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理學:一個人變成老實人的主要原因,是童年太窮、父母管得太嚴

在同一個團隊中,我們會發現不同的人表現各異。有的人口齒伶俐、自信大方,跟上司同僚打成一片,然而有的人卻習慣單打獨鬥,甯可安分守拙,也不願尋求上司同僚的幫助。

後者常常被稱為老實人,在明面上他們不會被指責做得不好,現實中卻很容易被排擠,早早遇到事業的天花闆。相比之下,前者則是快速升職加薪,事業一路順風順水。

人都是直覺動物。開朗熱情、懂得随機應變的人更容易獲得信任,默不作聲的人不會被委以重任,逐漸成了團隊的邊緣人物。

心理學:一個人變成老實人的主要原因,是童年太窮、父母管得太嚴

那人的性格差異是怎麼來的呢?有人認為主要是天生的,跟後天影響不大,其實不然。

根據心理學上的研究,人的思維和行為模式既會受到先天的影響,也會受到後天的影響。先天的影響是由父母的基因決定的,沒有人可以左右,後天的影響卻是由父母和孩子組成的原生家庭,經過十幾年的朝夕相處沉澱下來的最終展現。

正如網上流傳的一句話: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孩子不動聲色的擺渡人。

心理學:一個人變成老實人的主要原因,是童年太窮、父母管得太嚴

1.性格與家境貧富

一個人無法決定自己的童年,可是童年卻能影響人的一生。因為經濟條件的不寬裕,孩子從小就被要求“懂事”“老實”,不要給大人帶來金錢上的耗費,這意味着他們不能任由小性子提出要求,也不能惹是生非。

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是潛在的“利己主義者”,在面對選擇時更傾向從自身的角度考慮,然而老實人的很多行為不是為了自己,而是讓家裡“少花錢”“少吃虧”“不讓父母難堪”。

家境的清寒導緻一個人從小就被各種教條捆住了手腳,變得謹小慎微,一切行為都要遵循“省錢”的核心。

心理學:一個人變成老實人的主要原因,是童年太窮、父母管得太嚴

喜歡的玩具不敢開口要,衣服破了不忍心讓父母買新的,想吃零食卻違心地說不喜歡,受到同學欺負不敢回擊……

生活拮據對欲望的一次次壓制,導緻孩子習得一次次隐忍,長大後養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這種性格會長期潛伏在行為模式中:不敢對偏見說不,不敢冒險不敢創新,不敢得罪他人,盡可能避開一切麻煩。

由于可供使用的資源有限,他們長大後一個明顯的心理傾向就是“規避風險”。

心理學:一個人變成老實人的主要原因,是童年太窮、父母管得太嚴

反觀小時候家境好的人,由于有強大的後盾來承受損失和風險,他們從小敢于主動提要求、質疑權威,敢于挑戰新鮮的事物,在一次次的質疑和挑戰中變得越來越聰慧。同時每一次的風險都能輕松解決,孩子也更有底氣和自信,形成樂觀勇敢的心理回報。

今年1月有媒體報道了成都男孩羅同學,4歲遭遇車禍失去右腿,隻能靠假肢生活,如今22歲的他學習畫畫、沖浪、做了服飾穿搭模特,陽光帥氣、開朗自信,完全不像殘障人士的生活狀态。

心理學:一個人變成老實人的主要原因,是童年太窮、父母管得太嚴

這是因為,遭遇車禍後,他的父母有能力為他治療、安裝昂貴的假肢,還重新為他規劃了新的發展道路,與興趣愛好相伴終身自然無憂無慮,這些都需要不小的财富支撐。

如果換成經濟水準不太好的家庭,父母首先無法承擔高昂的醫藥費和護理費,其次,由于自己沒有足夠的實力來抵抗未知,也很難鼓勵孩子用樂觀的态度面對今後的人生。

最終的結果就是,身體的殘疾不僅沒有給羅同學造成緻命的精神打擊,還彰顯了他的堅強不屈,使他赢得了一衆網友的贊歎。

心理學:一個人變成老實人的主要原因,是童年太窮、父母管得太嚴

2.性格與父母教育

俗話說“棍棒底下出孝子”,有的父母以此為至理名言,孩子出生後就為其制定密密麻麻的規矩,上到學習成績下到生活作息,這是在框定孩子的生活學習規範,如果嚴厲過度,也是在打壓孩子的自由天性。

表面上看,被父母管得太嚴的孩子已經将一切責任風險轉移給父母,不需要面對社會的壓力,會過得輕松惬意,但事實上孩子隻是在用隐忍換取父母的長時庇護。

從小被折斷了翅膀的他們,成年後根本沒有能力去抵抗社會的毒打,如果父母此時撤回對孩子的保護傘,那他們怎麼活下去呢?

心理學:一個人變成老實人的主要原因,是童年太窮、父母管得太嚴

是以,過于嚴厲的父母往往會培養出善于隐忍、僞裝表演的孩子,他們看起來乖巧聽話、孝順又貼心,實際上内心的造反之意早已蓄勢待發。

這不是在幫助孩子适應社會,而是為孩子日後的火山爆發拼命輸入更多的熱能。

忍到極緻就是世界末日般的火山爆發,彼時父母和周圍的朋友都會感到大吃一驚,并責令其恢複正常,但其實這才是他的真實狀态。

老實人一旦翻臉,後果很嚴重。

心理學:一個人變成老實人的主要原因,是童年太窮、父母管得太嚴

北大的吳謝宇就是最好的例子。獨自養育了孩子十幾年的母親,為了讓吳謝宇成才,省吃儉用、終身不再嫁,輔導孩子的學習讓其考上北京大學,然而卻落得個被親生兒子謀殺的下場。

吳謝宇之前從未表達過對母親的不滿,那是因為自己羽翼尚未豐滿,但是在他重獲自由的那一刻,就像斷了線的風筝,不再願意忍受母親事無巨細的指令。

他用一時的沖動,表達了多年來對母親行為的反感。這是一對母子的悲劇,也應該是成千上萬對母子、父子引以為戒的反面教材。

心理學:一個人變成老實人的主要原因,是童年太窮、父母管得太嚴

3.性格與終身命運

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在古今中外都有無數個正反案例可以驗證。

性格不同于一夜暴富,并非短期可以煉成,而是需要長年累月的沉澱。不同的性格反映了個體背後差異巨大的成長閱曆,也決定了他們在面對同樣的人生挑戰時,會做出不同的選擇。

正是無數個不同選擇的互相疊加,讓我們在人生下半場,以截然不同的姿态展現前半生奮鬥出來的畫卷。

心理學:一個人變成老實人的主要原因,是童年太窮、父母管得太嚴

電視劇《我是餘歡水》就通過一個人的性格改變,完美地演繹了這個觀點。

餘歡水的前半生是一個碌碌無為的老實人,事業沒有起色、長相沒有優勢,沒有高雅的談吐,沒有深厚的家底,為了家庭的完整他低眉順眼、俯首帖耳,充滿了迎合和隐忍,可仍舊落得個妻離子散、被上司辭退的結局。

此刻無數觀衆為之扼腕歎息,同時“我們都是餘歡水”也是無數觀衆的自嘲。自嘲中帶着對現實的不滿,卻又無可奈何。

心理學:一個人變成老實人的主要原因,是童年太窮、父母管得太嚴

現實中像餘歡水這樣的老實人,很難抓住時代的機會,一輩子活在社會底層,家裡一地雞毛、工作毫無長進、愛情不溫不火,想要改變卻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在被診斷為癌症後餘歡水性格大變,性格大變給家庭與事業帶來了新的生機,徹底解放了餘歡水的天性:他花錢大手大腳,勇敢揭發老闆的違法亂紀行為,跟借錢不還的朋友撕破臉,跟詐騙犯鬥智鬥勇,還俘獲了一個年輕漂亮的小女朋友。

網友稱贊他的勇敢與正直,公司上司也願意提攜他,餘歡水突然走上了人生巅峰。

心理學:一個人變成老實人的主要原因,是童年太窮、父母管得太嚴

電視劇總是充滿了戲劇性與誇張,從餘歡水身上我們能看出導演編劇的良苦用心:生活對老實人的壓迫永遠不會停止,除非向内打破,隻有突破自身性格帶來的局限,一切才會有起色。

這也是我想說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