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髋關節專業醫生接受髋關節鏡手術

#健康夜話#

經曆了髋關節鏡手術的黃洪傑醫生回歸手術室的第一台手術,也是一台髋關節鏡手術。術前,他對患者說:“相信我,你會比我恢複得更快!”

當髋關節專業醫生接受髋關節鏡手術

01

2021年5月的一天,作為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科髋關節專業組的醫生,黃洪傑找到老師徐雁教授,商讨一個髋關節撞擊綜合征病例的手術方案,患者就是他本人。

2007年開始,黃洪傑每次踢完球都會感到右側髋關節鈍痛,主要在髋後方及臀部區域,休息後,疼痛感很快消失。後來,随着程度的加重和持續時間的延長,他逐漸放棄了心愛的足球運動。2012年,他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部,攻讀運動醫學博士學位。2015年,他博士畢業後,留在北醫三院運動醫學科髋關節組工作。

正是在北醫三院的學習、工作,讓黃洪傑知道自己得了雙側髋關節撞擊綜合征。和大多數患者的想法一樣,他以為不活動、不負重,就不會撞擊,病情就不會發展。于是,他采取保守治療的方式,每年複查,病情控制得還不錯。2018年,由于臨床工作任務繁重,黃洪傑的髋關節症狀愈發明顯,他被迫告别了所有的負重運動。由于疼痛,他刻意避免右側負重,卻導緻右側髋關節後外側及臀部肌肉萎縮,繼而導緻疼痛加重,形成惡性循環……

02

當髋關節專業醫生接受髋關節鏡手術

髋關節撞擊綜合征是青壯年人群髋關節疼痛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但由于對其認識的不足,很多患者被漏診或誤診,而髋關節鏡手術是目前治療這類疾病最有效的方式。黃洪傑用親身經曆證明,放棄運動并不能延緩病情的發展,他終于下定決心,接受髋關節鏡手術。

2021年8月24日,黃洪傑在自己的科室,接受了自己老師徐雁教授給自己做的髋關節鏡手術。手術很順利,術後在護理團隊和康複團隊的支援下,黃洪傑為自己制訂了快速康複計劃,術後3周,重返門診,術後8周,重返手術台。

03

康複後的黃洪傑開始從醫生和患者的雙重角色思考問題。回想起自己出門診時,曾大聲教育患者:“這麼簡單的動作都做不好嗎?”黃洪傑深感懊悔。術後4周内,他都是跛行,正常的走路對他來說都非常困難。

近10年,髋關節鏡領域發展迅速,手術效果明顯。黃洪傑說,髋關節疾病的診斷、治療、手術及術後康複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需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手術及康複的艱辛、巨大的心理壓力,讓我親身感受到患者的不容易。作為醫生,我們需要為患者明确疾病的診斷,完善手術操作,制訂詳細的術後康複方案,更好地為患者解除病痛。”黃洪傑說,“作為一名專業醫生,我比誰都了解自己的手術和康複過程,但在這個時候,我仍希望身邊的人說一句安慰、鼓勵的話,更何況是普通患者。”

現在與患者的交流過程中,黃洪傑會更加耐心地傾聽他們的訴求,運用專業知識,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曆,為患者解疑釋惑。這種溝通是坦誠的,更是有效的,還能增加患者對醫生的信任。

這段難得的經曆也使黃洪傑的醫學觀發生了轉變,不能隻注重手術技術的提高,還要權衡不同治療方式的利弊,更加注重患者的感受。他将術後康複過程的點點滴滴以科普的形式在網上與患者交流,在消除患者對疾病恐懼的同時,也收獲了來自患者的鼓勵和認可。

來源:《健康報》人文視線

文:仰東萍

策劃:譚嘉 餘運西

主播:栾兆琳

編輯:栾兆琳 張昊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