闆球,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都是一項再陌生不過的運動了,大家可能聽過棒球、壘球,但是想必對闆球都極少耳聞。

就是這樣一項在國内大多數人都不了解的運動,在我們的鄰國印度卻是國民度極高的體育項目。幾年前的統計,當時印度12億的人口中有7億多人一年至少打4次闆球,85%的人會關注闆球賽事。闆球運動,準确地來說是印度的一種宗教,是在印度的每一個角落,孩子們都在玩的一種運動。2010年美國媒體就有這樣的報道,印度闆球超級聯賽IPL的品牌價值甚至超過了奧運會和足球世界杯,堪比NFL、NBA,《福布斯》雜志更是将IPL列為全球最熱門的體育聯賽。
即将于3月18日上映的電影《印度女孩》,講述的就是貧民女孩寇茜與闆球的故事。來自農民家庭的女孩蔻茜,因受父親的影響從小熱愛闆球,但在女性社會地位低下的印度,闆球向來被認為是隻屬于男人的運動,這也讓女孩追逐闆球的夢想一開始就受到層層阻礙。父親在看到女孩對闆球的堅持和在訓練中展現的天賦,毅然決定要竭盡全力支援女兒走上更大的舞台,随着訓練水準不斷地提高,寇茜終于獲得參加國際比賽的資格,肩負着父親與全國人民的期許,女孩又能否戰勝實力強勁的對手取得勝利?”
這樣一個不平凡的故事,讓我想起了幾年前曾在國内收割數十億票房的印度口碑佳作《摔跤吧,爸爸》,同樣是來自印度這個重男輕女的國度,同樣參加被認為隻屬于男性的運動,她們打破了種種質疑和阻撓創造了屬于自己的新生。
就以筆者喜愛的綜合格鬥運動來講,在國内它也是一項很少有人從事的體育項目,電影《摔跤吧,爸爸》中的原型人物三妹瑞圖-佛加就從摔跤轉行進入了綜合格鬥賽場,并且還曾來過中國參加比賽。雖然近些年随着短視訊平台的興起,綜合格鬥在大陸國内的關注度尚可,但是在數十年前真的是無人問津的冷門項目。
想必喜歡短視訊的很多使用者都刷到過,中國UFC第一人張鐵泉在日本打比賽時,回合間沒有教練、沒有助理孤獨的蹲在鐵籠邊,與前簇後擁的對手形成鮮明對比的視訊。雖然當時是發生了一些誤會,張鐵泉那場比賽也有着教練陪同,但是那些年張鐵泉的UFC之旅是真的可以說是孤獨追夢。
1980年出生于内蒙古的張鐵泉,從小就喜歡上了摔跤和搏克運動,為此他省吃儉用攢錢買體育器械訓練力量,練習摔跤。上國中時,張鐵泉曾短暫地練習過一年摔跤,不過後來卻因家境貧寒,而被迫回家務農。在那之後,辍學的他做過很多辛苦的工作,搬過水泥、扛過沙袋,做過傳菜員、保安,也送過瓦斯罐,這一幹就是好幾年。直到後來張鐵泉在好友的介紹下,去練習散打,并且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績,後來又轉而學習巴西柔術進入綜合格鬥領域。
十多年前,張鐵泉參加綜合格鬥的比賽收入是極少的。那時候網絡沒現在這麼發達,綜合格鬥在國内也很是小衆,沒有多少人關注,他的知名度不夠,當然也不可能有多少贊助費用,每場比賽的收入也就寥寥無幾,就這樣還要支援日常的生活和訓練費用。對于沒有多少收入的綜合格鬥運動員來說,除了生活上和訓練中的苦難,比賽後的傷痛也同樣讓人難以忍受。
就是這樣的艱苦情況,張鐵泉依然堅持了下來,直到殺入世界最大的格鬥賽事UFC,在北京也開創了屬于自己的拳館。雖然張鐵泉并沒有在UFC取得多好的成績,但是他帶領出來的李景亮和闫曉楠現在都在UFC打入了官方排名,如今實力和名氣也都正值頂峰,張鐵泉這個綜合格鬥的先驅引路人也時常被大家談起。
從《摔跤吧爸爸》,又到最近看到《印度女孩》的上映,看了電影的預告片,作為一個熱愛體育、熱愛體育題材電影的觀衆,筆者是很有共鳴的。在國内知名的評分網站上,有着這樣幾條關于《印度女孩》的影評。
“無論是闆球還是鋼琴,無論是舞蹈還是音樂,五彩的夢是美的,追夢的路必然是苦的。”
“當别人說我們不行的時候,要相信你自己。很溫暖,很燃,也很有深度!要經曆過多少,我們才能勇敢地對規則說不,對世俗說不,對偏見說不。”這也正是電影所想要表達的。
已經開始期待《印度女孩》的上映,3月18日一起見證這個追夢的體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