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理學:你害怕失敗麼?有些事不能等,人生無法重來

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都休想搬動。

一旦世人認準一件事情,便會形成一種固有的思維模式,肆意地定義、評價别人的人生。

我們在群體中生活、工作,有時候會因為外在的環境、

人際關系而屈從地戴着面具,這種心态包含着“從”的屬性。

在生活裡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告誡:

你都30多了還不結婚?

你都40了還想去運動?

50了還想穿的花枝招展?

你都退休了還不好好在家養老?

這些“不應該”和“應該”,把我們困在原地,又慢慢給我們的人生下了定義。

心理學:你害怕失敗麼?有些事不能等,人生無法重來

當我們提出質疑時,總有人說:“大家都是這樣的。”

可是人人如此,就一定是應該做的嗎?

誰定義80歲的時候一定要坐在輪椅上,一副老态龍鐘的樣子呢?

如果我們不被定義,而是“自定義”,會過得怎麼樣呢?

可以收獲無限精彩。

喜歡的人不敢追,該做的事總放棄......

喜歡的事不敢去嘗試.......

你心中恐懼的是什麼?

是什麼讓我們感到害怕而不敢嘗試?——不願面對失敗

心理學:你害怕失敗麼?有些事不能等,人生無法重來

失敗會令有些人尴尬,因為沒有人會以失敗為榮。

失敗意味着我被困住了

失敗意味着“我”将變得無關緊要

我們對成功有多癡迷,就對失敗有多恐懼。

失敗意味着人們會對你失去興趣,最終可能會忘記你。

失敗意味着讓人失望

失敗意味着你可能會讓生活中許多重要的人失望:父母、夫妻、朋友…

他們可能會因為你不能兌現承諾而不高興,甚至會批評你的缺點、失去對你的信任。

對失敗的恐懼常常讓我們局限在自己的舒适圈,安全又渺小。

心理學:你害怕失敗麼?有些事不能等,人生無法重來

你謹小慎微地活着,你為了他人的期待活着,你消耗了自己的夢想和熱血,按照既定的路線讀書、考學、結婚、生子。

你試圖做一個他人眼裡的好兒女、好丈夫/妻子、好父母,你活成了不敢闖不敢拼,自己都讨厭的樣子,最後你還試圖用“過來人”的姿态,教育自己的孩子,告訴他們:這就是人生。

我不明白,你究竟經曆了什麼,就認為人生本該是這個樣子?

失敗的隻是事,不是人!

道理我們都懂,卻依然過不好自己的人生?

大概是因為腦袋都知道這些道理,我們卻活出與道理截然相反的狀态!

“事情失敗=等同于我這個人是失敗”這是常常不經意間就會捆綁束縛我們的“心裡的BGM”。

心理學:你害怕失敗麼?有些事不能等,人生無法重來

是從小到大,父母、老師、甚至整個社會集體潛意識傳遞給我們的潛在價值觀。

傳統家庭教育文化中有一個強大的潛在價值觀:“犯錯是糟糕的,犯錯的人應受到懲罰。”

當一個人擁有一個限制性信念時,對他來說,這是一個事實。

比如,有一個經營遇到困難的人,他會說:“競争這麼激烈,生意沒法做”。

如果他相信這是一個事實,就無法改變了,因為事實是無法改變的。

當他相信這些是無法改變,他就不會去尋求突破的方法,生意就會更加陷困境。

我們是這麼害怕犯錯,更害怕失敗,這背後有着強大的慣性與固有的應對模式,要打破它,需要我們提高自我的覺知。

心理學:你害怕失敗麼?有些事不能等,人生無法重來

在陷入自我指責帶來的沮喪情緒時,要跳出來問自己:

事情失敗了,我的堅強、經驗、勇敢、抗壓性、邏輯思維、資源整合能力、甚至求助能力等等品質是否能支援我面對失敗?

我可以如何運用這些品質、這些資源幫助自己?

當我運用這些的時候,我就不是無能的人。

我們之是以害怕,是因為我們恐懼年齡,認為自己到了一定的年紀,應該做出一番事業或成就。

恐懼在每個人身上的表現方式不同,例如有些害怕失敗;有些人害怕遭到拒絕;還有的人害怕承擔責任。

事情沒有做成,不是個人失敗的标簽,而是生而為人的證據。

對許多人來說,面對和接受“我努力了也不過如此”這件事,才是最困難的。

不做事的人,永遠也不會做錯事。

做事的人,總是從犯錯開始的。

你的人生由你來定義,不按照别人給你設定的架構活着。

當你能意識到這一點,并且開始反思周圍一切事物存在的合理性時,你的自我探尋的旅程就開始了。

很多人窮其一生都在定義自己。

他們在尋找自己的路上,創造了偉大的作品,而成功隻是附加價值。

而更多的人因為沒有了解自己隐晦的情感需求,最後郁郁而終。

不了解自己的人用自己的成就來定義自己,當成就不再有意義,自我也就不複存在了。

一個沒有了自我的人,人生會迷茫而灰暗。

沒有人永遠年輕,但永遠有人年輕。

不被年齡定義,才更有活力。

我們這一生,活在太多的世俗成見裡,活在太多的信念束縛中,活在太多他人的期待和希望裡。

心理學:你害怕失敗麼?有些事不能等,人生無法重來

作家林清玄,在他小時候,父親問他,長大後想幹什麼?

他說,想要當作家。

于是爸爸又問他,作家是幹什麼的?

他說,作家就是坐下來,字寫一寫寄出去,人家就會把錢寄來。

結果被父親打了一個大巴掌。因為在父親的眼裡,這完全就是不務正業,甚至是異想天開。

後來林清玄為了生存,在宰豬場殺過豬,在碼頭做過搬運勞工,擺過地攤,在餐廳推過單車,洗碗盤,可以說他什麼髒活累活都幹過。

但他從始至終,都沒有忘記自己的夢想。

直到他三十歲以前,拿遍了所有文學大獎,成為了百萬暢銷書作家後,他終于做成了自己想要做成的事,也打破了父親的偏見。

林清玄:人生的精彩,就在轉彎的地方

每個人心中都有陽光和陰暗的一面。

重要的是我們選擇成為什麼,那才是真正的我們。

一次次不像自己,一次次做着自己。

誰能替我們定義人生呢?

隻有我們自己。

你可以隻是活着,也可以過上你熱愛的生活,活出生活中的你自己。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美麗的生命,具有無限的可能,隻要不放棄自己做一個快樂的人,你終将會達到你的世界。

心理學:你害怕失敗麼?有些事不能等,人生無法重來

作者簡介:賢弘老師

心理咨詢師、塔羅牌占蔔師、行星能量頌缽療愈師,自由碼字人,教育訓練師。

陋室傾聽人冷暖,情卷情舒皆是緣。

紅塵來去散無痕,烹煮文字療人心。

我遇見你,然後遇見我自己,命運如刀,讓我和你,一起領教。——實用心理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