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早産寶寶出院後的營養問題,你了解嗎?

新生兒呱呱落地,增添了家庭的喜悅,但是有一類寶寶出院後卻需要家長們花費比普通寶寶更多的精力,那就是早産的寶寶。早産兒由于在宮内沒有發育完全,“被迫”提前出生,導緻了他們的生長發育過程比足月兒更為坎坷,出院回家後也需要更為精心的照料,下面看看早産寶寶出院後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吧~

早産寶寶出院後的營養問題,你了解嗎?

早産兒喂養具體吃什麼?怎麼吃?

首先,早産寶寶的喂養一定要滿足生長發育的需求,适度喂養,預防營養缺乏和營養過剩。早産兒出院後的早期追趕性生長對于身高、體重和神經發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錯過,之後難以彌補。特别是早期足量的蛋白質供給,對其生長追趕、體成分結構、遠期的體格和智力發育,至關重要。

喂養方式上,首選母乳喂養,早産母親的母乳中含有比足月兒母乳更充足的各種營養物質,而且母乳更容易消化吸收,還含有很多免疫因子等活性物質,可以幫助提高早産兒的免疫力。是以媽媽要相信自己的乳汁最适合孩子,應該盡可能讓孩子吃母乳。其次是混合喂養和人工喂養。

出院後醫生會根據不同情況制定營養方案,如小于胎齡兒母乳充足的可以選擇母乳+強化劑;母乳不足或非母乳喂養的選擇出院後早産兒配方奶,喂養至矯正胎齡3-6個月[1]。适于胎齡的盡量母乳喂養。強化營養時間為3-6個月。

母乳喂養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問題嗎?

對于胎齡<34周或出生體重<2000g或有營養不良高危因素的早産兒,純母乳喂養不能滿足其蛋白質及多種營養素的需求,導緻生長速度較慢。母乳僅能提供早産兒的1/3能量需求和一部分營養素。另外母乳内鈣磷含量較低,這些礦物質不足會刺激破骨細胞釋放骨鈣以維持正常血清鈣濃度,造成早産兒骨發育不良,增加代謝性骨病的危險。歐洲小兒胃腸營養學會和美國兒科醫生協會均推薦:母乳喂養的低出生體重早産兒需使用含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的母乳強化劑,以滿足其快速生長的營養需求。中國《早産/低出生體重兒喂養建議》建議添加時間為早産兒耐受100ml(kg.d)的母乳喂養後[2]。

如果是人工喂養,配方奶如何應用?

由于種種原因,早産寶寶無法實作母乳喂養,隻能選擇配方奶,可按照中國《早産、低出生體重兒出院後喂養建議》,給予出院後早産兒強化營養配方至矯正年齡3-6個月,個别可至1歲,以幫助早産兒完成追趕型生長。早産兒配方奶通常含有比普通配方奶含量更高的能量、蛋白質、長鍊多不飽和脂肪酸、礦物質和微量營養素,但是又符合寶寶生長發育所需,不會導緻早産兒的體重增長過多、過快增長,對遠期的健康造成不利影響,如增加成人期高血壓、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等患病風險。

雖然早産兒配方奶保留了母乳的許多優點,使蛋白質、糖、脂肪等營養素易于消化和吸收,并适當提高了熱量,強化了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可以補充母乳對早産兒營養需要的不足,但是早産兒配方奶缺乏母乳中的許多生長因子、酶和IgA等活性物質,是以建議遵循上述原則選擇适合你家早産寶寶的營養方案哦~

其他問題

早産寶寶出生後,除了注意總能量、三大産能營養素外,還需注意維生素、礦物質的補充。

1.維生素D:維生素D缺乏會增加患哮喘和過敏性疾病的風險。對于早産兒維生素D需要量,建議3個月以内800IU/d,3個月以後400IU/d[3]。

2.預防貧血:貧血的原因較多,主要是因缺乏鐵、葉酸等營養物質。特别是早産兒缺鐵會影響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如果是早産兒貧血者,出院後持續補充鐵劑2mg/kg/d,直至矯正年齡12月齡。如果使用母乳強化劑、強化鐵的配方奶或其他富含鐵的食物時,需酌情減少鐵劑補充量[4]。建議寶媽們孕期需要重視補充營養物質,尤其是鐵元素的補充。

當寶寶滿4~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時,首選強化鐵米粉,繼續母乳或配方奶喂養,泥狀、和糊狀食物盡可能細、軟、爛,參與進食過程,逐漸養成良好飲食習慣,避免出現營養素的缺乏。

早産寶寶出院後的營養問題,你了解嗎?

另外,出院後寶媽們可以咨詢營養科和兒保科醫生,營養科醫生會根據寶寶的情況進行營養風險評估,制定出個體化營養方案和哺育計劃。寶媽和家庭成員要配合醫生實施科學的育兒計劃,遇到問題及時與醫生溝通,調整方案。需要強調的是,寶媽們堅持母乳喂養至少到6個月月齡以上,特别提倡袋鼠式照護模式,建議嬰兒和父母多進行肌膚接觸,并建立一個哺乳記錄表,記錄哺乳次數、寶寶尿液和糞便的顔色、性質和量,按需檢測體重,以便更好地了解寶寶的生長發育狀況。

早産寶寶出院後的營養問題,你了解嗎?

參考文獻:

1.《中華兒科雜志》編委會.早産、低出生體重兒出院後喂養建議[J].中華兒科雜志,2016,54(1):6-12.

2.王豔,李曉璇.早産兒出院後的營養管理[J]. 臨床醫學, 2018,(38)8: 58-60.

3. Ehlayel M S,Bener A,Sabbah A,et al.Is high prevalence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evidence for asthma and allergy risks? [J].European Annals of Allergy & Clinical Immunology,2011,43(3),81-88.

4.中國醫師協會兒童健康專業委員會.早産兒出院後随訪及管理建議[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9,30(90):1048-1052.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了這裡, 閱讀完文章的你,不要忘記點個“在看”哦~

繼續閱讀