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老司機面前 車載5G技術有用還是沒用?

【EV視界原創報道】 5G,一個簡單的兩個字如今成為了當下最為流行的詞彙。比如:“某品牌推出的5G手機、某醫院做了一台5G手術、某一個地方開展5G登山直播”等等。聽起來,帶上了這個詞彙的新聞瞬間有了高大上的感覺,但真正了解這個詞彙奧義的人,也許不會太多。

在老司機面前 車載5G技術有用還是沒用?

當然,這麼流行的詞彙在汽車圈中自然少不了它的身影,5G汽車的出現,已經成為國内外未來汽車發展的主要方向。然而,在我們這些吃瓜車主的眼中看來,這項高大上的“技能”也許并沒那麼重要,可事實是這樣嗎?

在老司機面前 車載5G技術有用還是沒用?

首先,還是先了解一下什麼是5G技術。

在老司機面前 車載5G技術有用還是沒用?

自從擁有了手機開始,2G 、3G、4G的詞彙就開始深入我們的生活當中。所謂2G,是指第二代手機通信技術規格,以數字語音傳輸技術為核心。一般定義為無法直接傳送如電子郵件、軟體等資訊;隻具有通話和一些如時間日期等傳送的手機通信技術規格。白話的意思就是用2G手機隻能打電話發短信,時不時還能下載下傳個彩鈴什麼的,不過下載下傳速度隻有20kB/s。

在老司機面前 車載5G技術有用還是沒用?

而3G是指使用支援高速資料傳輸的蜂窩移動通訊技術的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線路和裝置鋪設而成的通信網絡。相比于2G最明顯的變化就是下載下傳速度提高,達到了600kB/s,基本上除了打電話發短信外,聊個微信看看網頁什麼的也不在話下,但視訊,還是會非常的卡頓的。

在老司機面前 車載5G技術有用還是沒用?

4G是集3G與WLAN于一體,并能夠快速傳輸資料、高品質、音頻、視訊和圖像等。4G能夠以100Mbps以上的速度下載下傳,基本上能夠滿足大多數使用者對于無線服務的要求。是以僅僅用幾秒的時間,就可以下載下傳一個大小為20MB的軟體,是以手機裡的應用變得更多了,這其中就有很多遊戲應用。

5G技術為我們帶來什麼?

這時也許你在想:“照着前面的說法,5G就是網速更快了呗?” 其實這句話沒毛病。在5G的加持下,5G的下載下傳速度确實更!更!更!快了!。根據一項網際網路報告,把世界上最快的4G網速(挪威,平均63Mb/s)和最快的寬帶網速(新加坡,平均189Mb/s)加在一起,也沒有5G的網速高(理論網速10000Mb/s)。

在老司機面前 車載5G技術有用還是沒用?

但下載下傳速度快并不是它唯一的優勢。

除了速度,5G還有着低延時、廣連接配接的特點。5G的空口時延可以低到1毫秒,僅相當于4G的十分之一,遠高于人體的應激反應,可以廣泛地應用于自動控制領域。并且5G每平方公裡可以有100萬的連接配接數,與4G相比使用者容量可以大大增加,除了手機終端的連接配接之外,還可以廣泛地應用于物聯網。簡單來說,4G與5G的差別就像是單向單條車道與單向10或100條車道的差別。

在老司機面前 車載5G技術有用還是沒用?

5G怎麼運用到汽車?

面對當今汽車的發展,對于車載的通訊系統的要求也随之增高了許多。在業内,汽車的“新四化”概念也就廣為流傳。所謂的"新四化",就是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電動化是指新能源技術在汽車上的應用。網聯化是指車聯網技術,包括但不限于車載娛樂系統、語音及體感互動、移動支付等。而智能化指智能駕駛、駕駛輔助以及最高階段的無人駕駛技術。最後共享化,指汽車共享和移動出行等。而在這其中,網聯化與智能化則更多地依賴高速的網絡技術,5G則成為現有實作該技術的最好選擇。

在老司機面前 車載5G技術有用還是沒用?

曾幾何時,車聯網剛興起,一台配置了大尺寸屏和一個支援4G連接配接功能的車型,就被專門命名為“4G互聯版”。但這并不能算真正的車聯網,頂多跟“買車送4G手機”一個意思。真正的車聯網,最常見的應用場景主要包含線上地圖導航、智能語音識别互動、線上娛樂等等。

車聯網的核心是C-V2X,其核心就是要把汽車和所有終端聯系起來。所謂V2X,指的是車輛與各個外部對象之間的資訊互動,包括∶車與車之間(Vehicleto Vehicle, V2V)、車與基礎設施之間(Vehicleto Infrastructure,V2I)、車與人之間(Vehicleto Pedestrian,V2P)、車與網絡之間(Vehicleto Network,V2N)的互動。當這些汽車和所有這些終端連接配接以後,不論交通情況有多複雜,都可以根據周圍終端的位置作出正确的行駛操作。

還是不明白?也許您看到下面兩張圖,或許就能看懂一些。

無V2X

有V2X

看出差別了嗎?擁有V2X的車輛可以判斷到前方路況車輛的資訊,根據前方或者對向車輛行駛動作(轉向、制動、加速等)來控制自身的行駛狀态,以達到安全的駕駛形式。另外,V2X還可以擷取前方信号燈資訊,會主動引導車速,在闖紅燈時則給出預警,更順暢也更安全地通過信号燈路段。是以簡單概括:從車輛本身角度,可以獲得更多關于車輛、道路、行人、環境的感覺資訊,來幫助自動駕駛做決策。從交通管理角度,它可以提高交通效率,減少道路擁堵。

在智能化上,5G技術更多的運用在輔助車輛的自動駕駛方面。這裡稍微提一下車輛自動駕駛的構成。

在老司機面前 車載5G技術有用還是沒用?

自動駕駛分為6個等級(Level 0-Level 5),目前我們實際行駛中最高已達到Level 3,主要是基于汽車本地端的傳感器進行資料融合進而做出決策。但這有一定局限性,因為在道路環境異常複雜的情況下,攝像頭和雷射雷達等本地傳感器受限于視距、環境等因素影響,無法做到很高的安全性。尤其是以運動物體的探測,因為不僅要探測到物體,還要判斷該物體的運動軌迹,也就是該物體下一步要到達的位置。比如當汽車以130 km/h的速度行駛時,錄影機和雷達無法安全檢測到前方超過120m的停止車輛,顯然這是非常危險的。

在老司機面前 車載5G技術有用還是沒用?

除此之外,要達到自動駕駛L5級别時,需要超高且可靠的低延時名額。當汽車高速行駛的時候,手機信号就會變得不穩定,這個時候的時延就會變得很高,可能達到100ms甚至更高。設想下,如果在高速公路上需要緊急刹車,而汽車在延時了100ms後才收到指令……按照28m/h來算,100ms就是2.8m。是以5G提供始終如一的低延時和高速率服務保障,這對安全性要求極高的無人駕駛意義重大,而當汽車行駛在網絡擁塞區域的時候,仍然可以獲得網絡通信保證。

在老司機面前 車載5G技術有用還是沒用?

綜合看出,在5G加持下的自動駕駛系統就像一個能随時掌握您前方路況态勢的“老司機”,在高精度地圖的配合下,規劃出更快捷安全的行駛路線。當然它還有更多的功能,篇幅有限,這裡就不細說了。

5G汽車有哪些?

如果前面是為了讓您了解到什麼是5G汽車,下面我們就來盤一盤現有或者即将量産落地的5G車型吧。

上汽R汽車MARVEL R

在去年開幕的2020廣州車展上,上汽R汽車旗下的第二款車型MARVEL R正式亮相,并釋出預售價22萬元起。新車搭載了R汽車自主研發的5G智能駕駛系統,配備三重感覺體系,具備高階自動駕駛能力、基礎輔助駕駛和5G V2X遙感智駕能力。

在老司機面前 車載5G技術有用還是沒用?

MARVEL R采用視覺感覺+雷達感覺+5G V2X三重感覺體系,擁有11個視覺感覺硬體(2個前視攝像頭、4個周視攝像頭、4個環視攝像頭、1個實景攝像頭),17個雷達感覺硬體(5個毫米波雷達、12個超音波雷達); 配合 Mobileye EyeQ4H晶片、華為5G巴龍5000晶片2個強大晶片提供的超強算力,為未來軟硬體的持續更新疊代留足空間。

廣汽埃安5G版AION V

2020年12月24日,一輛配備有5G和V2X子產品的AION V從廣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廠生産線量産下線,标志着全球首款量産5G車正式落地。新車配備了廣汽新能源自主研發的中國首個內建5G+C-V2X車載智能通訊系統,搭載華為新一代5G車載模組,配備巴龍5000 5G晶片,擁有高速率、低延時、廣連接配接三大絕對優勢,傳輸速度超4G百倍,時延僅為4G的1/50。

在老司機面前 車載5G技術有用還是沒用?

除此之外,Aion V還搭載了千尋位置提供的FindAUTO高精度定位服務,千尋位置基于北鬥衛星系統基礎定位資料,利用北鬥地基增強站及定位算法,通過網際網路技術進行大資料運算,埃安V在開闊的區域定位精度最高可達20CM,實作車道級定位。

蔚來ET7

根據高通官方的消息,高通技術公司與蔚來在不久之前宣布雙方将合作為蔚來首款旗艦轎車蔚來ET7帶來最新下一代數字座艙技術。2022年量産的蔚來ET7将采用第三代高通骁龍汽車數字座艙平台和高通骁龍汽車5G平台。

在老司機面前 車載5G技術有用還是沒用?

骁龍汽車5G平台是汽車行業首個宣布的車規級5G雙卡雙通平台,擁有全面且行業領先的5G連接配接能力,憑借C-V2X和高精度定位等先進特性,有力支援包括蔚來在内的汽車制造商為下一代網聯汽車開發更快、更安全的差異化車載網聯産品。

威馬W6

2021年1月19日,威馬汽車第三款全新智能純電動SUV——威馬W6正式下線。據悉,新車由威馬汽車深度聯手百度Apollo平台開發打造,是威馬旗下首款5G智能新能源汽車,搭載全球首款高通骁龍第三代智能座艙晶片,可實作L4級别的自動駕駛。

在老司機面前 車載5G技術有用還是沒用?

硬體上,威馬W6将配備高通8155晶片并且內建5G基帶,與威馬汽車自研的自動駕駛域控制器配合,并在全車部署22個傳感器,包括5個77GHz毫米波雷達、5個攝像頭以及12個超音波雷達。動力方面,該車搭載一台最大功率為160kW,峰值扭矩為225N·m的永磁同步電機。

比亞迪漢EV 5G版

比亞迪漢EV的5G技術是由華為提供技術支援,搭載了華為5G模組MH5000,該模組基于華為5G多模終端晶片巴龍5000開發,據悉,該模組能夠讓車載終端具備高速率、低延時的5G移動通信能力,還具備車路協同的 C-V2X 通信能力。

在老司機面前 車載5G技術有用還是沒用?

特别在自動駕駛方面,5G讓漢EV的DiPilot自動駕駛技術達到了“網聯版”的速度。通過最新的技術算法,其大幅提高通信速度和容量,将汽車作為一個終端,與周邊環境連接配接起來,進一步優化汽車反應速度,充分實作人車路的有效協同,用實力保障使用者行車安全。

除此之外,5G技術的運用還涉及到遠端駕駛技術。在網聯自動駕駛中,華為最早推出的一項功能就是遠端自動駕駛(TOD:Tele-operated Driving)。所謂TOD,是指駕駛員不坐在車裡,而是利用車上傳輸回來的圖像信号,通過本地的控制台,遠端駕駛車輛。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長江介紹該車的5G功能時說,“我在北京這裡,可以通過手機來遠端可視化看到我在深圳的汽車,并且可以遙控它。”不過目前該功能還在開發之中,相信不久也将運用在車輛之上。

極狐ARCFOX α T

ARCFOX αT擁有全球首個商業搭載5G技術的IMC(Intelligent Module Criterion)智能子產品标準架構,集合智能駕駛、智能互動、智能電驅動系統,基于IMC架構,ARCFOX α-T搭載華為新一代MH5000 5G晶片 T-BOX,術支撐下,ARCFOX αT将實作智慧交通的企業願景。其将以5G、ETC、雲平台、邊緣計算為核心的多網融合通信技術,打通車路協同,實作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

在老司機面前 車載5G技術有用還是沒用?

除此之外,通過5G技術的傳輸,更可通過WiFi為使用者提供850~880M左右的峰值網速,讓你在旅途中刷視訊玩遊戲更加的暢快。另外,該車V2X将發揮網聯自動駕駛的長處,輔助單車智能。比如,當我們在紅綠燈被前方車輛擋住視線的時候,ARCFOX αT則能通過連接配接紅綠燈資訊,并回報給消費者。

結語 :可以想象一下,在未來的某個時候,當你在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自駕的過程中,這輛搭載5G技術的座駕讓您在行駛過程中充分地去做自己想幹的事,就好比坐在一個移動的“網咖”之中,駕駛權則交給了車輛自己,也許早些年會有人認為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在5G或者更長遠的6G、7G的技術支撐下,這不再是一句科幻小說裡的空談。是以選擇5G汽車更多的是為我們這些老司機們帶來了一個全新的生活方式,勢必成為未來發展的主流。

不過,現階段5G網絡的普及雖然炒的沸沸揚揚,但是一些局限性問題也相應的放慢了其推廣的速度。首先,由于5G網絡屬于毫米波通信技術,是以穿透性不及4G網絡并且覆寫距離短。并且,5G基站建設前期投入大,相對4G來說,要保障使用者體驗必須建設更多的5G基站,也代表更多的硬體裝置投入成本。

在老司機面前 車載5G技術有用還是沒用?

最後,5G網絡的功耗成本占營運商網絡維護成本的20%,而5G功耗是4G的3倍,是以整體的維護成本就增加了許多。但相信随着國家的大力支援,未來的5G網絡技術将會更趨向于常态化發展。屆時,擁有5G技術的車輛或許就更成為尋常百姓家的親密夥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