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歐美人愛上中國床

歐美人愛上中國床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今天是3月21日,世界睡眠日,我們想講一個中國智能床的故事。

1998年,45歲的唐國海懷着極大的遺憾和不甘告别了他的造車之旅。執着于“制造夢”的他轉而投向其他領域,在2005年成立了中國第一家智能電動床公司麒盛科技。想做“中國造車第一人”的唐國海,陰差陽錯做了“中國電動床之父”。

收入主要來源于海外市場的麒盛,雖然在2019年成功登入上交所,但在國内的知名度并不高。直到2021年,麒盛成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殘奧會官方智能床供應商,在北京冬奧會期間,為冬奧村提供了6000多張智能床及17個公共智能睡眠休息艙。

運動員自發下場“帶貨”讓智能床一夜蹿紅。美國雪橇運動員薩默·布裡徹在社交媒體上釋出視訊,大加贊揚冬奧智能床,稱其智能得難以置信。另一位美國單闆滑雪運動員泰莎·莫德因為喜歡冬奧村智能床,運動會結束回到家後就從網上下單了同款。

冬奧會前後,“智能床”關鍵詞的百度搜尋指數翻了5倍,資訊指數從幾乎是0一度飙升到近47萬。冬奧期間,京東智能床品類成交額同比增長達到230%。

唐國海其人、麒盛科技這家公司、智能床這個産業走進人們的視野,僅是一個冬奧熱搜的時間。

從造車到造床

1953年,唐國海出生在浙江嘉興。國中畢業後,他在知識青年下鄉的大潮中到農村鍛煉了兩年。“當時農村裡幹農活很辛苦,沒有任何機械,連手扶拖拉機都沒有,物質非常匮乏。我就覺得,應該靠技術來創造财富。”唐國海說。

為此他自學了機械制圖、設計、制造等方面的知識,并先後在多個國企和社辦工廠打工,做的都是機械發明和制造相關工作。改革開放後下海經商潮起,唐國海也在1987年以村辦企業的名義創辦了嘉興汽車模具廠。

嘉興汽車模具廠與中國二汽集團合作,參與了一款卡車駕駛室的研發。“整個駕駛室的沖壓件模具就是我們完成的。”唐國海告訴億歐,那是自己的第一桶金,一年半的時間賺了1500萬元。

在嘗到卡車駕駛室研發的甜頭後,唐國海有了更大的夢想:要生産家用轎車。1992年,嘉興汽車模具廠的第一輛微型轎車正式下線,并通過了天津國家技術檢測中心的條件測試。據資料記載,這應該是國内民營企業最早生産的汽車。

但産品沒有量産。因為嘉興汽車模具廠的産品沒有進入國家目錄,相當于沒有“準生證”。之後的6年裡,公司都在為此奔波。在“準生證”遙遙無期的情況下,入不敷出的唐國海在1998年底徹底退出了汽車業。

世界仿佛跟他開了一個玩笑。不過,即便造車夢破碎了,生活還要繼續。

彼時,以鋼為基礎材料的彈力沙發床正時興,那個年代的人們都在追求“讓沙發躺起來”,唐國海順勢轉戰到沙發行業。做沙發床的材料和汽車一樣都是鋼制品,彈簧設計也有機械原理,之前的那些造車技術能用得上,此前跟随唐國海造車的技術團隊,也随着他一起轉了方向。

在沙發床耕耘了幾年,唐國海又冒出一個新的想法:既然沙發可以自動調節高低,那麼床是不是也可以?一次偶然的機會,唐國海發現歐美早就有了這種床,而且賣得還不錯。

在歐美,智能床是個好生意。

中國人喜歡睡硬床,因為中國人普遍腰長、腿部較短,腰部貼在床上要有足夠的支撐,不然腰部下陷導緻腰酸背痛。但歐美人愛睡軟床,因為外國人多數腿長、腰短,睡硬床就會腰部懸空,是以他們買床主要看床墊是否貼合身體曲線。

是以,以床墊為基礎的氣墊革命發生在歐美市場,氣墊床可以調節床的角度和弧度,在此基礎上又有了能自動調節的智能床。1987年,美國公司Sleep Number創立,公司定位為“提供睡眠解決方案和服務商”。1998年,Sleep Number成功上市,成為美國智能床獨角獸。

看到這一市場機會的唐國海,在2005年和幾位朋友創辦了一家智能電動床公司——麒盛科技,這也是中國最早一批專注做智能床的公司。

受消費習慣和市場使用規模影響,麒盛一開始的目标就是将中國的智能床賣向海外。根據2019年麒盛上市時送出的招股書,公司客戶主要為美國企業SSB、TSI和和COSTCO,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占比70%以上,這為麒盛每年帶來近20億元的營收。

國際睡眠産品協會報告顯示,2020年全美固定床的銷量為1832萬張,其中智能電動床的銷量為313萬張,占比14.08%。目前,美國智能床市場安裝率以30%的速度增長。尤其在疫情影響下,智能床産品的普及率正進一步上升。

經過十幾年的努力,麒盛已經成為全球智能床三巨頭之一。2018年,麒盛生産的智能床在全球銷量首次突破100萬張,2021年已經占據美國市場1/3的市場佔有率,連續十年美國銷量第一。目前,麒盛科技智能床和智能電動床産品全球累積銷量已超800萬張。

不止是床

在歐美風靡的智能床,在中國卻沒有那麼香。

财通證券研報顯示,大陸僅有2%的消費者了解并使用過智能電動床;28%的消費者表示聽說過但未見過;超過6成的消費者表示從未聽說過。

2022北京冬奧會智能床供應商資料也顯示,中國每年150多萬張的智能電動床銷量中,有100多萬張銷往美國市場,國内市場不足10萬張,與國外差别巨大。

這并不是因為睡慣了硬床的中國人不接受軟床,國内智能床市場小的主要原因出在價格上。

京東資料顯示,傳統的非智能床售價大概在3000-5000元之間,而麒盛冬奧同款智能床品牌舒福德的官網售價為8800元/張,其旗下另一品牌芝華仕智能床的到手價為7299元。這個價格即便放在現在的消費水準中也顯得略高昂。

歐美人愛上中國床

圖檔來源:京東

是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智能床在中國市場做得非常辛苦。多數投資人也認為造床這件事看起來太過“傳統”,并不具備豐富的想象力。

直到5G和AI技術應用到整個家居行業,這才給行業帶來技術革命和資本熱流。

這兩年傳統家電家居公司、網際網路科技公司都“乘勢而上”,宣布要做全屋智能和智能家居,智能床自然也是其中的一個構件。華為、海爾、小米,在全屋智能概念上battle不停;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及夢百合,也不斷在智能家居及智能床産品上推陳出新。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以來中國的智能電動床市場規模在不斷擴大,在2020年達到24.4億元,預計2022年将達到27.3億元。

歐美人愛上中國床

如特斯拉造的不是“車”,蘋果産的不是“手機”,智能床造的也不是“床”。

根據需要自由升降,僅僅是智能床的基本功能之一。通過遙控器,使用者可以輕松調整床頭、床位的高度。

冬奧智能床還支援“零重力模式”。所謂零重力模式,指的是接近于宇航員在太空中的姿态,可以通過遙控器将頭部位置擡升15度,腳部擡升35度,讓心髒與膝蓋處于同一水準線,有效分散身體壓力,幫助運動員進行睡前放松,以更好的狀态迎接比賽。

智能床的智能不僅在于具有自由升降等功能,其主要的核心技術展現在輔助睡眠和檢測睡眠健康上。通過手機App操作,可以監測使用者的身體資料,幫助使用者實時檢視睡眠和身體健康狀況,為身體機能提供參考名額。

這為智能床在更多産業的應用開辟了空間。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遭受睡眠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睡眠研究會資料顯示,全球睡眠障礙率達27%,中國成年人失眠發生率高達38.2%,超3億中國人有睡眠障礙。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大陸睡眠經濟的市場規模超過了4000億元,2030年有望突破1萬億元。

在多項技術的加持下,智能床目前可以讓體驗者有效分散身體壓力,幫助其進行睡前放松;還具有角度調節、打鼾幹預、語音聲控、睡眠報告、呼吸和心率變異檢測等健康檢測功能。

“智能床真的能輔助睡眠,還具備心率檢測等多項功能的話,我會選擇購買。”一位消費者告訴億歐。

搭載睡眠和大健康經濟,智能床可能就不是一張簡簡單單的床了。

中國“睡谷”

睡眠經濟前途不可限量,憑借冬奧智能床出圈的嘉興也瞄準了這個萬億級的市場。

“美國有個‘矽谷’,中國能不能做個‘睡谷’?”兩年前,唐國海萌發了這樣一個想法,并向嘉興秀洲區政府提議,可以在當地發展睡眠産業經濟。最後嘉興秀洲區政府決議,在本地企業的協同下做中國“睡谷”。

在2021年9月于嘉興舉辦的“網際網路+健康中國”大會上,嘉興秀洲區表示要重點規劃并打造“中國睡谷”,目标到“十四五”末,嘉興“中國睡谷”相關産業規模目标要達到1000億元。

何為“中國睡谷”?就是要圍繞“睡眠大健康”産業,建構“科技、智造、生态”的睡眠大健康産業鍊。根據規劃,睡眠經濟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床)、睡眠醫療器械和智能可穿戴裝置等智能制造産業。

嘉興要做“中國睡谷”,出于以下兩方面考量。

從市場規模來看,全球有20億人口有睡眠障礙,睡眠市場有很大潛力。公開資料顯示,60%的運動愛好者願意為改善睡眠環境埋單,比如更換床墊、定制睡眠方案等,并且他們願意花費上千元。

從産業基礎看,嘉興有家居企業聚集。秀洲區王江泾鎮健康智能家居産業園集聚了麒盛科技、顧家家居等各類智能家居生産配套企業30餘家。這些和睡眠以及智能家居相關的企業成為嘉興發展睡眠經濟的産業基礎。

可“睡谷”沒那麼好當。在智能床賽道上,中國企業想要在國際市場上确立自己的地位,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首先,目前這個行業很新,明确的标準還沒形成。雖然相關部門和有關企業已經在起草協定,不過智能床行業的生産标準和資質還未明确下來。

其次,智能床價格通常是普通家居品牌的兩倍,消費者會擔心價格和産品的成本效益問題,也不清楚消費者到底可以享受哪些合法權益。

第三,目前智能床市場缺乏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品牌,聲名鵲起後市場難免優劣并存。一家智能床企業表示,智能床以前市場程度認可低,原因也在于智能床企業很少主動在市場建立品牌形象。

最後,智能床已經不是簡簡單單在賣床,背後是整個智能軟體和服務體系的支援。

産業鍊上遊包括電器部件、鋼材、皮革等原材料,電器部件主要為線性驅動、主要盒和遙控器;中遊為智能電動床生産環節;下遊為線上、線下銷售環節。生産環節的電子化以及智能化屬性極高,目前國内智能床企業的智能化和資料化還有一段路要走。

在一個“所見即所得”的新消費時代,市場已經不再是“商家定義産品”,而是消費者反向定制産品。正如唐國海所說:“以前創業,想的就是把産品做好,能賣産品;現在是萬物智能時代,産品賣出去了才隻是開始,真正賣的是系統和服務體驗。”

諸如智能床的新興産業,需要的是一整套産品軟體和多元度銷售服務體系。屆時,“中國智造”才真正開始。

參考資料:

1、《解密智能床獨角獸Sleep Number百億市值背後發展史》,新浪家居

2、《又一個神秘品類爆火:冬奧後銷量增300%》,鉛筆道

3、《讓床“說話”,護航百姓睡眠和身體健康》,錢江晚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