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減肥人士和健身人群中,「低碳水飲食」越來越受到追捧。
近日,發表在醫學雜志《營養與健康》(Nutrition and Health)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
低碳水飲食會導緻内分泌波動,這對男性的影響更大——它降低了男性參與者的睾酮水準,進而導緻勃起功能障礙和精子數量減少。
《生命時報》(微信内搜尋“LT0385”即可關注)結合該研究采訪專家,給吃不夠碳水的男性提個醒,并支招如何健康吃碳水。
受訪專家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 張雙慶
北京協和醫院内分泌科主任醫師 伍學焱
男性低碳水,雄激素損失慘重
英國伍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27項臨床試驗結果,共納入309名、平均年齡為27歲的男性。
所有參與者被分為高碳水組和低碳水組(碳水化合物≤35%),其中低碳水組飲食中的脂肪、蛋白質和膽固醇含量更高,纖維和糖含量較低。
飲食幹預從2天到8周不等。95%的參與者在此期間進行了身體活動,運動後進行皮質醇測量。
皮質醇是一種壓力激素,高水準的皮質醇會抑制免疫系統,使人更容易感冒或感染病毒和細菌。
關于皮質醇水準的發現
短期(3周)内,低碳水飲食增加了靜息皮質醇應激激素的水準,但在長期内恢複到基線水準。
在運動後的1小時和2小時内,與高碳水組相比,低碳水組的皮質醇水準要高得多。
關于睾酮水準的發現
與高碳水組相比,低碳水組參與者的睾酮水準更低。運動後,短期飲食發現,低碳水組的睾酮水準同樣顯著降低。
要知道,睾酮水準低不僅會導緻勃起功能障礙和精子數量減少,降低生育能力;還與心髒病、糖尿病等密切相關。
為了進一步分析,研究人員又将低碳水組分為兩個亞組:一組為适量蛋白質組(
結果顯示,高蛋白質組的參與者睾酮水準降低更為明顯,降低了37%。
綜合來看,低碳水飲食對男性的睾酮水準可謂損失慘重,尤其是低碳水+高蛋白飲食組合的男性,這種風險将被放大。
“睾酮”關乎性生活和生育
睾酮是男性性腺(睾丸)分泌的一種激素,是雄激素中最重要的一種。男性一生的雄激素曲線就像翻山越嶺:
11歲左右開始往上爬;
十六七歲爬到小高峰;
20歲左右達到最高峰,在頂峰短暫停留後,開始以每年1%左右的速度下降;
30歲後,伴随體内雄激素減少,男性會出現體力下降等各種情況;
40歲後男性體内的雄激素生成量開始明顯降低;
過了50歲,男性體内的雄激素分泌量會減少20%~30%。
一旦睾酮水準不足,各種健康問題将遍及全身:
+
影響性功能
《歐洲男性老化研究》指出,早晨勃起不良、性欲低下和勃起功能障礙三個症狀與睾酮水準下降存在明顯相關性。
拉升心血管疾病風險
有研究顯示,低睾酮水準與心肌梗死、卒中、動脈粥樣硬化風險因素有關。
心血管疾病發病率跟雄激素水準呈現“U形曲線”相關,雄激素處于合理水準時發病率最低,過高或過低都會導緻心血管疾病風險升高。
降低生育力
睾酮不足,睾丸就沒動力生産精子,精子數量和品質都會下降,這些都可能導緻男性不育。
影響代謝
雄激素還能促進蛋白質合成代謝,肌肉生長需要蛋白質的合成,雄激素能促進體内代謝平衡。
每天吃夠多少碳水算達标?
不難發現,碳水化合物攝入過低,會影響到内分泌和男性的睾酮水準,而睾酮又關乎到男性的方方面面。
對普通人而言,每天需要攝入多少碳水?
目前各國營養專家所推薦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大約占一日能量需要的一半或一多半,大陸的推薦範圍是50%~65%。
也就是說,我們身體一半以上的能量都來自碳水化合物。
如果一個成年人每日需要2000千卡的能量,那麼他應當攝入250~300克左右的碳水化合物,相當于每餐吃一小碗米飯再加少量水果。
推薦還特别要求,這些碳水化合物一定要來自多種天然食物,包括粗糧、豆類、薯類、水果等,而不能頓頓是白米飯或白饅頭等單一食物。
其中,膳食纖維的攝入量為每天25~30克,添加糖每日不超過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内。
營養專家支招如何吃碳水
大陸主食種類繁多,尤其是雜糧類,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領。吃碳水前,先來看看它們的優勢。
學會優勢互補,才能更好地攝入碳水。
餐餐有谷類
一日三餐都要攝入充足的谷類食物,三餐主食可選用不同種類的谷類。
如早餐面包,午餐米飯,晚餐疙瘩湯或小米粥等。即使外出就餐,也應主食和菜肴同時端上桌,盡量避免不吃主食。
種類多樣化
薯類和雜豆類也都可以作為主食的補充。
洋芋、蕃薯、芋頭、山藥等薯類碳水化合物含量在25%左右,維生素C、膳食纖維含量較谷類高,建議每天攝入50~100克。
紅小豆、芸豆、綠豆、豌豆、鷹嘴豆等雜豆類含碳水化合物50%~60%,蛋白質20%左右,與米、面類食物一起吃,可以起到很好的蛋白質互補作用。
此外,雜豆中B族維生素含量較高,富含鈣、鐵、鉀、鎂等礦物質,建議烹饪時整粒煮食或整粒粉碎做成“餡”。
粗細巧搭配
烹饪主食時,大米可以與糙米、粗糧(燕麥、小米、荞麥、玉米等)以及雜豆搭配食用。
糙米飯、二米飯、八寶粥、玉米餅、全麥饅頭等都是實作粗細搭配的好方法。
粗細搭配可以在改善主食口感和風味的同時,增加全谷物攝入量,有助預防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等。
多蒸煮,少煎炸
制作炒飯、煎饅頭片、油餅、炸醬面時,會添加鹽、油、糖等,這樣無形中會增加主食能量和鹽的攝入,長期食用不利于血壓、血糖以及體重控制。
需要提醒的是,減肥時也應注意攝入碳水,以免機體因能量不足而消耗更多蛋白質,導緻肌肉流失。建議把一部分精白米面,替換成營養品質高的澱粉食物,如豆類和薯類,這樣可以做到減量又扛餓,而且不減營養了。▲
本期編輯:鄭榮華
等等,點個在看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