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又稱北邙,屬秦嶺崤山餘脈,橫亘于黃河和伊洛盆地之間,其中洛陽城北南北16公裡,東西30公裡範圍内,地處黃河與洛水交彙處,俗稱“水口”,依山傍水,地勢開闊,黃土深厚,是曆代帝王貴胄、王侯将相理想中的風水寶地。

洛陽市明代墓葬出土地點
俗話說“生在蘇杭,葬在北邙”。邙山作為千千萬萬人死後夢寐以求的最終歸屬,是人們死後“魂靈”的寄托,古柏森森,墓冢林林,構成了邙山獨特的曆史人文景觀。明南京工部尚書沈應時家族墓地即坐落在隋唐洛陽城之北的邙山南麓,于2012年發現并發掘。
沈應時家族墓地與隋唐洛陽城和金元明洛陽城(洛陽老城)相對位置
沈應時,正史無傳。《清史稿》内有同名人物,但考察其活動年代,與此墓主沈應時非同一人。又《河南通志》卷五十九載:“沈應時,字子易,河南衛人,嘉靖庚戌進士。備兵海上,值嚴嵩私人趙文華為總督,侵軍儲數十萬,事敗,嵩囑從寬,應時勘報務盡法,觸嵩怒,遷涼州參議,能先機料敵,敵不敢犯,既撫西夏,于敖忽洞、小松山、白城子,屢以捷聞,累擢戶部侍郎。時張居正當國,以應時不附己,遷南工部尚書,歲餘乞歸。”《河南通志》卷四十九載:“沈應時,明南京工部尚書,墓在府城北十裡北邙山之麓。”考察《河南通志》所載沈應時事迹、葬址與出土墓志内容及位置相吻合,是以,該墓地應為明南京工部尚書沈應時家族墓地。
沈應時家族墓地由五座墓葬組成,布局規整,均為夫婦二人或三人合葬墓,時間跨度在明嘉靖辛亥年(1551年)到崇祯時期(1628-1644年),至少葬有四代沈氏家族成員11人。
沈應時家族墓分布示意圖
沈應時夫婦墓(IM4084)全景圖(由北向南)
沈機夫婦墓(IM4195)墓志放置情況(由南向北)
《明沈應時家族墓地》(全二冊)是對2012年所發掘的明南京工部尚書沈應時及其家族墓地的全面報告與綜合研究。全書分五章:第一章介紹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曆史沿革等,第二章介紹墓地概況及發掘經過,第三章介紹墓葬概況、形制及出土遺物,第四章為墓志考釋,第五章綜述洛陽地區出土明代墓葬。沈應時家族墓地出土了大量陶俑及日常生活用具,尤其是在沈應時墓中發現的明代官員出行圖是近年來洛陽地區明代考古的重要收獲,豐富了人們對明代社會及埋葬習俗的認識,為研究洛陽地區明代葬俗提供了一批重要資料。
上:沈應時夫婦墓出土儀仗隊(壁龛3)
下:沈應時夫婦墓出土儀仗隊(壁龛4)
沈機夫婦墓出土牽馬俑
本書可供考古、曆史、文物、藝術等方向研究者和愛好者,以及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閱讀、參考。
目 錄
引 言/001
第一章 地理位置與曆史沿革/003
第一節地理位置與地形地貌/004
第二節曆史沿革/006
第二章 墓地概況及發掘經過/007
第一節墓地概況/008
第二節發掘經過/010
第三節考古發掘報告的整理與編寫/011
第三章 墓葬介紹/013
第一節墓葬概況/014
第二節沈機夫婦墓/015
第三節沈應時夫婦墓/105
第四節沈僑夫婦墓/323
第五節沈餘慶夫婦墓/429
第六節IM4180/440
第四章 墓志考釋/449
第一節沈機夫婦墓墓志考釋/450
第二節沈應時夫婦墓墓志考釋/456
第三節沈僑夫婦墓墓志考釋/462
第四節沈餘慶夫婦墓墓志考釋/464
第五節沈應時家族世系及姻親關系/466
第五章 洛陽地區明墓綜述/467
第一節洛陽明墓的分布區域及儲存現狀/468
第二節洛陽出土明墓基本情況/469
第三節洛陽明墓葬俗特征/472
附 錄 /473
附錄一沈機夫婦墓(IM4195)出土遺物統計表/474
附錄二沈應時夫婦墓(IM4084)出土遺物統計表/477
附錄三沈僑夫婦墓(IM4098)出土遺物統計表/483
附錄四沈餘慶夫婦墓(IM4110)出土遺物統計表/487
附錄五IM4180出土遺物統計表/488
附錄六沈應時之女墓志銘/489
後 記/490
(本文編輯:周赒 闫廣宇 稽核:孫莉)
978-7-03-069228-3
定價:498.00元(全二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