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牛造車敢賣30萬?電車門檻不是一般的低,利潤不是一般的高!

李一男是個比較有傳奇色彩的人物,當年有着華為接班人之稱的李一男在45歲時锒铛入獄,當所有人都覺得他的輝煌到此為止的時候,在出獄之後的很快時間内,李一男的小牛電動車就紅遍大江南北。

去年,小牛電動車營收超37億,業内已經屬于規模不小的電動車品牌,要知道雅迪去年的營收不過120餘億。

小牛造車敢賣30萬?電車門檻不是一般的低,利潤不是一般的高!

造電動車可以成功,憑借的是出色的營銷、精準的定位以及對使用者心理的把控,成功之後的李一男再一次踏上創業的路程,這一次他要挑戰的是更具有難度的電動汽車。

最近這個時代的風口浪尖就是電動汽車,與電動汽車挂鈎的都是熱門,锂電池、晶片,智能,這些都是以電動車為智能載體。

電動車和電動汽車,能是一回事兒嗎?顯然不是一回事兒,後者的資金密集、人才密集、技術密集程度遠遠要高于兩輪的電動車。

小牛造車敢賣30萬?電車門檻不是一般的低,利潤不是一般的高!

但資本從來都是搶占風口的,李一男同樣如此。

2021年營收隻有37億的小牛電動車,拿着李一男N次創業的積蓄高調宣布造車,與兩輪電動車完全不同的是,電動汽車的要求更高,但目前從産業架構角度來看,挑戰更多的是企業是否能拿出更多的資金來營運,而非傳統領域的技術儲備。

因為造車需要的所有零部件,現在都可以通過采買得到。

小牛造車敢賣30萬?電車門檻不是一般的低,利潤不是一般的高!

新時代的電池、電機、雷達、智能語音系統,傳統車輛需要的玻璃、轉向系統、輪胎、大燈都不需要現在的企業自己設計生産,訂單給到供應商,不日就能拿到産品。

其實過去也是這樣,三菱發動機、愛信變速箱,一套沖壓磨具以及一系列配套廠家的零部件支援,造一台車不難。

燃油車時代之是以沒有那麼多企業造車,關鍵是燃油車的生産許可證不再批複,隻能通過轉讓的方式獲得,是以很多資本無法介入市場造車,它像個圍城,外邊人進不來,裡邊人不想出去。

小牛造車敢賣30萬?電車門檻不是一般的低,利潤不是一般的高!

這兩年的風口是,支援新能源産業發展,隻要你有資本實力,都可以申請牌照造車,當下的産業格局與當年完全颠倒,現在是生産許可證容易,但工廠不容易。

因為生産許可證不需要很花錢,但真金白銀建造一座工廠卻是需要幾十億甚至幾百億的投入。

李斌造車前前後後燒了幾百億,才推出了ES8、ES6、ET5以及ET7幾款車型,而且還沒有全部傳遞給市場,需要多少錢造車可想而知。

小牛造車敢賣30萬?電車門檻不是一般的低,利潤不是一般的高!

而讓這些網際網路企業前仆後繼的是,電動汽車産業的确是個機會,同時這個産業有巨大的利潤。

比如說理想,2021年Q4在賣出3萬台車的情況下擁有3萬左右的淨利潤,一台車盈利能力目前來看是萬元左右,後續如果銷量均攤了成本,單車利潤更高。2021年全年理想汽車營收270億,傳遞9萬台車,截止到當下理想汽車的現金儲備量已經達到500億。

即便我們再去吐槽,但不能否認的是理想ONE的戰略非常成功,短短三年曆史的理想汽車已經成為新能源領域的重點關注對象,因為它的盈利能力極為恐怖。

小牛造車敢賣30萬?電車門檻不是一般的低,利潤不是一般的高!

前前後後多家網際網路企業進入造車領域,360的哪吒汽車也算是獲得了初期的成功,而零跑也憑借着C11讓經銷商賺的盆滿缽滿,在傳統燃油車看來,新能源給了新的企業很大的空間發展。

李一男入局看的很清楚:造車門檻真的可以很低,但這個行業的利潤又非常恐怖,同時不需要技術儲備,有圖紙拿來找代工廠生産即可,難度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想要成功必須要給出精準的定位。

是以,他的首款車型自由家給出了30萬的定位,想要樹立高端形象,通過高價推動單車利潤快速成功。政策是對的,但我還是想知道,這種可以複制的成功,真的是市場真正需要的産品嗎?而這樣的企業,真的有從技術角度推動行業發展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