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本草介
“裸體”二字意味着什麼?
文學界認為其是不雅的象征,于是将它層層分解,進行風花雪月的包裝,雅緻而優美。
影視界同樣将其視為登不上大雅之堂的藝術,于是他們将藝術畫野分疆,分而治之。
社會上就更不用說了,傷風敗俗、污穢不堪、世風日下、誤人子弟,仿佛一切貶義詞被用在上面都不算過分。
被賦予了消極意義的“它”如同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不論老少,橫貫古今。
而現代西方繪畫藝術的發展,似乎拯救了岌岌可危的“它”。
西方油畫
繪畫界中,森本草介是一位特殊的畫家。
衆所周知,藝術家總是有些不明是以的小癖好,源自他們對待藝術挑剔至極的潔癖,而縱觀古今各界,畫家的潔癖,是最重的。
可像森本草介這樣,終生專注一個模特的畫家,還是少見。
他是一位現實主義畫家,生于日本。
在他遇到這位滿意的模特之前,他從不曾畫過人體,當他的筆為她而落後,便再也沒有為其他人做過畫。
聽起來是個浪漫的故事,但是折射出的,卻是他為藝術癡狂的一生。
1937年,森本草介出生于北韓,彼時全世界戰火四起,卻沒有阻礙他的藝術夢。
森本草介筆下的女模特
6歲那年,父親将他帶回了日本。
森本草介的父親叫森本仁平,同樣是一位畫家。
與天下所有父母一樣,他将家族傳承的希望放在長子身上,令人欣慰的是,森本草介有着超出常人的藝術天分。
更幸運的是,他沒有對家人地培養産生必定要背道而馳的少年叛逆期,相反,他比一般人,要更加熱愛繪畫這個職業。
而在上世紀的日本,各類繪畫風格層出不窮,日本固有的藝術模式在西方風格如海水倒灌般地輸入下,七零八落。
印象派繪畫
曾經被視作民族傳承瑰寶的繪畫風格在新式思潮的沖擊下扭曲而多變,彼時,人人都想咬口新風格的大餅,借以彰顯自己已經走向全球化的摩登才華。
而在傳統中出生、新潮下成長的森本草介卻走了截然不同的一條道路——現實主義畫派。
說到這個選擇,我們便不得不提及西方引以為豪的一些藝術作品了。
“藝術”是什麼,有句被頂上熱贊的評論一語道破真相:
正常人看不懂的,才是藝術。
藝術家都看不懂的,更是瑰寶。
畢加索獨特的繪畫風格
當然,真相究竟如何,幾十上百年來終究還是沒有一個可被寫入教材的概念,于是千人千面,萬人萬相,美麗的、醜陋的、養眼的、辣眼的,發展到近代,“奇葩的”卻占據了主流。
當然,我們并非批判所有畫家,開創時代的每一位領頭者都值得被尊敬。
我們批判的,是随之而來的——某些企圖打着藝術的名号卻做的是嘩衆取寵之事。
更重要的是,随着這種事機率的上升,通過投機取巧成功的人,竟然不少。
既然眼花缭亂的色彩大亂炖都能成為主流,紮紮實實畫畫的人,何必守着不見天日的畫室度過餘生呢。
名家作品
俗話說得好:搏一搏,單車變摩托;賭一賭,摩托變吉普。
是以,可想而知,現實主義畫派在繪畫界,并不算吃香。
尤其在近代,電子成像技術愈發迅猛地發展,讓寫實在很長一段時間内成為了雞肋一般的存在。
森本草介的選擇,即便在如今看來,也是不可了解的。
但是這位畫家顯然在一條看不見未來的路上越走越遠,堅持着他的夢想、他的創作。
而更令人驚訝的故事還在後面。
現實主義畫家的第一課要學什麼?
寫實。
靜物
靜物寫實、風景寫實、人物寫實,即便不從事這個行業,這也是衆所周知的常識。
可森本草介的選擇又令人大吃一驚。
他拒絕了人體的頻繁繪畫,在其早期畫作中,占據篇幅達99%的,是靜物。
很顯然,這位畫家小時候沒有用上的“離經叛道”在長大後逐漸顯露。
而他拒絕的理由也很純粹。
模特不夠美。
彼時,人人都不了解他說的“不夠美”是什麼意思。
人物寫實,重在“寫實”,人物隻能算作次要,可很明顯,他對“人”的要求,更為苛刻。
森本草介畫的靜物局部
他其實是一位相當有天分的畫家,21歲便就讀東京藝術大學繪畫科,24歲便前往東京藝術大學做助教,期間拿獎無數,本人名号更是在寫實畫界聲名鵲起。
可他卻随時面臨一個難題。
那個時期的世界藝術出現百花齊放、百家争鳴的盛況,卻也暴露出許多不足。
例如,教育資源的分類混亂、理論資源的丢棄缺失,以及森本草介所處的現實畫派屈居于印象派、抽象派之下的不利情況。
本來能獲得的資源就有限,再加上森本草介本人并不熱衷于人體繪畫,這時候的他,完全在走一條充滿迷霧的小路上。
森本草介的靜物局部
若當真就這樣走下去,也沒什麼不好的。
他同樣可以憑借自己超然的資曆在日本的繪畫圈混的風生水起,反正他才華在身,又何懼時代的發展呢。
可這樣,他同樣也失去了打開藝術大門的鑰匙。
這樣的人,即便是在繪畫界,也有可能會被視作庸碌無為的象征,對畫家來說,不前進,就象征着倒退。
面對這些,他隻是默默收拾起了行囊。
20世紀70年代,期望獲得突破的他前往了法國,那個被世人譽為浪漫之國的地方,曾誕生出了無數經典的現實主義畫作。
蒙娜麗莎局部 意大利畫家達·芬奇所畫,現被收藏在法國盧浮宮内
在那裡,森本草介的繪畫技藝得到了提升,最重要的,是其風格接受并承載了屬于法國畫家以及法式繪畫的精髓。
日後,森本草介曾被人稱為“東方安格爾”,這顯然是對他此次法國之行最大的贊譽。
回到了日本的森本草介完成了自己的突破,卻沒有打破世人對寫實技藝的隔閡,在一年年的等待中,他遇到了一個女人。
那年他42歲,對一個男人來說,正是當打之年,而對他來說,二十年的固執己見,讓他失去了聲名鵲起最好的時機。
幸好,還不晚。
他曾直言自己隻專注“美的事物”,40幾年的時間,他終于找到了自己最合适的模特。
森本草介畫下的女模特
她的名字被湮滅在無數幅美好、熱烈卻各有名号的畫作中,有人說她是日本人,有人說她的名字像中國人,追根溯源,還煞有其事地為她杜撰了相映成趣的故事。
資訊雜亂不堪,唯一值得信任的,便隻有那一幅幅畫作了。
在無數駁雜的故事中,唯一被所有人公認的,就是她确實是一位美人,即便是各種角度和姿勢也無法掩蓋她的美。
屬于東方女性的,嬌小纖細的骨相,美豔精緻的面容,杏眼上挑,櫻唇微勾,即便在笑,也是一副不染世俗的清冷之感,明明是甜美的長相,卻生生散發出一絲厭世之感。
森本草介對美的追求幾近苛刻,卻讓這個女子成為了他一生的模特,可想而知她的美麗。
這也是很多人都羨慕不及的身份。
他确實履行了自己所說的“隻畫美的事物”。
是以,即便不知道幕後故事,在其畫作中,也能窺見他對模特的要求,何其嚴格。
珠寶首飾、服裝配飾、鞋帽妝容、姿勢神情,都經過了精心的執導和要求。
傳統服飾、西式衣裙、珍珠寶石、場景構造,成品畫作美的令人窒息,甚至有人懷疑,森本草介筆下的畫作,要比真實情景美上萬倍。
事實上,他的畫作之所有會給人以溫馨美好勝過現實的感覺,來源于他獨有的調色風格。
雖然被無數人稱贊為“東方安格爾”,但是很明顯,與安格爾泾渭分明的構圖以及色彩豔麗的上色不同,他追求的,是更為柔和美好的氛圍畫作。
就像給美顔完成的照片打了一層淺棕色的柔光。
包括其創作了大量裸露風格的畫作,也沒有逃出這個色調。
如何将一張裸體畫作诠釋得溫馨而美好呢?
這對無數畫家都是一個無法解決的難題,裸體繪畫剛剛興起之時,也曾被視作污穢和欲望的象征。
但是随着時代的發展,這種藝術形式也逐漸走到了普羅大衆眼中。
可畢竟,其特殊的風格限制了它轉型的好時機,于是,很長一段時間内,寫實派畫家還是無法将其歸類為傳統藝術的範疇。
而對森本草介來說,這似乎不是什麼不可解決的難題。
安格爾畫作局部
雖然,他接觸寫實繪畫的時機很早,但是真正開始産出人物寫實畫作是在其40歲之後。
而在之前的藝術生涯中,他已然形成了自己的繪畫風格,無論技藝還是調色都駕輕就熟,再加上他對于“美”的追求,就讓他在此類繪畫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屬于森本草介獨有的風格。
除了延續自己為畫作“打柔光”的傳統外,他還用了大量外界元素勾勒圖畫——淺淡卻極有存在感的擺設,趨近極緻的豔色布料以及折射光線的收視、家具以及閃着華麗光滿的絲綢。
森本草介畫作局部
而後便是模特美麗的面容和曼妙的身姿。
與傳統繪畫大膽鮮豔的配色、美豔開放的模特不同,森本草介的裸體繪畫中,最顯眼的,反而是“含蓄”。
不論是充滿東方意味的傳統服飾的遮擋,還是模特神色間似有若無的羞澀,無一不讓人深深着迷。
有的人甚至忘記了,這是一幅畫。
這是屬于寫實畫作的魅力,也是屬于森本草介幾十年來不間斷追求真實美好所帶來的回報。
而更為知名的,則是他數十年如一日的相同模特對象。
森本草介畫下女模特
在畫家眼中的世界無疑是缤紛多彩的,是以才需要時時尋找靈感,不可偏安一隅。
一輩子隻畫一個人所産生的的枯燥,不吝于達芬奇畫雞蛋還要保持興趣的難度。
有人說,在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合作中,二人感情精進,締結良緣,森本草介一生隻畫一人的深情,隻屬于他的妻子。
事情真假暫且不論,一生隻鐘情于一人的概念有多大?何況他還是個藝術家。
森本草介流傳于世的作品不多,但是各個都屬精品,最令人驚奇的一點,便是畫中女子的容貌和形态,與初時一般無二。
時光荏苒,人的生老病死、天人五衰皆是不可回旋的變化,畫中女子永遠美麗,可作為模特的女孩當然不可能永遠年輕。
除了對美麗的追求,還有什麼是值得這位畫家沉浸的嗎?
我們不得不承認,森本草介的成功,與日本社會存在很大關系。
在其全部畫作中,最受歡迎的無疑是人物寫實類繪畫了。
日本繪畫産業發達毋庸置疑,能在其中闖出名頭的畫家無一不是行業佼佼者,群眾對繪畫藝術的追逐即便在世界,也能排得上前列。
人們對其畫作的追求,又何嘗不是對畫中女性美貌的迷戀。
他用手中的畫筆,為人們創作了一個美好的世界,一個美麗的女子。
在日本的現實主義畫派中,森本草介的名頭無疑是響亮的,即便在如今,他的繪畫作品也被無數人冠以“溫暖”的名頭。
與日本獨特的動漫喜愛者相映成趣的,是無數男性對二次元創作的狂熱追求,在這個方面,與大多數國家女強男弱的現狀截然不同。
在某種程度上,森本草介的現實主義畫作被推上日本最高的神壇,一衆男性粉絲功不可沒。
當然,森本草介的粉絲中,也不乏大批的女性,她們同樣欣賞其溫暖美好的畫作。
可惜,創新沒有盡頭,創作卻有極限。
美術館
2015年,78歲的森本草介去世,一位現實主義畫派畫家的消亡,是整個藝術界的損失。
而另一個方面,他的畫作,也更為珍貴了。
他剩下的畫主要被珍藏在了日本千葉縣千葉市的美術館中,不定期開放,受人觀摩。
因其在繪畫上出類拔萃的成績以及藝術界崇高的地位,很多人都願意心甘情願抽出寶貴的時間去專門參加他的畫展。并在社交平台大加贊歎:
“以前,在東京舉辦的‘森本草介展’上,我知道了繪畫。”
“我去了美術館,看到了日本寫實繪畫代表人物森本草介的收藏,對連一根一根頭發都刻畫的如此精密的女性形象感到驚愕!”
“在美術館看到了森本草介先生的畫,對他的畫一見鐘情,去了一趟地名完全陌生的美術館。”
在這個越發浮華的時代,真正的藝術作品值得懷念,更值得被支援。
很多人對森本草介的畫情有獨鐘,卻對這個人少有了解。
甚至一些地方,找到屬于這位畫家的隻字片語,都是一件艱難的事,問及“森本草介”,偶爾會有人淡淡回應一句:
“哦,他啊,一個安靜畫畫的真畫家。”
這是對他最好的評價了吧。
森本草介活在了過往的色彩缤紛中,畫家活在了人們的心中,而那位美麗的女子,則永遠留在了現實,眉眼如舊,淺笑盼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