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與劇場暫别的日子,他們又開始“直播帶貨”了

與劇場暫别的日子,他們又開始“直播帶貨”了

“這是‘筷藝人生’,筷子尾部是上海大劇院的建築造型,自上而下到頭部是天圓地方的概念。白瓷小醬碟既是筷架,也可以做醬碟。”說到這裡,上海大劇院事業發展部副經理張志庭賣了個關子,“它有一個特别的地方,當醬湯倒入碟中,會映出‘有戲’兩字。”一頓操作,背景又收到了訂單提醒。

與劇場暫别的日子,他們又開始“直播帶貨”了

3月14日起,上海大劇院開啟了“有禮有劇 藝術大玩家”直播間。通過在上海大劇院天貓旗艦店的5場直播,帶領與劇院暫别的觀衆探秘劇場A+藝術空間·後書台藝術商店,全方位推薦劇院文創産品,以此保持與觀衆的積極互動。

與劇場暫别的日子,他們又開始“直播帶貨”了

這不是上海大劇院第一次直播帶貨。自從上海大劇院成立23周年起,大劇院事業發展部就自發組建了“直播小隊”,在每月27日進行常态化直播,劇院人親自上鏡擔任主播。

面對複雜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在原有演出活動取消或延期的情況下,“直播小隊”決定策劃以“後書台”為主題的直播周,出行的不便不會停止觀衆對于舞台藝術的熱愛,通過線上互動讓觀衆以文創産品作為橋梁,喚起對劇院的記憶。

與劇場暫别的日子,他們又開始“直播帶貨”了

“帶貨”選品上,“直播小隊”也有小巧思。比如自帶大劇院“場鈴”的藍牙小音箱,這段音樂是作曲家周雪華應上海大劇院之邀而譜寫,創作于大劇院1998年開業之時,從首場演出起就作為演出開場前時間提示的服務性鈴聲延用至今。“這樣的文創産品可以讓喜歡舞台藝術的觀衆在現階段激發共鳴。”張志庭表示。

與劇場暫别的日子,他們又開始“直播帶貨”了

這5場計劃中的直播,一開始還能在劇場中通過鏡頭帶觀衆參觀藝術商店,分享經營店鋪的趣聞趣事,3月16日一早接到劇院暫時不能進出的通知,大家就幹脆在家直播。這支從零開始一路摸索的團隊,現在對突發狀況也能駕輕就熟了。

與劇場暫别的日子,他們又開始“直播帶貨”了

90分鐘的直播結束後,大劇院事業發展部照例進行了複盤,同時也為下周是否繼續直播進行讨論,大家紛紛表示,劇院是“有戲”的,在暫别的日子,要讓觀衆的生活和工作也變得“有戲”。“一旦情況向好,我們将敞開大門迎接觀衆。”

記者 / 劉藝

編輯 / 孫超慧

圖檔 / 上海大劇院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