際網路資訊服務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尤其是傳播、傳輸内容必須合規,這是一條鮮明的“紅線”。

“美容貸”變高利貸,陷入其中難抽身

看過電視劇《掃黑風暴》的人一定會對劇中“美麗貸”“套路貸”的情節不陌生,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為整容而陷入美麗貸陷阱的人不在少數。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為了從昆明一家醫療美容機構獲得高額返款,黃某以需要招募網絡主播為名,将從網絡招聘到的三人帶到醫療美容機構,并誘騙對方在貸款平台貸款。

實際上,不少美容App平台會與金融借貸機構合作推出“美容貸”産品。一些有美容需求但沒有充足資金的消費者很容易在平台誘導下選擇貸款,提前消費。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即便在後期消費過程中出現變故退款,也還需繼續還貸。此外,部分美容貸産品甚至暗藏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包含各式隐形收費和高額利率,消費者維權受阻。

黑貓投訴平台上有不少關于“美容貸”的投訴,部分消費者反映稱經平台洗腦性誘導貸款消費,有的借貸年利率超過36%,在後續還款中還被要求加利息,并收到大量騷擾電話。

“一些美容貸其實就是套路貸。如果消費者意識到自己遭遇套路貸,一定要及時維權,避免越陷越深。”蒙慧欣表示,消費者應理性對待貸款行為,合理規劃償還貸款金額。借貸平台在向消費者提供借貸服務時,也應當以顯著方式向消費者明确貸款利率和各類形式的費用标準。

蒙慧欣坦言,網際網路醫美行業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醫美行業與消費者資訊不對稱的問題,但存在的問題也很多,如資訊虛假、違規經營、誘導消費等,這都直接關系到消費者對醫美平台的信任度,甚至影響整個醫美行業。對于行業而言,整治行動依然任重道遠。如何提升服務能力,加強平台監管力度,最大程度地保障消費者生命健康權益,才是醫美平台最應關注的核心問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