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雷同中尋找不同,清末畫家楊伯潤作品欣賞

楊伯潤是清末畫家,擅畫山水。他出生于書香門第,從國小習繪畫,中年後以賣畫為生。楊伯潤的畫有個特點,構圖幾乎雷同,用筆幾乎不變,唯有在用色方面強調變化。欣賞他的作品,可以看出清末畫家的局限與努力。

雷同中尋找不同,清末畫家楊伯潤作品欣賞

局限,聽着就不是誇贊的話,也不是什麼優點。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欣賞他的作品啊。因為,清末畫家幾乎都是這種風格。董源的山,北宋的樹,元人的雅逸,明代吳門畫派的韻緻,最後再畫一個持杖過橋的老叟。千篇一律,面貌雷同,是缺點,也是那個時代的共性。

雷同中尋找不同,清末畫家楊伯潤作品欣賞

畫雷同的作品,需要努力嗎?當然需要了,誰都希望在創作上能夠更上一層樓。從楊伯潤的畫中就能看出來,他注重細節的真實,也看重筆章墨趣。他重視技法,隻不過受大環境影響,久而久之失去了個性。

雷同中尋找不同,清末畫家楊伯潤作品欣賞

畫家在創作中會面臨種種限制,有時候風格形成了,再轉變就難上加難。對楊伯潤來講有兩條路,一條路滿足生活需求,一條路滿足個性表達。他選擇了前者,畫山水費工費時,他隻能通過減少變化,強調氣韻快速完成創作。

很多現代畫家也有和楊伯潤相似的苦惱。經常聽到有人說,畫一批市場定制的畫,可以吃飽穿暖。但是,幾百幅作品畫下來,基本上前路就被堵死了。尤其是那些中年畫家,處于轉型期的畫家,面對這般困擾,實在不好下定決心。

雷同中尋找不同,清末畫家楊伯潤作品欣賞

楊伯潤畫成這樣有他的理由,也有他的無奈。他喜歡用細長牛毛皴、披麻皴等技法皴染山體,這種帶有炫技性質的手法,也透露出他的不甘。不想就此放棄追求,通過炫技表達一下追求仍在。

楊伯潤畫樹很有特點,不會過分強調頂天立地的氣概。規則排布的樹林,筆直的樹幹,一看就是故意這樣畫的。反其道而行之的畫法,正好與方中見圓的山峰搭配。乍一看缺少天然氣息,仔細看富有裝飾性美感。

雷同中尋找不同,清末畫家楊伯潤作品欣賞

楊伯潤畫設色作品以小青綠山水畫、淺绛山水畫為主,這時才展現了他的全面能力。他畫色墨并重的作品時,要比水墨作品更好。一個好的畫家,要對色彩敏感。但是傳統技法中關于色彩的論述少之又少,楊伯潤可以自己總結這方面的知識,讓他的作品在清末畫家群體中有了辨識度。

雷同中尋找不同,清末畫家楊伯潤作品欣賞

色彩層次感強,是楊伯潤的特點。用色未必要濃豔,未必要豐富,但一定要保留細節。有了層次感,就有了細節的變化與真實。可見,對于一個成名的畫家來講,必然有一手絕活讓人們記住他的特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