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愛上中國青花前,它才是外國人的心頭好。

16世紀晚期的法國巴黎,上流社會都追着一部叫《牧羊女亞司泰來》的言情劇,劇中男主Céladon(雪拉同)着一件青布長衫,每每他一登場,就惹得現場觀衆歡呼不已,不久後,Céladon所穿的青衣風靡了整個巴黎。

在愛上中國青花前,它才是外國人的心頭好。

元 龍泉窯青釉淨瓶

故宮博物院藏

恰好在這時,從遙遠的東方駛來一艘船,船上有種極其精美的青瓷,人們不知道怎樣形容如此精美的瓷器,隻能紛紛贊歎說:“那個瓷器太漂亮了,就跟Céladon的衣服顔色一樣。”後來,船上的這種青瓷,就被歐洲人稱為了Céladon,而這,便是龍泉青瓷在這片西方大陸最初的名字。

如今,“Céladon”不僅指代龍泉青瓷,在西方它幾乎是所有青色瓷器的通用稱謂。中國龍泉,成為世界青瓷的典範。

在愛上中國青花前,它才是外國人的心頭好。

明早·龍泉青釉菊紋盤

口徑25.8cm,高6cm

域鑒嚴選優品拍14048元成交

龍泉窯的燒造有着悠久的曆史,在五大名窯當道的宋代也毫不輸勢,甚至開辟了極其廣闊的海外市場,但是為何在實作全球貿易後,龍泉窯會在随後的千百年裡逐漸落寞,徒留景德鎮窯在明清獨綻光彩呢?我們今天就來探究探究。

龍泉窯之“凡人修仙記”

如果要用一句話總結龍泉窯光輝的前半生,那得是“野路子發家,熬過大哥,成功建立起全球超級大門派。”而要說龍泉窯的發展,我們也可以大緻分為三個階段。

在愛上中國青花前,它才是外國人的心頭好。

元 龍泉窯印龍紋青釉盤

第一階段:山寨偷師。這個時期龍泉窯剛剛起來,市場不怎麼能把握住,技術上也不成熟,但想要産品賣得好不難,跟隔壁老大哥越窯取取經,模仿copy一下,還是能賺到錢。是以這時候的龍泉窯與越窯非常相似,以淡青釉瓷器為主,多用“劃花”手法,支燒工藝采用墊圈泥點支燒。

在愛上中國青花前,它才是外國人的心頭好。

五代 越窯青釉菱花口盤

第二階段:自成一派。進入南宋後,龍泉窯一面生産适應大衆需要的青瓷,一面開始燒制官家需要的乳濁青釉瓷器,最終窯異軍突起,燒造出了擁有自己獨特風格的厚釉産品,迅速占領了青瓷市場。

在愛上中國青花前,它才是外國人的心頭好。

宋龍泉窯青釉琮式瓶

台北故宮藏

第三階段:全球貿易。宋元時期,是龍泉窯對外出口的黃金時代。考古發現,在南宋前期沉沒于西沙群島海域的華光礁1号沉船上,有大量的龍泉窯青瓷。

在愛上中國青花前,它才是外國人的心頭好。

華光礁1号沉船出水龍泉窯青釉刻花碗

在愛上中國青花前,它才是外國人的心頭好。

華光礁1号沉船出水龍泉窯青釉菱口刻花折沿盤

而到了元代,這個中國疆域擴充到最大、對外貿易線最為繁忙的朝代,龍泉窯根據市場轉變器物風格,生産上不斷創新,燒造出融合中國傳統文化、伊斯蘭文化、蒙元文化等的青瓷,在其裝飾技法方面除了傳統劃花,更常采用模印、貼塑、镂雕、露胎堆貼等工藝手段,造型也從宋代的纖巧秀麗、簡約典雅的轉向壯美渾厚、繁複華麗。

在愛上中國青花前,它才是外國人的心頭好。

左:南宋龍泉窯青釉鳳耳瓶,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右:元龍泉青釉貼“逐珠雲龍”圖雙魚龍耳瓶

就這樣,在很多宋代稱霸一方的窯口開始逐漸走向落寞時,龍泉窯成功突圍,成了不多能與景德鎮窯較量的窯口巨頭。

在愛上中國青花前,它才是外國人的心頭好。

海外發現龍泉青瓷遺址分布圖

龍泉窯之“棋逢敵手,終落下風”

明代是中國瓷器史上的一個關鍵節點,在這個朝代,前期各窯廠百花齊放,後期景德鎮成為皇家禦窯,開始了明清兩代的一枝獨秀局面。曾稱霸天下的龍泉窯在明代敗給景德鎮,其實不冤。

在愛上中國青花前,它才是外國人的心頭好。

元代龍泉窯印龍紋青釉盤

南宋時期,在南方的窯口巨頭除了龍泉窯,還值得一說的就是景德鎮窯。景德鎮在五代時期是靠白釉瓷發家,到了宋代,它創新出了一種白中泛青,猶如清澈湖水一樣的青白釉瓷器,人見人愛,就迅速打通市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這與龍泉窯等其他各大窯口走的還是挺相像的,都是素雅風。

在愛上中國青花前,它才是外國人的心頭好。

景德鎮窯青白釉刻花梅瓶

到了元朝,宋代大部分主流窯口開始衰弱甚至消亡的時候,龍泉窯和景德鎮窯這兩個幸運兒存活了。和龍泉窯相同的是,當時景德鎮窯也被外來文化沖擊,而進行了轉變。但與龍泉窯緊緊扣着青瓷不同,景德鎮窯擺脫對青白釉的依賴,開始兩級分化,一方面變得更白,生産出符合元人審美的卵白釉;另一面博采衆長,出現了很多新的品種,比如元青花、單色釉、釉裡紅等,甚至彩瓷也開始出現。

在愛上中國青花前,它才是外國人的心頭好。

元青花纏枝牡丹帶蓋梅瓶 伊朗國家博物館館藏

在愛上中國青花前,它才是外國人的心頭好。

明洪武 景德鎮出土瓷器

而此時的龍泉窯,它隻做一些紋飾來迎合市場需求的變化,比如飛青瓷類的點彩、龍泉露胎器等,在這花樣上可玩不過景德鎮,自然也慢慢失去國内與海外的市場。

在愛上中國青花前,它才是外國人的心頭好。

元龍泉窯點褐彩玉壺春瓶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

但龍泉窯之是以不能像景德鎮那樣及時迎合市場來生産,也可能是被胎土給拘泥了,畢竟相比景德鎮優質的瓷土礦,龍泉窯的胎土可塑性是比較低的,在使用上還需加上紫金土來提高強度,也不可能燒制出景德鎮那樣能結合萬物的優質白胎。

在愛上中國青花前,它才是外國人的心頭好。

明龍泉窯青釉刻花石榴式尊

其實放大來說,與其說是工藝技術原因,使得龍泉窯最終在這場競賽中以失敗離場,不如說是宋代以來素雅清逸美學,在蒙元等外來文化影響下逐漸成為審美過去式,進而被大多數人所抛棄。

當然,審美是多元的,尤其是在今天,不管是宋之清雅,還是清之绮麗,都能被許多藏家認識到,今天的龍泉窯,也在時人的眼目中綻放着不一般的光彩。

在愛上中國青花前,它才是外國人的心頭好。

明天啟 龍泉爐故宮博物院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