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润是清末画家,擅画山水。他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学习绘画,中年后以卖画为生。杨伯润的画有个特点,构图几乎雷同,用笔几乎不变,唯有在用色方面强调变化。欣赏他的作品,可以看出清末画家的局限与努力。

局限,听着就不是夸赞的话,也不是什么优点。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欣赏他的作品啊。因为,清末画家几乎都是这种风格。董源的山,北宋的树,元人的雅逸,明代吴门画派的韵致,最后再画一个持杖过桥的老叟。千篇一律,面貌雷同,是缺点,也是那个时代的共性。
画雷同的作品,需要努力吗?当然需要了,谁都希望在创作上能够更上一层楼。从杨伯润的画中就能看出来,他注重细节的真实,也看重笔章墨趣。他重视技法,只不过受大环境影响,久而久之失去了个性。
画家在创作中会面临种种限制,有时候风格形成了,再转变就难上加难。对杨伯润来讲有两条路,一条路满足生活需求,一条路满足个性表达。他选择了前者,画山水费工费时,他只能通过减少变化,强调气韵快速完成创作。
很多现代画家也有和杨伯润相似的苦恼。经常听到有人说,画一批市场定制的画,可以吃饱穿暖。但是,几百幅作品画下来,基本上前路就被堵死了。尤其是那些中年画家,处于转型期的画家,面对这般困扰,实在不好下定决心。
杨伯润画成这样有他的理由,也有他的无奈。他喜欢用细长牛毛皴、披麻皴等技法皴染山体,这种带有炫技性质的手法,也透露出他的不甘。不想就此放弃追求,通过炫技表达一下追求仍在。
杨伯润画树很有特点,不会过分强调顶天立地的气概。规则排布的树林,笔直的树干,一看就是故意这样画的。反其道而行之的画法,正好与方中见圆的山峰搭配。乍一看缺少天然气息,仔细看富有装饰性美感。
杨伯润画设色作品以小青绿山水画、浅绛山水画为主,这时才展现了他的全面能力。他画色墨并重的作品时,要比水墨作品更好。一个好的画家,要对色彩敏感。但是传统技法中关于色彩的论述少之又少,杨伯润可以自己总结这方面的知识,让他的作品在清末画家群体中有了辨识度。
色彩层次感强,是杨伯润的特点。用色未必要浓艳,未必要丰富,但一定要保留细节。有了层次感,就有了细节的变化与真实。可见,对于一个成名的画家来讲,必然有一手绝活让人们记住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