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樓夢》:看似一路簡簡單單的話,其實一石三鳥

《紅樓夢》正式進入高中教學,2019年部編版國文教材,必修下冊,第七單元,整本書閱讀就是《紅樓夢》。而北京地區,《紅樓夢》的考查遠早于教材。

北京的高中國文試卷中,涉及到《紅樓夢》的試題,基本要求是要熟悉作品。在對作品比較全面的了解的基礎上,完成問題。圖檔所示問題,閱讀文段出自《紅樓夢》第三回,“林黛玉進賈府”,寶黛第一次見面。

《紅樓夢》:看似一路簡簡單單的話,其實一石三鳥

從命題角度說,考查“表達效果”,實際上就是一道鑒賞題。鑒賞題,基本思路是,指出文段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譬如修辭、用詞、表達技巧,乃至于結構上的妙處,等等。然後再結合所給文本談寫了什麼内容。

這道題,問寶玉見到黛玉後,一句出人意表的話“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的表達效果。我們先來看看命題人出題的匠心所在。

命題人給了兩段《紅樓夢》原文,第一段,黛玉見到寶玉的反應,第二段是寶玉見到黛玉的反應。從實際的角度說,其實這兩段中間還有一個省略号。

省略的部分是,黛玉初見寶玉後,寶玉就在賈母的叮囑下去見王夫人,然後換了一身衣服再次出現在待遇的面前。此刻,作者曹雪芹對寶玉又有一段從服飾到妝容的描寫,還有那兩首著名的《西江月》詞,對寶玉做人物評價。 原文如圖。

《紅樓夢》:看似一路簡簡單單的話,其實一石三鳥

命題人省掉中間這一大段,隻拿出它的前後部分提供給答題人,然後命題點還僅僅在寶玉的一句話上。那麼,答題人在審題的時候就要做全面思考。

首先,當然是寶玉說這句話的這一段,通過寶玉這句話,和賈母的反駁,和寶玉接下來的辯駁,去看寶玉是怎樣的性格特征,以及從中可以見到他在賈家的身份地位。

其次,還要想及,黛玉那一段放在此處,用意又何在。作者是為了進一步交代黛玉的性格特征,以及再次點醒讀者,黛玉在賈府的身份地位。

這樣思考後,就會知道,作者在此處,實際對兩個主要人物做了暗中的對比,一個是賈府“鳳凰”,衆星捧月般的存在,是以他可以脫口而出,想什麼說什麼,可以率真;一個是客居身份,又是女孩子,自然要矜持。

這是從人物塑造的角度想問題,還要想到的一個問題是,兩個人對彼此的熟悉感——

黛玉一見,便吃一大驚,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裡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寶玉看罷,因笑道:“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

這種感覺來自何處?這樣就回到了小說第一回的神話故事——神瑛侍者對绛珠仙草的灌溉之恩,于是二者有了“還淚”的“木石前盟”。于是,表達效果的另一個答題點就出來了:呼應前文。

此題參考答案如下——

寶玉張口“胡說”随後又用“算是舊相識”來化解,這與黛玉的暗自吃驚形成對比,展現出寶玉個性的率真。

寶玉話中的“見過”與黛玉心中的“眼熟”彼此呼應,這種心有靈犀與《紅樓夢》“木石前盟”的故事背景正相暗合。

熟悉作品,對象是《紅樓夢》,說實話,難度很大。這樣一部作品,簡簡單單讀一遍,基本抓不到什麼有用的資訊。更何況對于高中學生來說,真心喜歡它的人又少之又少。但是既然它已經出現在了教材中,考查是一定躲不開的,是以不僅要讀,而且還得盡早開始。

《紅樓夢》:看似一路簡簡單單的話,其實一石三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